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革破困:煤城老企重現生機

改革破困:煤城老企重現生機

烏海能源公司高舉改革發展旗幟,著力實施「五步走」戰略,改革進程平穩有效,機構、人員實現精簡優化,作風明顯轉變,負債率大幅下降,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這個命運多舛、負重前行的老企業重新煥發生機。

有這樣一個企業,它的改革發展,牽動著一個有33萬員工大集團企業的心弦,影響著一座擁有近60萬人口城市的經濟轉型發展進程,引發的是近百萬人的關切關注。它就是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公司。

煤炭「十年黃金期」落幕後,隨著市場的持續下行,烏海能源公司一度陷入困境,發展舉步維艱。在嚴峻的考驗面前,烏海能源公司高舉改革發展旗幟,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實施「五步走」戰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改革進程平穩有效,機構、人員實現精簡優化,作風明顯轉變,負債率大幅下降,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這個命運多舛、負重前行的老企業重新煥發生機。

新時代礦工風采

見證歷史——曾經的艱辛與輝煌

在我國煤炭開採史上有三個不能不提的單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海勃灣礦務局、烏達礦務局和包頭礦務局,人稱內蒙古「西三局」。

內蒙古「西三局」,凝結著老一輩煤礦人一段熱血沸騰的記憶。上世紀50年代,在建設祖國的號召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煤礦工作者,憑著一腔熱血紮根西部戈壁,在荒漠上建起了一座工業城市——烏海市,一座因煤而興的工業城市。烏海市素有「烏金之海」之稱,煤炭探明儲量30多億噸,以優質焦煤為主,約佔內蒙古自治區全區探明焦煤儲量的60%。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黨和國家為了支持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建設了包鋼、一機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烏海作為包鋼配套的焦煤基地也納入了國家的開發計劃。1958年,包蘭鐵路建成通車,讓烏海這片亘古荒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掀開了建設發展的新紀元。

上世紀九十年代,內蒙古「西三局」由於產品單一、生產能力低,外運受限,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逐漸陷入了發展困境。最困難時,曾連續十一個月拖欠職工工資,企業生產和職工生活都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1998年,國家將內蒙古「西三局」等企業劃歸原神華集團管理。融入迅猛發展大集團的三個企業,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經過不懈努力,渡過了那個讓人錐心垂淚的難關。經過十年的發展,更名為海勃灣礦業公司、烏達礦業公司的海勃灣礦務局、烏達礦務局,與原神華在烏海的蒙西煤焦化公司和烏海煤焦化公司,共同成為烏海市的利稅大戶,繳納的各項稅費佔烏海市財政收入的30%以上。

2008年10月,原神華集團將烏達礦業公司、海勃灣礦業公司與烏海煤焦化公司、蒙西煤焦化公司四家企業重組整合,成立了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這個時候的烏海能源公司,成為內蒙古烏海市名副其實的「旗艦」企業,風雨兼程,幾多輝煌。

2012年開始,全國煤炭市場驟然變局,遭遇十年來最為嚴重的「寒潮」襲擊,市場持續低迷。像烏海能源公司這種底子薄、負擔沉重的煤炭老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加之面臨資源枯竭、生產礦井和選煤廠生產年限較長等問題,烏海能源公司再度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

職工運動會

突破困境——吹響改革攻堅號角

烏海能源公司的困境,既關乎著2萬多名員工的生計和命運,也牽動著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和原神華集團黨組的心。

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原神華集團黨組就神華烏海能源公司脫虧解困提出指導意見,提出不能讓歷史重演,必須通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化「危」為「機」,用改革方法來解決目前困難,解決好企業發展的問題。

2016年11月,原神華集團委派中國神華副總裁張子飛兼任神華烏海能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並制定「五步走」戰略,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充分用足、用好國家相關政策,做好職工內部退養安置工作;剝離焦化板塊,實現專業化管理,促進煤礦精幹高效;科學定位未來發展方向,制定符合公司實際的長遠發展規劃;實施公開競聘上崗,優化隊伍結構;妥善安置富餘人員,切實保障和維護職工利益。

烏海能源公司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深化改革,藉助「五步走」戰略實現了「軟著陸」。烏海能源公司開始重新煥發生機,公司上下風清氣正、活力迸發、求真務實,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改革好像春風颳走了霧氣陰霾,改革恰似秋雨洗滌了浮土塵埃,更為重要的是改革挽救了烏海能源公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沒有掉隊,並且積蓄起了朝著『兩個一百年』新長征路上奔跑的強勁動能。」從改革中走來的烏海能源公司員工們這樣描述改革新氣象。

安全知識競賽

作風轉變——「軟實力」生成「硬功夫」

企業經過輝煌又再次走入低谷後,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消極情緒曾經在烏海能源公司的員工中滋生蔓延,「不願為、不敢為、不善為、不能為、不實為以及「庸、浮、推、拖、軟、懶、散、漂、驕、貪、奢」現象等「五大類」11個方面的作風問題普遍存在,成為侵蝕公司肌體的主要『病毒」』。

如何根治不良作風?怎麼才能改變現狀?

在中國神華副總裁、時任烏海能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子飛的主導下,結合企業實際,推出了嚴管公司領導班子的8條措施,領導帶頭、以上率下。

其中,「領導經費一月一清,經領導班子會審批准後方能報銷」這種「曬賬本」的做法,不僅使領導人員的花銷更加透明,而且還便於員工了解領導的公務活動及行蹤情況。「8條措施」還規定領導到基層單位調研檢查工作,一律從儉;公司領導不得向基層單位打招呼、說情辦私事,架起「高壓線」、通上「高壓電」;在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時,凡是發現違反規定,一律從嚴處理。

嚴管公司領導班子的「8條措施」實施後,烏海能源公司主要領導帶頭,恪守公私分明、下礦檢查工作不帶新聞記者、不帶陪同人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公司樹起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良好形象。

如今,對公司領導活動進行公開、公示在烏海能源公司已經成為每周早調會上的一項例行議程,同時,以實施嚴管領導班子「8條措施」為契機,烏海能源公司還在各個層級全面開展作風建設。公司機關黨委針對梳理出的「五大類」11個方面的作風問題,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轉作風、敢擔當、有作為、促發展」紀律作風專題教育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那種「等一等、看一看,打官腔、慢半拍,喊得凶、抓得松」的寬鬆軟渙散作風得到根本扭轉,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嚴緊硬優良作風蔚然成風。現任烏海能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吉平深有感觸地說:「烏海能源公司『五步走』改革能取得巨大成功,作風建設立了頭功,期間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安全月簽名活動

人力配置——精幹高效「瘦身健體」

烏海能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人力資源配置上一方面存在著井下一線用工短缺,有事沒人干;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地面輔助冗員爆倉,有人沒事幹。當時很多人將這戲稱為:處級幹部一操場,科級幹部一廣場。人事問題是「五步走」改革的核心與焦點。為了達到人力與事務相匹配的精幹高效,烏海能源公司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瘦身健體」。

根據調查研究情況,烏海能源公司採取提前退養一批、競聘上崗一批、分流轉崗一批的「三個一批」的改革辦法,成功化解了人員包袱。通過內退政策,退出員工8130人;隨焦化板塊業務劃轉4572人;競聘上崗6815人;其餘落聘的839多人進入再就業培訓中心進行技能提升或自主創業。

人力資源重新配置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名員工,如何才能做好這件事,妥善處理好各種問題,尤其是關乎員工根本利益的問題呢?

員工利益無小事,員工去留是大事。烏海能源公司為了切實做到人員配置的公開、公正、公平,引入人才中介機構——中智公司全程參與。不論是前期的人力資源評估,還是中期的人力資源配置,亦或是後期的人力資源管理都進行了科學謀劃和頂層設計。針對員工關心的安置及競聘上崗等人事改革話題,烏海能源公司舉行了多場政策解答會,先後召開3次職工代表大會,徵求職工對人事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充分溝通、集思廣益,最終拿出了一套各方普遍滿意,群眾高度認可、含金量高的人事改革方案。「得益於改革方案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涉及約2.2萬人的人事改革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烏海能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王金海感慨地說。

競聘上崗是人事改革的重頭戲。烏海能源公司變關門相馬為開門賽馬,公司競聘上崗比照公務員錄用和事業單位招考的模式,嚴格按照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等程序進行,在「三公」制度的保障下,上崗者心悅誠服,落聘者甘拜下風。除了公司任命的36位正處長外,102名副處級以下的幹部員工10974人參與了競聘上崗,最終有6779多人勝出。

烏海能源公司本著「為了員工的一切」和「一切為了員工」的利益出發,在國家去產能等相關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藉助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使得去留員工皆大歡喜。大批提前退養人員按照上年度同職級在崗人員80%的收入取酬,少量失業待崗人員享受烏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救助,在崗人員薪資水平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減員增效是人事改革的最大亮點。經過改革,全公司共撤銷、合併8個單位,共計壓縮機構17個,減少27%;定員人數由16461人減少為8319人,減少49.5%。以公司財務部為例,由154人減為66人,減幅2/3左右。公司財務部經理劉建才說,「為了適應精幹高效的工作要求,財務部對業務進行重新梳理,優化流程,集中處理,重心下沉,延伸服務。資產產權業務原來有8人公幹,現在變為2人理財。財務部設有本部和5個核算中心,本部12人,其餘5個中心均設立在廠礦區域。核算中心紮根基層,讓基層單位少跑路,讓財務人員多服務。財務部推行授權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以往需要公司主要領導審批的工資、稅款等例行事項,現在通過授權財務部總經理就可審批。財務部內部也通過授權管理,簡化審批流程,想方設法提高辦事效率」。

烏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礦

資產優化——提質增效輕裝上陣

大而不強、雜而不專、債務纏身、虧損不止是烏海能源公司曾經的生產經營形勢面臨的真實寫照。

強支柱、去枝蔓、主煤業,按照做強做優做大煤炭主業的發展思路,烏海能源公司取得政府支持,獲取深部煤炭資源,得到發展後勁。經過多方努力,獲得2.8億噸煤炭資源增量配置。烏海能源公司部分半停產煤礦陸續恢復正常生產,在建煤礦工程得到快速推進,力爭煤炭產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可以做到不虧損,產業發展升級改造後達到2000萬噸以上,將徹底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烏海能源公司的煤焦化板塊原是公司的虧損大戶,剝離煤焦化不僅減少了公司的資產負債,而且還帶走了4572人的員工隊伍,消腫效果十分明顯。目前,由原烏海能源公司焦化板塊和原神華巴彥淖爾公司整合而成的內蒙古煤焦化公司的西來峰循環經濟產業鏈流程全部打通,也已經開始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依靠原神華集團的強大支持,烏海能源公司將絕大部分債務轉為了資本金,使企業的負債率由2016年底的161%下降到了40.7%,「去槓桿」順利實現,困擾企業多年的債務病得到根治。同時公司還利用烏海市國資委清產核資的機遇減值71億元,為企業降本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

烏海能源公司在千方百計優化資產結構的同時,還積極爭取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早在2008年四公司整合時,烏海能源公司預交了大筆稅款,經過溝通協調,內蒙古自治區國稅局認定退還公司企業所得稅款7.3億元。烏海能源公司利用退稅補交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證金2.32億元,以及棚戶區改造1.57億元、社保基金0.79億元的歷史欠賬,同時,補交歷年查補企業所得稅款1.44億元,為企業的正常生產拓展了空間。

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國家能源集團絕不會讓一個所屬企業掉隊,不會讓一個員工掉隊……新的征程已經開啟,烏海能源公司的未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還會有比現在更糟的時候嗎
6月上半月十二星座的堅強女性運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