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藝術的方式保護世界 第47個世界環境保護日

用藝術的方式保護世界 第47個世界環境保護日

GIF

第47個世界環境保護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18

6月5日

《世界地理》

《國家地理》在近日推出6月刊,封面極為震撼,充滿隱喻:乍看之下是冰山,實則是浸泡在海水中的一個塑料袋。

封面上寫著:

18 billion pounds of plastic ends up in the ocean each year. And that"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每年,180億磅(約800萬噸)塑料被投入海洋,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這期雜誌也宣告《國家地理》最新環保活動,「要地球還是要塑料」( Planet or Plastic?)的啟動。

Planet or Plastic?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has just launched an informative and shockingly revealing campaign called Planet or Plastic?, which is aimed at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global plastic crisis and reducing the amount of single-use plastic that enters the world"s oceans.

《國家地理》雜誌啟動了一個名為「要地球還是要塑料?」的活動,揭露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真相。這一活動旨在提高全球塑料危機意識,減少不斷扔進海里的一次性塑料。

要地球還是要塑料?

《國家地理》雜誌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展示塑料對地球所帶來的危害,令人觸目驚心。一起來看看。

The photographer freed this stork from a plastic bag at a landfill in Spain. One bag can kill more than once: Carcasses decay, but plastic lasts and can choke or trap again.

攝影師將鸛從西班牙一個垃圾場的塑料袋裡解救了出來。一個塑料袋帶來的殺戮不止一次:屍體可以腐爛,但塑料袋卻一直存在,一次次困住動物,令它們窒息。

An old plastic fishing net snares a loggerhead turtle in the Mediterranean off Spain. The turtle could stretch its neck above water to breathe but would have died had the photographer not freed it.

在西班牙臨近地中海海域,一張舊塑料漁網困住了一隻紅海龜。這隻海龜可以把脖子伸到水面上呼吸,但是如果攝影師沒有解救它,可能它就要死了。

On Okinawa, Japan, a hermit crab resorts to a plastic bottle cap to protect its soft abdomen. Beach goers collect the shells the crabs normally use, and they leave trash behind.

在日本沖繩,一隻寄居蟹利用塑料水瓶蓋來保護自己柔軟的腹部。沙灘上的遊客撿走了那些寄居蟹通常居住的貝殼,卻留下了很多垃圾。

To ride currents, seahorses clutch drifting seagrass or other natural debris. In the polluted waters off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Sumbawa, this seahorse latched onto a plastic cotton swab—「a photo I wish didn』t exist,」 says photographer Justin Hofman.

海馬會抓住漂浮的水草或其他自然殘骸以在水流中遊動。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附近遭受污染的海域里,這隻海馬抓住了一根棉簽。「這是一張我並不希望存在的照片,」攝影師Justin Hofman這樣說道。

Around the world, nearly a million plastic beverage bottles are sold every minute.

全世界大概每分鐘售出100萬個塑料飲料瓶。

Under a bridge on a branch of the Buriganga River in Bangladesh, a family removes labels from plastic bottles, sorting green from clear ones to sell to a scrap dealer. Waste pickers here average around $100 a month.

這張照片攝於孟加拉布里甘加河支流的橋下,一家人正在撕去塑料瓶子上的標籤,從透明的瓶子里分出綠色的瓶子,然後賣給廢品商。拾荒者們每個月大概能賺100美元。

GIF

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視覺污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

GIF

GIF

GIF

TA們用藝術呼籲全世界關注環保話題。

藝術家利用這些廢棄的塑料瓶改變了人們的看法,致力於環保的藝術家正在和世界分享自己的智慧,向人們展示只需要一點創意,就能變廢為寶。

這些瓶子可以被回收,來減少填埋場中的垃圾,它們比鋁製和玻璃瓶都要有優勢。由於質地輕薄,它們更利於運輸,因此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能源消耗。

亦有藝術家把廢棄塑料重組成漂亮的藝術裝置!

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藝術家用自己獨有的表達方式呼籲全世界關注環境保護話題。

在地球上,造成這種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因此,解決這一危機的鑰匙也只能在人類身上找到,那就是改變我們的意識。環境問題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有直接關係,而且是決定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現在和未來的問題。「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al Day)」,為喚醒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並於1972年在聯合國制定「每年6月5日」為紀念日。1974年作為「唯一的地球(only one earth)」的主題開始,每年都制定主題,為我們對環境的認識擴展做出了貢獻,2018年的主題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將重點放在宣傳塑料廢棄物的嚴重性上。

我想藝術可能改變不了周圍的世界,

但可以用它去說你要說的話,傳達情緒或觀點,

這種情緒可能有10個人看到感染到一兩個人,

100人看到感染到10個人,

這是一種微小的力量

但是這種力量的存在就像我們

每個人自己在努力加油一樣,

還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輕視這種微小的力量。

藝術家創作關於環境關於人與動物這些主題作品,

企圖使大眾開始關注一些環境倫理、

生態倫理方面的話題,

嘗試在作品裡面傳達對待自然的觀點或態度。

作為一個人面對生存,

面對周遭環境變得更糟糕時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博薈MeetArt 的精彩文章:

TAG:藝博薈Meet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