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你關心的是真相,我更關心的是這個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你關心的是真相,我更關心的是這個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你關心的是真相,我更關心的是這個

近幾日崔永元在微博曝出影視圈疑似大小合同、陰陽合同等偷漏稅潛規則,涉及范冰冰及其工作室,引起全民關注和網路熱議。

此事更驚動了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進一步調查核實,廣大人民群眾翹首期盼早日水落石出,還事實真相。

很多人都為崔永元的仗義直言,不懼風險而起底整個娛樂圈的勇氣和行為而鼓掌,認為2018感動中國應該頒給崔永元,他無論在劇里還是劇外,都在實話實說。

然而崔永元則坦誠自己沒有那麼高尚,他並不是什麼民族英雄。

他說這麼做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教訓和報復過去傷害他的人(馮小剛和劉震雲)。

到底崔永元曾遭受怎樣的傷害,讓他憤怒到寧願和整個娛樂圈對著干?

原來當年因為馮小剛拍攝電影《手機》,男主角出軌及醜陋的思想,一一映射崔永元,使他當時承受了所有的謾罵和詆毀,使原本就有的抑鬱症雪上加霜,病情進一步加重,每天都想著自殺。

崔永元飽受抑鬱症折磨,和抑鬱症展開了長達十幾年的抗爭,2014年才完全康復。

而如今馮小剛拍攝《手機2》,無疑是要對當年的受害人進行二次傷害,崔永元這次無論如何都饒不了馮小剛,全副武裝開啟戰鬥模式。

抑鬱症對一個人一生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可見一斑。你以為抑鬱症離你很遙遠,其實一點都不是,它離你很近很近。

01

你是否留意過,近年來屢屢曝出藝人抑鬱自殺的新聞,數量之多讓人觸目驚心。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幾年中,因自殺而忙的30餘位韓國藝人中,有21人是因抑鬱症或疑因抑鬱選擇自殺,其中有11人去世時的年齡不超過30歲。

而最近的一次是河智苑的弟弟全泰秀於今年初離世,生前深受抑鬱症纏身。

內地及港台地區的現狀同樣令人堪憂,據媒體報道,在香港娛樂圈,有抑鬱傾向的藝人已接近九成。

我們熟知的張國榮、陳寶蓮,喬任梁都因重度抑鬱自殺;鄭秀文、吳彥祖、張惠妹、張家輝、楊坤、張靜初、張傑、姚笛、薛凱琪、范曉萱、王傑等數十位明星均公開承認曾飽受抑鬱症侵擾;

而在歐美地區,好萊塢知名影星希斯·萊傑、羅賓·威廉姆斯等都是因為抑鬱症選擇結束生命;小甜甜布蘭妮、妮可·基德曼、凱瑟琳·澤塔·瓊斯、Lady Gaga也都有過痛苦的抑鬱經歷。

一位長期從事臨床抑鬱症診療工作的醫生說:

「作為公眾人物,明星們的健康狀況更容易得到關注。但對普通人而言,它更隱蔽,傷害也更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目前全球已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而這還只是保守估計。

經過推算,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到9000萬,就是說平均每15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鬱症並非明星獨有,聽上去是不是很恐怖?

世衛組織預測,作為目前世界的第三大負擔疾病,抑鬱症將在2020年取代冠心病,上升到第二位。

抑鬱症,這個潛伏在世間的隱形殺手,它以悄無聲息的姿態吞噬每一位患者的求生意志,它靠近你,從不會跟你打招呼。

02

心理導師李雪說,對於抑鬱症來說,失眠是一個常見而且重要的信號。

長期失眠表明,自己的身心已經不能放鬆,感受到了不安全且隱藏的痛苦,內心世界需要被重視。

而這些不安的、孤獨的、痛苦的感受,有可能意識上沒有那麼清晰感受到,所以失眠是身體在直接發出求救信號。

2016年演員喬任梁因重度抑鬱選擇自殺,據說他生前曾多次公開透露過自己飽受失眠困擾,然而這一信號沒能及時得到他自己和身邊人的重視。

更多的普通人對於抑鬱癥狀也同樣是置若罔聞,更別說就醫看診。

騰訊網有一項調查,問題是: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或是發現抑鬱症前兆,你會看醫生嗎?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你關心的是真相,我更關心的是這個

結果顯示,只有7.54%的網友表示在出現抑鬱情況時,會及時就醫。

無獨有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衛生學系主任季建林表示,「在國內抑鬱症人群中,大概只有10%到20%的患者,是經過正規醫院診斷出的,這個診斷率非常低。」

而剩下不到八成的患者則因為對抑鬱症缺乏認知,或者單純認為那並不算病,從而選擇在家默默承受,不曾踏進任何醫院,錯失治療時機。

抑鬱症患者往往產生沮喪、孤獨、失眠、焦慮等癥狀,更有甚者最後選擇自殺身亡。

根據另一項統計數據,抑鬱症的自殺率約為15%。相當於無論癥狀輕重,只要有抑鬱症的,100個人15個人會選擇自殺。

究其原因,當負面情緒不斷在內心被放大時,就會對死亡的負能量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進而導致下一步的自殺行為。

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導師李雪表示,自殺是攻擊性最嚴重的指向自身的結果。

日本小說《人間失格》那句著名的「生而為人,對不起」,就是在描述這種無回應的絕境:我生而為人,我渴望父母的愛,然而卻無論如何得不到,所以我的出生必定是個錯誤,對不起。

當身體出現抑鬱癥狀時,正視和坦然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不是選擇逃避。因為它就像一個信號在提醒自己,內心世界需要被關注,及時尊重並認識這個信號,會減少抑鬱變得更加嚴重的可能性。

03

2005年,演員楊坤經歷了一段難熬的情緒低潮,「易怒、胸悶氣短、渾身抽搐,眼睛聚不了焦,思維特別混亂」。

他不知道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為此先後做了6次全身檢查,其中包括4次核磁共振。

楊坤覺得自己難受到隨時隨地都可能暈倒,但醫生卻說,「你很健康,身體沒什麼毛病」。後來,在一個香港醫生的診療下,他才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症。

人在職場,在工作和生存的雙重壓力,經常感到力不從心,精神萎靡,工作失去激情和動力,如果出現如下情形,很可能並不是你的臟器出現了問題,而恰恰和抑鬱有關:

  • 睡眠障礙:總是睡不飽,腦袋始終昏昏沉沉,哈欠連天,隨時隨地都能睡著
  • 真要睡覺的時候,又要輾轉反側許久方能入睡,且睡眠很淺,一點點聲響都會被驚醒
  • 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做著做著就不知道自己幹什麼了,或者反反覆複檢查一項工作,效率低下
  • 溝通能力變差:上司口頭交代的任務,思路老跟不上,簡單的一個辭彙,聽了半天還是似懂非懂,搞不清楚,導致不能完全理解上司的要求,頻繁出錯
  • 極不合群,恐懼社交:因為本身就情緒低落,焦慮,很難再分出精力去主動社交,又因為不合群,同事也會覺得不容易相處;
  • 短時間內表現為各種情感體驗能力的減退,表現無精打采,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
  • 對以上都失去了感覺,甚至已經出現了想要自殺的念頭。

這些現象的出現,其實都在提示你,需要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心,你既不要覺得這沒什麼,也不要為此惴惴不安。理性面對,坦然接受並及時就醫,而不是將所有壓力和負擔留給自己一個人去扛。

楊坤,崔永元的抑鬱症,最後都是尋求醫生幫助,通過藥物治療,身體才慢慢恢復健康和痊癒。

僅憑個人努力和心理調整,避免向外尋求幫助,並不能幫你走出抑鬱陰影,最終可能導致痛苦的大爆發並形成對生命的巨大威脅。

04

抑鬱症和其他病症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實質的器官性病變,因此極易被忽略,甚至被人認為只是你過於矯情或一時想不開。

曾經有個同事Amy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上班總是心不在焉,經常出錯,因此被領導批評。

有一次下班,我路過Amy的座位,看她還沒走,傻獃獃地坐在那裡,我就上前問她是不是因為白天被領導罵而不開心。

Amy也沒怎麼多說,只說自己感到壓力好大。我就安慰她:「年輕人被罵很正常,領導批評你也是為你好,想開點,別太當回事,下回注意就好了!」

在我看來,Amy可能就是公主病犯了,聽不得別人的意見,一時小性子,過兩天就沒事了。

誰知道Amy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丟三落四,重複返工的事也越來越多,不久就聽說離職了。

我一直對Amy的事牽掛不下,幾個月後才從她部門的同事口中得知,她被診斷患了重度抑鬱症,被母親接回老家,至於以後能不能恢復正常,重返職場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Amy的病情早點發現,就可以早點就醫,在病情初期階段進行干預治療,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就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嚴重,進而終結了職場生涯。

因為對抑鬱症的無知,有些人身陷抑鬱卻不知如何面對或者恥於談及病情,而我們中的很多人經常這樣安慰他們:「心思別那麼重,壓力別那麼大,好好休息,多想想開心的事情就好啦。」

殊不知,對抗抑鬱絕非調整心情這麼簡單,這種善良的無知和勸慰不僅無益於幫助他們,反而給他們加重心理上的負擔,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05

曾身患重度抑鬱症的崔永元在患病之初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身邊人,他說:

「包括我的家人,我的領導,他們都覺得沒有這種病。他們覺得我就是想不開,小心眼、愛算計,以前火現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都是在這樣想。」

我們得學會客觀認識抑鬱症是一種病,既不是好端端的無理取鬧,好日子放著不過,更不是林黛玉似的顧影自憐和嬌柔做作。

然而抑鬱症卻並不可怕,但它需要正確的方法、充足的時間,以及更多的理解。經過科學治療,治癒率可達80%。

曾在生死邊緣掙扎,如今早已走出抑鬱陰霾的崔永元正是積極對抗抑鬱症的成功例證。他在微博上說:

「當你長時間陷入焦慮、失眠、沒有胃口、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願見人社交......,而且你購物、旅遊、喝小酒都不起作用時,去看醫生吧。」

另一方面,當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選擇恰當的方式表示關心,才是對他們最大的精神支持。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不是幫他們處理抑鬱,而是讓他們感受到,跟你相處時,ta可以自由表露出痛苦、悲傷、憤怒等情緒,ta的抑鬱狀態是可以被接納和允許的。讓對方感受到:我無論怎樣都是可以的,都是被愛的。

真正的愛,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作者:木沐,來源:職場木沐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人才官 的精彩文章:

那些透支身體在賺錢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個人變成熟的最高行為是什麼?值得一看

TAG:首席人才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