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茶的價格在山頭,茶的價值在杯中

茶的價格在山頭,茶的價值在杯中

1.茶在枝上,方有價格

仔細看每年普洱茶行業的價格,你就會發現,最早最權威最直觀的絕對是春茶上市各個山頭不同樹種的價格,一覽無遺,當然有一些古樹的母樹經常被拍賣這個就放在參考之中了。

價格和品質一直是普洱茶水深的兩個核心因素,茶在枝頭,方有價格,各山各寨的茶行家明擺著,但是從製作成餅以後,價格就不一而終了,有的摻雜了品牌價值,有的摻雜了設計價值,最後流傳到市面上的產品價格千變萬化。

不同於大廠茶(大益、下關、中茶)價格體系明確,除了部分茶品被炒高以外,大部分產品價格都非常透明,品質也非常統一,小品牌雖然在品質方面經常讓消費者眼前一亮,但是在沒有確定品牌、店鋪和靠譜購買渠道的時候,消費者常常一頭霧水,這也是普洱茶行業對外形象不太好的地方之一。

2.多一年份,就多一份錢?

這些年對於年份的購買需求呈現多元化,有喜歡中期茶的,有喜歡新茶的,也有喜歡老茶的,但是確定年份本來就是一件不怎麼靠譜的事,唯一靠譜的是自己存茶,或者大廠茶年份茶。年份套路多了,茶客也懶得再去辨別,坐下來,喝幾泡,料好味足,該買就買。我有時候感覺,年份未來可能對普洱茶來說越來越不重要,更多的是產品的原料、個性設計、以及高效穩定的工藝。

3.打磨茶藝

對於入門的人,只能粗略的通過喝茶,來簡單粗暴的描述一款茶給人的感受,極少用專業的品評術語去描述。而中級甚至高級的品評,是從沖泡,到品飲一氣呵成的茶道,每一泡都用獨立的觀感去審評和學習。

為什麼一再強調要打磨自己的茶藝?如果說茶的價格是由山頭來決定,那麼一款茶的價值,大多是因為茶的本質和茶藝的配合,畢竟茶無好壞,適口為珍,一個人的茶藝能最大程度的展現茶的價值,而這一切都還是要歸結於自身的技藝。

4.脫離品質談「陳化」不過是自我陶醉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也有爛泥扶不上牆之說,好的原料質地,是陳化的根本,一款沒什麼品質的原料,儲存一萬年還不如一些茶的朝昔。某些茶人覺得存儲時間越久茶品質越好,這不過是自己麻痹自己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洱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最新消息:2018老班章早春價格敲定,繼續撰寫傳奇,還是……?
冰島茶的價格為何如此瘋狂?盤點冰島茶歷年來的收購價

TAG:普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