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喊麥」主播的另類人生:賣葯、開舞廳、吸毒販毒

「喊麥」主播的另類人生:賣葯、開舞廳、吸毒販毒

從吸毒到販毒,一年多的時間,劉鋒編織了一張覆蓋大半個中國的販毒網,北至黑龍江、吉林,南至廣東、廣西,西至新疆,東至山東、江蘇,遍及17個省市,共購買、販賣冰毒3500餘克,涉案犯罪嫌疑人達48名。

2018年5月11日,山東省濰坊市檢察院以涉嫌販賣毒品罪對劉鋒等人提起公訴。

毒品運輸網的編織者

2017年春節剛過,在山東省安丘市的一家快遞代理點,店主王建正熱情地招呼顧客,「來了鞠大哥,這次要發啥貨?」「兩個剃鬚刀,發到黑龍江。」40多歲的「鞠大哥」熟練地寫起發貨地址。

一個星期後,與安丘市緊鄰的諸城市賈悅鎮一家快遞投遞點內,還是這位「鞠大哥」在忙著取快遞。但這次他改了姓,由「鞠大哥」變成「劉大哥」。「劉大哥,又來取快遞啊?」店主張鳳對經常來取快遞的「劉大哥」印象深刻。這位「劉大哥」是本地人,面相老實忠厚,話不多,張鳳對他頻繁收發貨一直很好奇。

從2016年底開始,一些快遞包裹陸續從四川、廣東等外省郵寄過來送交「劉大哥」,他又將大量包裹發到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天津、浙江等外省和山東省內的青島、濟寧、臨沂、濰坊等地。快遞單上填寫的都是小音響、耳機、剃鬚刀等物件。

「不知這位劉大哥乾的是啥生意,業務量這麼大?」張鳳心想。

同樣感到好奇的還有當地幾位計程車司機。2017年3月至5月,賈悅鎮計程車司機張吉從「劉大哥」這裡接到5單生意。第一次是把「劉大哥」的快件送到青島,接下來的4次是按「劉大哥」要求,先去快遞點取快件,然後拉著快件去指定地點交給「劉大哥」。「有一次送完東西剛過半小時,他又拿出兩個禮盒讓我送到青島,感覺他業務挺忙的。」張吉回憶說。

2017年5月10日,張吉開車送「劉大哥」去了山東臨沂,此後就再沒見過他。5月14日,「劉大哥」在臨沂被公安機關抓獲。警方從他褲子右側口袋內搜出一些白色顆粒狀物品,經檢驗其中含有甲基苯丙胺,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冰毒」。

原來,「劉大哥」劉鋒,是一個龐大毒品運輸網的編織者。

視頻直播吸毒才能入群

劉鋒,無業人員。2016年清明節過後,他多次購買冰毒供自己吸食,從中嗅到「商機」,萌發了「低買高賣掙差價」的念頭,在「以販養吸」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從外省兩名毒販手中,劉鋒以較低的價格陸續購買了大批量毒品,又通過吸毒後認識的「朋友」加入一個特殊的QQ群,開始在互聯網上構建自己的販毒網路。

這個看似平常的QQ群有著很高的入群門檻。為逃避警方打擊,每個申請進群的人都必須經過嚴格審核:須有群內成員做介紹人,且新人必須通過視頻實時直播吸毒過程,以證明自己吸毒。過了這兩關,才能順利入群。群里的涉毒人員除聯繫交易毒品外,還經常交流討論吸毒體驗。

在這個「癮君子」群里,劉鋒如魚得水。他通過QQ認識「新朋友」,加對方QQ好友或微信好友,然後在線溝通,商量好價格、數量等,再根據地址和聯繫方式向對方出售冰毒,最後將對方發展成下線。

劉鋒在群里給自己取名「老一」,他的自我定位就是群里的「一哥」。在販毒圈內,劉鋒很講江湖義氣,從不賣「假貨」,還經常免費提供冰毒給好友吸食,人望頗高。看到自己的「威望」與日俱增,慕名來求購毒品的人越來越多,劉鋒感到有些飄飄然。

1975年出生的山東青島人杜高,是劉鋒發展的下線之一。2017年3月15日,劉鋒通過投送快遞和直接讓計程車司機送貨的方式,將毒品賣給杜高。杜高不僅自己吸食,還加價賣給其他6個人。

在劉鋒的下線中,很多人都有和毒品接觸的前科。遼寧的錢麗第一次接觸毒品是吸毒,被當地公安機關處以行政罰款,第二次是非法持有毒品,第三次是「沒忍住」又吸,從此走上購買、販賣之路。

劉鋒還通過「玩群」尋覓「知音」。1994年出生的張娜就是通過「玩群」認識了比她大將近20歲的劉鋒。兩人關係進展很快,張娜從廣東來到山東諸城與劉鋒同居。張娜平常也吸食冰毒,認識一些「毒友」,居間介紹深圳的李某從劉鋒處購買冰毒20克。後來她自己也在群里認識了四川成都的唐某,通過唐某賣給浙江寧波的萬某30克冰毒。

劉鋒的販毒網路從上線到下線、從線上到線下,越鋪越大。

「喊麥」主播的另類人生

劉鋒在吸毒販毒圈子裡「吃得很開」,但在同村人眼中,卻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總想折騰又屢戰屢敗的失意者。

第一次被判刑,是劉鋒人生的分水嶺。初中畢業後,他不滿足於一畝三分地的務農生活,賣過葯、開過迪廳,生意做一樣賠一樣。1991年,劉鋒因犯搶劫罪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出獄後到再次案發,劉鋒一直沒有固定工作。

2016年,網路主播時髦起來,劉鋒開始在某直播平台當起「喊麥」的主播。40出頭的他已經不是「小鮮肉」,又相貌平平,沒什麼技能,粉絲數一直徘徊在500人左右。有一次出於好奇觀看了吸毒視頻,他忍不住也想嘗嘗,從此開始接觸毒品,染上毒癮。

進入涉毒QQ群後,劉鋒逐漸贏得群員的信任,成為「一哥」,很多買不到毒品的人都通過他購買毒品吸食。2016年底,劉鋒的妻子再也受不了他不求上進,離家出走。妻子的出走對劉鋒又是一次刺激,他開始大量販賣毒品。

劉鋒通過快遞從四川、廣東、福建等地購買毒品,然後將大包毒品拆分成幾十克、幾克不等的小包,通過快遞分銷到全國各地。每克毒品,劉鋒賺取100元左右的差價,前後共賺了3萬餘元。

包裹來往太多容易引人懷疑,劉鋒以網路主播的身份打掩護,對人謊稱收到的包裹是粉絲送給他的禮物,寄出去的包裹是他回贈粉絲的禮物。

在網路主播這條路上,劉鋒也是越玩越嗨,竟然發展到網上直播自己吸毒的過程,還和多個好友相約互相觀看,只求快感,從不理會這種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傷害。

劉鋒具有豐富的反偵查經驗。寄送包裹時用的是化名,並多次更換手機號碼,以微信、QQ上的虛擬身份進行交易。案發後,警方查明,劉鋒先後使用過12個手機號、7個QQ號、3個微信號和1個支付寶賬號。劉鋒還經常瞞著父母、孩子,讓他們幫著郵寄毒品,偷偷用父親的身份證在外地銀行開卡。

通過快遞寄送毒品,劉鋒也十分小心。對外發送的快遞包裹都經過特殊處理,將毒品藏匿於普通的生活用品中,利用快遞檢查過程中的疏漏瞞天過海。

2017年5月初,劉鋒帶著家裡的全部冰毒先去找山東濟寧一個「好友」,把40餘克冰毒放在她那裡,剩餘冰毒放進一個棕色提包,帶到山東臨沂另一「好友」家,和那裡的朋友一起吸食。5月14日,劉鋒被抓獲時身上有冰毒近1克。隨後,警方查獲棕色提包,內有冰毒約118克。

監控戳穿「毒品白送」謊言

該案於2017年10月底移送至濰坊市檢察院審查起訴。考慮到案情重大,涉案人員眾多,該院成立了由分管副檢察長、公訴一處處長等4人組成的辦案組。

這起網路販毒案嫌疑人多、犯罪事實多、卷宗材料多、視聽資料多,如何準確辦案、有效打擊犯罪,辦案組下了苦功。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劉鋒的多個下線不作供述。

「我從來沒有向劉鋒買過毒品。」2017年11月,辦案檢察官來到諸城市看守所,第一次提審犯罪嫌疑人王金。王金一直稱,毒品是劉鋒「白送」給他的。

「2017年3月15日,你是否接收過一個計程車司機給你的快遞?」「記不清了。」「2017年4月5日、4月7日,你是否接收過兩個快遞包裹?」「記不紮實了。」

面對「一問三不知」,辦案檢察官引導偵查人員將取證重點轉為尋找客觀證據,聯繫快遞公司、計程車調取監控錄像,讓快遞員、計程車司機進行辨認。然後再從王金的販毒下線入手,結合證人證言,調取轉賬記錄,所有證據都印證了王金向劉鋒購買毒品的事實,戳穿了「白送」的謊言。

審查案件時,辦案檢察官發現多筆犯罪事實不清。比如有一筆交易,兩名犯罪嫌疑人對交易克數供述不一致,供述的時間、地點也有衝突。辦案檢察官兩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提出補充偵查意見40餘條,最終補充證據兩卷80餘份,對毒品交易的時間、地點、方式、數量進行了精確認證。

對「80後」公訴人崔雯和曾丹來說,「枯燥」是審查該案近70張光碟時的唯一感受。每一幀畫面、每一個對話都要仔細看、仔細聽,不能遺漏任何細節。除了光碟,還有從各犯罪嫌疑人手機中提取的數據資料,要在成千上萬的信息里淘出有價值的內容,並非易事。經過兩次退回補充偵查,辦案組形成了10萬字的審查報告。起訴書上的每一筆事實,都有確實充分的證據支持。

「告訴我媽

我再不碰毒品了」

「張振,你媽媽中午又給我打了電話,讓我問一下你還需要什麼。」2018年2月9日,還有5天就是農曆新年,辦案檢察官崔雯和同事一起到看守所提審。見到嫌疑人張振,崔雯第一句話就是把他母親的問候和叮囑帶到。張振是家中獨子,和母親相依為命,卻不能好好陪伴母親,而是用犯罪一次次打擊她。

1982年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的張振,因為這次販賣毒品成了「三進宮」人員。第一次是因為盜竊,第二次是因為非法持有毒品,第三次開始購買、販賣。他母親得知案件移送到濰坊市檢察院,擔心幾千里之外的孩子,忍不住給辦案檢察官打電話:「張振在看守所里生活怎麼樣,和我簡單說一下吧。另外,我能給你打點錢,你幫我轉給他嗎?」

「我也是一個母親,張振媽媽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對張振母親的要求,崔雯沒有簡單地說「不」,而是和她聊家常,同時耐心解釋司法機關辦案的有關規定。

「對所有嫌疑人家屬,我們都是如此,辦案的同時注重釋法說理,有一次還預防了一起詐騙案。」崔雯告訴記者,張振母親有一天接到冒充公安人員的詐騙電話,第一時間向辦案檢察官求證,詳細說明了電話內容。檢察官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讓她明白這是一個典型的詐騙電話,司法機關是不會借辦案向有關人員要一分錢的。

檢察官一次次把親情傳遞給張振,終於在一次提審結束時,他一字一句地說:「檢察官,能不能告訴我媽,我再不碰毒品了。」張振母親聽到檢察官轉述的這句話,哽咽難言。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辦案過程中,檢察官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觸尤其深刻:「我們將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毒品犯罪的危害,自覺遠離毒品。」(文中嫌疑人均為化名)

文 | 郭樹合 劉寶玲

來源 | 檢察日報

本期編輯 | 張一

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義網 的精彩文章:

圖書館&書店:新故事和舊傳奇
回T退訂,就是個形式

TAG:正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