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半城演講預告丨關於轉基因食品崔永遠真的對嗎?長江學者張辰宇教授如是說……

半城演講預告丨關於轉基因食品崔永遠真的對嗎?長江學者張辰宇教授如是說……

原標題:半城演講預告丨關於轉基因食品崔永遠真的對嗎?長江學者張辰宇教授如是說……


文/群學君


來源:群學書院

(ID:sacademy)



轉基因食品的是與非,大概是十年來中國公眾最關心的自然科學議題之一了。有關於此的爭論,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越是在爭執與爭議甚囂塵上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客觀、理性與科學的聲音。


半城讀書|群學書院

講演預告


轉基因食品:現狀與爭論背後的意蘊


2011年,「自然」雜誌在線推薦介紹了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團隊的論文,他們的研究展示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發現——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過日常食物攝取的方式進入人體血液和組織器官。並且,一旦進入體內,它們將通過調控人體內靶基因表達的方式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進而發揮生物學作用(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原文鏈接)。


從生物學而言,DNA(基因)指導合成RNA,RNA指導合成蛋白質。對RNA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將重新刷新人類對自身生命機理的理解與「解碼」。而在此基礎上,對疾病發病機制的溯源、疾病早期準確診斷,乃至生物醫藥的開發,都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儘管張辰宇教授本人並沒有把他們的實驗結果與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聯繫起來,但依然有評論者將張辰宇團隊的這項重大發現與轉基因作物問題相聯繫,認為這項研究「對於轉基因專家聲稱的Bt蛋白會在腸道內分解,不會造成人體危害說法產生了明顯的挑戰」。


2017年8月,張辰宇團隊在發表於PloS Genetics上的最新論文中,再次證實了這種植物對動物的跨界調控——蜜蜂幼蟲是發育成蜂王還是工蜂,其食物中的植物微小核糖核酸在發揮作用。


在張辰宇看來,這不但進一步證實了他此前的假說,更重要的是表明微小核糖核酸是動物和植物共進化的媒介因子,而這個因子是自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所未知的。


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食品營養與安全研究所所長郭紅衛就此評論道:「食物能夠影響攝食者的生長發育並不稀奇,但是以微小核糖核酸形式來調控攝食者發育,令人好奇和興奮!攝食者和食物的固定關係是否為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些微小核糖核酸是否會存在物種間的流動,能否影響到人本身的發育,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回答這些問題對未來可能在人類飲食方式,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2018年6月9日,群學書院聯袂半城讀書,邀請張辰宇教授蒞臨「醫學、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講解轉基因食品之爭背後的意蘊。

本論壇由江蘇省慈善總會鄭鋼基金特別支持,免費參加,歡迎光臨!



講演嘉賓


張辰宇


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授


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張辰宇教授主要研究microRNA,線粒體功能和人體及細胞能量代謝。在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及其子刊(~30篇)的國際學術期刊共發表論文約300篇;總被引次數超33,000次;H指數~71;現有13篇論文被ESI列為近10年top 1%被引論文;發現循環miRNA的論文是生物醫藥領域唯一入選「最近十年十大中國高被引科技論文」的研究型論文。長期致力於把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國際領先的實際臨床應用,共有28項國際和33項國內發明專利被授權,部分已經轉化應用。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基於循環miRNA的胰腺癌診斷試劑盒,CFDA於2015年11月批准上市,早癌診斷準確率達87.6%。張辰宇教授獲兩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發明一等獎;是兩項 973項目「2型糖尿病發生髮展機制研究」和「循環miRNA的功能和機制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基金委變革性重大項目「食物外源性小RNA吸收機制和普適性研究」。


主持嘉賓



周曉虹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群學書院創始人


報名方式


掃二維碼進入半城論壇群


特別說明


尊重講演嘉賓意見,


本次講演不設直播,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城 的精彩文章:

反雞湯丨女教授的一地雞毛

TAG: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