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月大股東增減持簡析:買汽車棄醫藥 大股東開始轉向

5月大股東增減持簡析:買汽車棄醫藥 大股東開始轉向

5月上證指數走出了一波先漲後跌的行情,指數整月都在3000點至3250點之間徘徊,5月指數整體漲幅僅0.43%。在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5月大股東增持的熱度遠沒有減持高:222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增持,304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

而且,對於不同的行業,大股東增減持的選擇也不同:在減稅政策利好的影響下,汽車行業備受大股東喜愛,而2018年漲勢最強勁的醫藥行業卻成為大股東減持的高發區。

政策提振汽車行業「士氣」

5月,222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增持,其中12家來自汽車行業。而3月、4月汽車行業分別只有6家和4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增持。汽車行業當月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的數量,創下了近期新高。

而近期接連不斷的政策利好,則是汽車板塊備受寵愛的重要原因。5月1日,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開始施行,其中製造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作為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行業也從中受益。此外,4月初就被熱議的降低汽車關稅政策終於敲定: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整車關稅由20%和25%降至15%,汽車零部件關稅稅率將從8%、10%、15%、20%、25%降至6%。

對於降低整車進口關稅是否會對國產汽車產業帶來衝擊的問題,某汽車行業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進口車多為高端車型,對國內汽車製造業的衝擊有限;而且一定的競爭壓力,也能促進國內汽車廠商提高研發、生產能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曾公開表示,15%的整車關稅好於前期10%的預判。

對於降低汽車零部件關稅帶來的影響,崔東樹也公開表示,零部件領域比較複雜。不過總體來看,高關稅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底盤等國內非主流產品,對國內零部件企業衝擊不大。也有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降低進口汽車關稅將有利於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醫藥行業被大規模減持

與汽車行業不同,醫藥行業在年內股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迎來了大股東的大幅減持。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18年以來醫藥板塊的平均漲幅為12%,是年內漲幅最大的行業。但在5月,共有36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金額為31.29億元,佔大股東減持全部金額的21.18%。

不過,對於醫藥行業的不同板塊,大股東增減持的態度也存在分化。生物製品板塊憑藉17.92%的漲幅成為年內醫藥行業中表現最好的板塊。也正因此,生物製品板塊大股東因股價上漲收益頗豐。或許出於獲利了結的考慮,生物製品板塊的大股東開始大規模減持公司股份。根據數據統計,5月以來,生物製品領域共有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平均減持金額為4.36億元,遠高於其他領域。

被大股東減持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年內股價漲幅最大的康泰生物(行情300601,診股)就屬於生物製品領域。2018年2月,康泰生物的股價結束了長達數月的下挫,出現反彈跡象。2月28日,公司大股東鄭海發發布了減持公告。5月以來,鄭海發共進行了3次減持,金額為258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月28日發布公告至鄭海發近期最後一次減持(5月15日),康泰生物的股價漲幅已高達95.4%。

不同於生物製品板塊大漲後被大幅減持,醫療器械板塊的漲幅和被大股東減持的規模都較小。2018年以來,醫療器械板塊漲幅僅為9.95%,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雖然5月醫療器械板塊也有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但是平均減持金額只有1473萬元。記者發現,大多數醫療器械公司的股價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上漲,但2018年股價上漲勢頭有所減弱。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出手減持,將浮盈兌現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被減持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還有部分公司股價一直下跌。記者發現,這類公司的業績表現都比較差。以和佳股份(行情300273,診股)為例,2013年以來,公司每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都為負;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僅公司的股價未隨行業的大漲而有所起色,而且還遭到了大股東的減持。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以來,和佳股份被大股東減持4次,合計金額1.89億元。

(證券市場紅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市場紅周刊 的精彩文章:

穩健成長的煤化工優質白馬
航天新長征、珈偉股份、藍速衡富達成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TAG:證券市場紅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