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媒體: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美國廢品堆積致社會恐慌

美國媒體: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美國廢品堆積致社會恐慌

正視中國 平視世界 海內外不同視角

關於垃圾處理的最新進展

美國很著急···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洋垃圾禁令」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一段時間裡,中國的變化和西方社會的變化可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對於中國來說,空氣是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美,這是值得點贊的。

在之前的相關報道中我們提到過,對於過去長期通過對中國輸送垃圾廢品的歐美來說,日子似乎越來越難過了。最先嘗到「苦果」的是歐洲國家,由於這些發達國家人均資源消耗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國土面積又小,所以過去長期依靠對外輸送垃圾來維持本國的「空氣香甜」。但是中國的禁令一出,這些國家就迅速陷入了「垃圾圍城」的狀態。包括比利時、英國、荷蘭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表示「垃圾多到已經圍堵城市了」,而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為了避免國土迅速被垃圾圍堵,大幅度提高了環境稅和垃圾處理費,義大利的一些城市甚至將處理費提高了20%以上,民眾叫苦連天。


歐洲情況如此,美國的情況如何呢?

除了歐洲,美國的情況也越發嚴重。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目前美國多個州已經因為垃圾太多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相關部門也在緊急磋商該如何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

西雅圖一家回收處理場里的可回收廢品

美媒稱,美國的俄勒岡州對於廢品的回收是非常認真的,當地民眾早已習慣了將牛奶盒、飲料瓶等垃圾進行分類存放,為此該州還多次被評為「綠色先進州」。然而,這頂帶有光芒的帽子於今年被摘下了,因為中國宣布不再進口洋垃圾,致使該州在這幾個月內迅速「癱瘓」,數以千噸計的垃圾被留在了路邊,有的則被送到了垃圾場填埋,不僅僅污染了大量的土地,也致使不少地區的空氣質量開始下降。而在以往,這些問題都靠中國「幫忙」解決了。

美國的《紐約時報》於5月30日刊文表示:雖然美國的廢品公司和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在加急改變這樣的局面,但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讓美國吃到了苦頭,目前政府和垃圾處理公司正在全球尋找新的垃圾接納國,一些州的代表前去印度考察情況,但都收效甚微。也就是說,美國至今還沒有找到接替中國的替代市場。而美國最大廢品回收企業「共和服務」的副總裁皮特·凱勒對媒體表示:「我們很焦慮,因為一夜之間,美國街頭的廢品無處可去,這真是一場災難」。

《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同時還提到,由於美國的垃圾處理規模都比較小,以小公司為主,所以中國的禁令一出,大大小小的垃圾處理企業就陷入了癱瘓,這不僅僅是垃圾多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垃圾「沒地方賣」,賺不到錢的這些企業運轉不起來了。一家垃圾處理公司的負責人對媒體表示:以前我們是通過賣垃圾賺錢的,但是現在不但賺不了錢,我們還得倒貼錢將這些垃圾送到填埋場去處理掉,這就跟一場垃圾災難一樣,以前我的庫存最多就幾百噸,現在都快近一萬噸了,我所有的場地都被堆得滿滿的,真的太可怕了。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首要的海外市場」。這是美國貿易組織廢料回收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皮卡德說的。而根據美國環保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回收的垃圾高達6600萬噸,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會出口到海外,而且以中國為主,中國的退出,讓美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垃圾焦慮」。


西方媒體: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將是未來市場

有美國和歐洲官員此前通過《法新社》等媒體對外表示,為解決燃眉之急,各國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海外市場。目前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均已在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地區開啟了垃圾交易的「談判」,但是進展並不順利。

不過,有西方媒體也指出,雖然目前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進展,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印度、東南亞和非洲地區將會是未來歐美垃圾外銷的主要市場。

版權來源:《郎言志》海外版

每點擊文末的個廣告鏈接1次

就可以為《郎言志》捐出1元的創作資金

歡迎打賞支持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郎言志 的精彩文章:

脫下美國的褲子:透過敘利亞戰爭,看在美國引導下的悲慘世界
美國姑娘到中國生活一年,感慨:中國很美好,西方媒體「太離譜」

TAG:郎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