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子欠貸款遇暴力催收:直接死亡威脅 要上門毆打

男子欠貸款遇暴力催收:直接死亡威脅 要上門毆打

原標題:「還不起錢?死!」暴力催收何時休?

劉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背後,大量逾期債務也催生了一條催收灰色產業鏈:「暴力催收」!

遭遇暴力催收

因為手頭資金緊張,去年開始,劉先生在一些互聯網金融平台借錢用以周轉,不過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一場噩夢就此開始。

劉先生當時從七八家平台都借了錢,雖然每筆金額不多,但其實際年化利率都超過了20%。在無法一次性還清借款以後,劉先生便接到了催債公司的各種威脅信息。

劉先生向中新經緯提供的簡訊截圖。

不光如此,劉先生的前同事張小姐也因為劉先生的事情屢屢接到騷擾電話。「我並非劉先生的緊急聯繫人,只是因為在劉先生的手機通訊錄里,我被備註成為了好友,所以催債公司的人就打電話過來了,一連打了八個。」張小姐稱。

劉先生通訊錄里的其他好友和同事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他們這就是惡意爆我的通訊錄,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催我還錢。」劉先生說,當時在借款前他授權給平台使用自己的手機通訊錄,因此平台才會打電話給自己的好友、同事。「如果不授權就借不到錢,現在幾乎每個平台都是這樣玩的。」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指出,數據的多寡是徵信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競爭下,儘可能多地獲取數據成為徵信機構的最大動力,誘發了一系列的數據亂象,如過度採集、非法採集、非法交易、數據濫用等等。用戶成為虛擬世界中的「透明人」,暴力催收、電信欺詐、騷擾電話等屢禁不止。

「目前沒有出台針對暴力催收具體的法律條文,要受到什麼樣的處罰,主要看催收的暴力嚴重程度。暴力催收行為一經核實,相關部門將責令其整改,並採取警示約談、發警示函、公開通報批評、強制培訓教育、公開譴責等自律管理措施。如有觸犯法律的行為,網貸公司也將承擔法律責任。」唐學慶說。

互聯網催收亟需規範

催收亂象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和行業協會的關注。

《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對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行為,保護債權人、債務人、相關當事人及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合法權益進行了規範。

唐學慶表示,《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用了14個「不得」規範債務催收行為,明確催收人員在與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溝通時,應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不得採用恐嚇、威脅、辱罵以及脅迫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的行為,等於給催收行為划出了14條清晰的紅線。

5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民間借貸發展迅速,以暴力催收為主要表現特徵的非法活動愈演愈烈,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秩序。《通知》指出,嚴厲打擊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等非法金融活動。

針對目前一些平台仍存在暴力催收的現象,唐學慶認為原因在於暴力催收對於以貸後催收為主要風控手段的網貸平台而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催收方式,尤其是針對社會弱勢群體。

「其次,某些非法平台選擇暴力催收而不是走法律流程催收,隱藏了該平台高利率、亂加息等非法操作,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平台開支成本。」唐學慶說。

他指出,《公約》試行到現在還未完全落地,受限於網貸債務人維權意願弱、維權能力差,債務人在債權關係中處於弱勢。其次,部分網貸平台踩監管紅線,未嚴格執行《公約》要求,因此導致暴力催收事件仍屢屢發生。

唐學慶指出互聯網催收亟待「正規化」:「催收行業規範化進程依然需要監管機構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完善,在行業准入門檻、從業人員規範、違法違規成本等多方面制定約束政策與獎懲機制。」(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網 的精彩文章:

一年千逾場,中國人為何如此熱愛馬拉松?
張藝謀獲博士學位後國內首亮相 霸氣坐鎮指點江山

TAG: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