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西施

百川論道 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女,漢族,生於公元前512年陰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壽命不詳。屬相狗,星座天秤座,浙江諸暨人,春秋戰國末期吳國國王夫差的王妃,中國四大美女之首。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相傳西施在河邊洗衣服,清澈的河水映照著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她的嘴裡,還哼著傳統的越國小曲。

那魚兒一看:喲,這是誰家的姑娘?真美!於是乎,魚兒忘了呼吸,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所以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講的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

還有一個成語叫「東施效顰」。說是苧蘿地區隔著浣溪河有東、西兩個村子,大多數人家都姓施。施夷光居住在西村,故名西施。而在東村居住著一個醜女,叫東施。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當她犯病的時候,經常是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緊地皺起,顯現出很難受的感覺,但也同時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

這一天,西施又犯病了,她捂著胸口、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駐足凝視。東施也看到了,她恍然大悟,為什麼見我都退避三舍?原來我沒像西施那樣裝病呀!」

於是,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裡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結果,鄉間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眼睛閉上,痛苦得慘不忍睹。

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同樣一個捂胸皺眉的動作,放在西施身上,就是 「西施捧心」,美不勝收;而東施做出來,卻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在江蘇太湖地區交戰,結果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俘。這時的西施已經18歲了,她傾國傾城的美名傳到了勾踐的耳朵里,於是勾踐指派范蠡特邀西施入宮,交待了她三項任務。

一是讓夫差沉溺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二是慫恿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三是離間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但是,西施當時還只是一個貧苦家庭出身的洗衣女。

雖然國色天姿,卻不具備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氣質。」此時的西施深明大義,為了國家利益,她拜一名資深宮女為師。刻苦學習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經過三年的發奮苦練,一名村姑終於脫穎而出,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西施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高貴氣質。勾踐這才把西施獻給吳王。

吳王夫差看到西施後,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喜出望外,他斥巨資,在蘇州建造了金碧輝煌的春宵宮,又修配了人工湖,在湖中擺設青龍舟,天天與西施在水上嬉戲。

西施擅長跳「踢踏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踢踏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面鋪著木板,西施穿上踢踏鞋,蹁躚起舞。這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其中,那還有時間和精力處理國家大事?

歷史上衡量明主與昏君的標準,主要看他勤奮還是荒嬉,簡樸還是奢侈,驕縱還是謙沖,近忠還是信讒,明法還是濫刑。夫差就是這樣在西施的引誘下,從明主蛻變到昏君。

夫差終年陪伴西施居住在蘇州春宵宮中,弦歌相逐,把國政交給佞臣,國政荒殆,他還逼死了賢臣伍子胥,對外連年用兵。經過十年的折騰,吳國農田荒蕪,國力耗盡。

勾踐乘機大舉進兵伐吳,大敗吳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夫差就是用當時戰勝越國的戰利品——鎮越寶劍自刎於蘇州市城西北的滸墅關。

西施捨身救國的英雄義舉,在浙江省諸暨市城南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稱頌其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

西施的人生結局還是非常美好的。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凱旋而歸越國。范蠡也是贏得美人歸,同時他也看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他決定功成身退。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同僚也是好朋友的文種,並寫信勸文種離開,信中提到越王為人的那句歷史名言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文種不聽,最後果然被越王殺害。

范蠡同西施乘一條小船離去,後游齊國,改稱陶朱公,經商致富。成為當時首富,身價千億以上。西施死於何年,史料中沒有記載。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女慕貞潔」,直譯為女子羨慕貞潔美。貞潔的榜樣,就是西施。她當王妃,權極女人之冠;當貴婦,富極女人之首;當美女,艷極女人之魁。

「自古紅顏多薄命」的夙言,在西施的身上並沒有得到體現。正如宋代蘇軾有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曰:「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香花對酒心無事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