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哈馬記者中國之旅打開視野:中國應被視為發展樣板

巴哈馬記者中國之旅打開視野:中國應被視為發展樣板

巴哈馬《論壇報》網站5月28日刊登了題為《打開視野的中國之旅》的文章,作者為記者里卡多·韋爾斯。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此時此刻,如果說我對前往中國旅行並與中國人民共同生活四周並不感到忐忑,那是在騙人。我的確心懷忐忑。

不僅如此,對我造成不利影響的一點是,西方有關這個國家的言論幾乎讓我認定這是一個真相會被掩蓋的地方,所有現實都是為了讓我樂在其中而營造出來的。

但我錯了。

雖然中方舉行了幾場文化和教育活動,目的是讓我看到「中國的另一面」,但此次行程的組織者給了我一次真實了解這個國家的機會。就在我決定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和理論的那一刻,我發現這個國家與我的祖國非常相似。

在北京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在一所社區大學的宿舍里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專業人士在一起,他們和我一樣,都是為了研究和發現中國的真實特點而來。

擺在我和我的同事們面前的現實也是,沒有遮遮掩掩,沒有去隱瞞顯而易見的事實。中國在努力援助加勒比和拉美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在竭盡全力幫助本國的眾多民眾。

201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第40個年頭。短短40年間,中國從一個由農民、稻田和老舊小工廠構成的國家,變成了摩天大樓林立、跨國公司和頂尖技術企業雲集且大學隨處可見的國家。

巴哈馬獨立以來,巴哈馬在發展經濟方面建樹不多,服務業方面的教育培訓就更少了。

在我看來,現在是巴哈馬,更確切地說是巴哈馬人,跳出「美國會怎麼想」這一視角,審視與中國的關係及國家間交流的時候了。

坦率地說,雖然我們與美國關係很好,但巴哈馬無法再在美國及其盟友保護的一方天地下繼續生存。

這次中國之行讓我看到,一個國家要想取得發展,不僅必須認識到自己現在是什麼樣,還要明白它能夠變成什麼樣。討論不應再圍繞我們應更好地服務於哪個世界超級大國,而應該圍繞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超級大國所提供的機遇。

中國及其發展應該被視為樣板,巴哈馬可以在這一樣板的指引下精心籌劃通往經濟發展的道路。雖然中國許多家喻戶曉的成功故事顯然不可能出現在我們這裡,但我們可以借鑒鼓勵島嶼開發和轉型的戰略。

最初寫這篇文章時,我是想講述在中國經歷的所有時刻——攀登長城之旅、聽歌劇的時光,以及學習中國功夫的一招一式。

不過,我對巴哈馬的美好未來所抱有的期待讓我無法忽視在中國目睹的變革與成功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拯救候鳥看英媒怎麼說?
特斯拉虧損擴大 未來利潤或受美關稅影響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