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色惠州》追憶緬懷!周恩來總理曾兩次東征在惠州留下革命足跡!

《紅色惠州》追憶緬懷!周恩來總理曾兩次東征在惠州留下革命足跡!

原標題:《紅色惠州》追憶緬懷!周恩來總理曾兩次東征在惠州留下革命足跡!


他年少奮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他揮斥方遒,為中華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萬機,為讓世界認識中國而奔走


他鞠躬盡瘁,為中國能有今日死而後已


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50多載革命生涯,26載總理重任,他的名字,是中國人民心中的永遠懷念。


周總理的生平事迹,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周恩來總理在參加革命的早期,曾與惠州發生過多次交集。先後兩次東征,主政東江開中共先河……日前,記者翻閱史料,走訪革命遺址,採訪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追尋周恩來革命生涯的「惠州足跡」,還原點點滴滴關於 「人民好總理」的「惠州記憶」。


第一次東征組建


「奮勇隊」攻克淡水城


1925年初,孫中山病情加重,廣東革命政府內部出現混亂。陳炯明在北洋軍閥的支持下,自封「救粵軍總司令」,兵分三路向廣州進發,名為「救粵」,實為「圖粵」。

在這種情況下,廣東革命政府決定討伐陳炯明。蔣介石、周恩來以黃埔軍校學生軍和粵軍為基礎,組建東征聯軍,蔣介石任參謀長,周恩來則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隨軍東征。這一年,周恩來只有27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大戰在即,周恩來深知,只有嚴明的軍紀才能贏得民心。因此,東征軍出發之前,周恩來要求政治部人員印發 《敬告士兵同志們》的傳單,向東徵士兵發放。在這份傳單中周恩來明確要求:不蠻橫無理拉夫役;付款購物,不用軍用券;保障人民。政治部還發布《告百粵父老兄弟姊妹書》,宣布:「有違反我們宣告的行為者,請不必客氣,具實向我們的官長報告,定必依法懲辦。」


2月1日,東征軍約5萬人分三路向陳炯明部發起進攻。其中,右路軍經虎門攻擊前進,在擊潰廣九路上的陳炯明軍隊後,向敵軍據守的重鎮淡水進發。一路上,東征軍行軍所至不擾民,東江人民稱讚東征軍是真正的革命軍,真正為國保民。



東征戰士群雕。

2月14日,東征軍攻擊淡水城的戰鬥打響。由於淡水城城防堅固,又地處險要窪地,可謂是固若金湯,東征軍的進攻一度受阻。陳炯明又從惠州和平山等地調集重兵馳援,東征軍即將身陷腹背受敵的險境。


在此千鈞一髮之時,周恩來果斷命令組建「奮勇隊」。2月15日清晨,東征軍以「奮勇隊」為先鋒,再一次發起強攻。周恩來親臨陣地指揮和激勵軍隊。一番激戰之後,東征軍攻克淡水城。



1925年2月,東征軍攻克淡水城後,時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將辦公室及住所搬到崇雅書院(現更名為「崇雅中學」)。

2月16日,東征軍進駐淡水崇雅中學。周恩來和蔣介石、葉劍英等將領及蘇聯顧問組在淡水召開了軍事會議,並召開軍民聯誼會,向淡水各界宣傳東征的重大意義。


而今,在惠陽城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崇雅路,走進百年老校崇雅中學再往北邊前行,一棟坐西向東、磚木結構的硃紅色古建築即映入眼帘,這就是經過修繕的書院樓,攻克淡水後,周恩來曾經在此辦公、居住。93年過去,這裡成為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周恩來雖然只在淡水短暫停留,但他對惠陽有著深遠的影響,點燃了惠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周恩來的宣講以及東征軍節節勝利的鼓舞下,惠陽農民運動進入高潮。到了1927年,惠陽就有了6個農會,181個農鄉會,會員1.3萬人,還建立了30多個黨支部,黨員發展到400餘人。


第二次東征主張


「圍師必闕」拿下惠州城


1925年9月,陳炯明殘部重新佔領潮州、汕頭,並與盤踞在廣東東南部的軍閥鄧本殷配合,企圖向廣州進攻。廣東革命政府決定發起第二次東征,以期徹底剷除廣東的軍閥勢力。東征軍以國民革命軍第1、第2軍為骨幹,總兵力三萬多人,蔣介石任總指揮,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



擔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時的周恩來。


東征軍於10月1日從廣州向東江地區進發,並於10月9日抵達博羅縣。此時博羅縣人民由於受敵人反動宣傳影響,對東征軍心存恐懼。為此,周恩來率領東征軍政工幹部遵循東征軍所制定的宣傳宗旨,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四處張貼布告,散發傳單,揭發陳炯明部隊的險惡用心和卑劣行徑,宣傳東征的重要意義,號召老百姓支持東征軍。周恩來還親自登台演講,說國民革命軍是人民的軍隊,要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周恩來領導的宣傳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東征軍軍紀嚴明,所到之處與民秋毫無犯,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和信任。他們以實際行動擁戴革命軍,幫助軍隊張羅休息的地方,買米買菜。


如今,在博羅縣羅陽街道老縣城後背二巷狹小的巷道里,還矗立著一棵百年老榕樹,樹榦高聳入雲、直徑達1米多。據記載,當年就在這棵繁茂的大榕樹下,周恩來曾發表過激動人心的演說。


離開博羅後,東征軍直奔惠州城。當時,東江重鎮惠州城是陳炯明部隊扼守的重要據點,被稱為 「南方第一堅城」。敵軍在惠州的指揮官名叫楊坤如,為對付東征軍,他將部眾分為四個旅,其中兩個旅2000多人固守惠州城,其餘一個旅留守惠陽,另外一個旅駐守惠州與惠陽之間。另有叛軍3000人配合,駐守在東門外水井街一帶。楊坤如命令部下將各城門用大石封死,只留東門開放,並在水上架設了浮橋,作為逃跑的退路。



據記載,周恩來曾在這棵位於博羅縣城後背二巷的古榕樹下發表演講,號召人民起來革命,打倒反動軍閥。


針對惠州城牆非常堅固險要的實際,蔣介石決定用炮火集中攻打北城門,待炮火奏效以後,步兵再迅速爬城。然而,此戰術遭遇失利,東征軍死傷慘重,首輪攻城失敗。關鍵時刻,周恩來主張「圍師必闕」,極力說服已有改攻海陸豐打算的蔣介石,決定繼續攻打惠州城,並提出三面打擊,留一出口讓敵人出逃的戰術。周恩來和蔣介石還登上可鳥瞰惠州城的飛鵝嶺,實地察看炮兵陣地等戰略據點,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指揮戰鬥。最終,經國共兩黨將士浴血奮戰,於10月14日下午攻克惠州城,取得大捷。16日下午,東征軍官兵集會追悼陣亡將士,周恩來還發表了講話。



周恩來曾登臨惠州市區飛鵝嶺指揮戰鬥。


有黨史專家認為,「飛鵝嶺」是國民革命軍東征的重要遺址之一,見證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成功戰例的重要史實,同時也是周恩來總理人生中 「兩個第一次」(即第一次與蔣介石一起在飛鵝嶺指揮了享譽中外的「二次東征」、第一次以共產黨員身份主政東江地區)的重要轉折點,具有濃厚的革命紀念和傳統教育氛圍,是我市紅色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在去年的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汪建輝等聯名提交了相關建議,建議在市區飛鵝嶺所在地建設「周恩來紀念館」,還原歷史原貌、緬懷先輩偉績、激勵後人鬥志。


來源:惠州日報


轉載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惠州市旅遊協會 的精彩文章:

《人文惠州》「亭」有料! 探尋惠城名人亭背後故事
《會員推薦》博羅縣航天育種基地等你來

TAG:惠州市旅遊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