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馮小剛:哪有上流社會啊?都是一幫寄生蟲!

馮小剛:哪有上流社會啊?都是一幫寄生蟲!

寄生

 寄生

吳克群 

00:00/05:38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

哪有上流社會啊?都是一幫寄生蟲!

「有上流,無社會。這是目前中國上流社會與國際真正的上流社會尷尬的差距,因為,真正的上流不是炫富,而是源於骨子裡的一種自信,它是根植於血脈中的文化道德。」

「冒充上流社會,哪有上流啊?全是下流。這就是一幫寄生蟲,騙吃騙喝騙炮打。」這是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非誠勿擾2》秦奮罵選秀評委的一句台詞,在秦奮說這句台詞時,一旁的芒果說:「別罵了,再罵連自己都罵了。」——兩句簡單的台詞,足見馮氏幽默里的辛辣,也是對當下中國所謂上流圈層的一種濃縮的批判和反思。

上流是這個社會的溢出物,它不在普通公眾的視野,但卻與藝術、哲學是近親。因為藝術與哲學作為精神性的產物同樣是社會的溢出物,與實用主義無關。所以有人說,什麼是上流?就是人們作為平民的理想都實現後剩餘的理想。上流社會是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肯為人類精神與物質世界做出貢獻的人們。他們走在行業的最尖端,不求回報但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也許貧窮,也許富有,但都有一種信仰,為了信仰肯隨時犧牲自我。

如今,隨著頂級私人物品展的亮相,國際奢侈品牌的盛行,「高端」、「貴族」、「精英」、「格調」、「品位」等「上流」的辭彙,都已被用得泛濫,讓人感覺既非陽春白雪,又非下里巴人;雞尾酒會、慈善晚宴、高端舞會、小眾沙龍、品牌鑒賞會也都紛至沓來,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卻魚目混珠,名不副實。有人戲稱,這是中國的「半上流社會」,或者是「中國式上流社會」。

在Google里輸入「上流社會」一詞,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指導文章。比如在什麼社交場合應該穿什麼牌子和款式的衣服,佩戴何種限量版的珠寶,拍照應該擺什麼姿勢;比如應該到什麼地方享用美食,品多少年的法國紅酒,做何種貴族運動;又比如是否要到南非或者太空完成奢華之旅等。其實,上述種種不外乎是上流社會的某種表現形式而已,即便有經濟實力去享受那些品牌或服務也未必就是上流人群。

《朗曼詞典》(LongmanDictionary)中,他們對上流社會的定義則著重強調:上流社會成員的資格是世襲而來,對於那些並未出生在這種家庭中的人來說,原則上是不可能進入上流社會的。雖然馬克思描述的上流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現象,而各個國家對上流社會的權威解釋已與我們今天在中國所談的「上流」相去甚遠,但有一個基本理念也許不容推翻,那就是:沒有時間的長久洗鍊和豐富的物質與文化方面的積累,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上流」。

所以,擁有一雙專業舞鞋也許是上流的一種體現,但絕對不是「擁有了一雙舞鞋,就上流了」。穿一件價值不菲的晚禮服,品一杯法國拉菲極品紅酒,或者點一根哈瓦那COHIBABehike雪茄,閑來玩玩私人飛機和遊艇都不等於上流。我以為,中國目前只有財富階層,尚無上流社會。

我曾經讀過一篇《中國「上流社會」之尷尬——舞會的文明》的文章,在文章末尾寫道「中國的上流社會真是一個十分尷尬的階層,因為他們自己和為他們服務的機構其實並不懂得什麼是上流。他們非常想儀態萬方,卻不知道如何穿著打扮;他們想受人尊重,卻不知應該先從尊重他人開始;他們想顯示自己的知識和尊貴,卻不知貴在心靈不需張揚。上流其實不在外表,而是在於你真正把握了多少高尚和前沿的知識,聚集了多少陽光下的財富,實施了多少細緻入微的行為準則,擁有了多少高尚寬容的胸懷」。

所謂上流社會是一種形容,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社會形態。因此,它必然很難浮現於公眾的視野中。但我們可以說,能在中國的城市中,找到種種「上流美」的痕迹,有些人不擇一切手段躋入上流,惟獨沒學會上流的精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是謂上流。可我們看到的往往相反:富貴必淫,貧賤必移,威武必屈。上流社會之「上流」不僅指在物質財富方面居於上乘,更是指在精神世界上超凡脫俗的優雅風度。

這種風度體現在舉手投足的細節之中,是品鑒文化藝術的敏銳能力,是熱衷公益事業的悲憫情懷,是面對榮譽挫折的淡定態度,亦是待人接物時的謙和美德;這種風度其實是極為和諧寬容的,它是人們心中的驕傲與內斂,理性與溫和,智慧與仁愛。這種風度是裝扮不來的,因為它背後蘊藏的是人性關懷,禮儀規範,國際視野,坦蕩胸襟。

亞洲資本論壇首席主持人潘傑客曾有過這樣的回憶:「記得我在採訪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時,眼見他準時出現在總統套房的會客廳準備接受採訪時,卻又突然轉身回到了套間。半分鐘後再見到他的時候,在他的西服胸前口袋中悄然多了一塊白色紙質口袋巾。原來是因為看見了我「全副武裝」,他立即回到房間臨時用高檔餐紙巾代替口袋巾。這些細節一直感動著我,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如果非要問我什麼是上流社會的風度,我認為努力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呵護人,就是最難能可貴、最難以忘懷的上流社會的風度「。

我們可以不富有,也可以沒有權勢,但是卻不應該放棄對風度的追求。形象風度如同我們血液中流動的文化,向外界傳遞著人的品位和涵養,正所謂:蘊於內而形於外。

我的一位朋友,在法國巴黎偶遇到一位地鐵售票員,他說:當這位地鐵售票員交接完工作後,從售票亭輕輕的走出,襯衣的領口內露出雅緻的男士絲巾。他手持一書,對我的關注頷首微笑,平和而寧靜。這位地鐵售票員很可能不是貴族,卻擁有真正的紳士氣質。

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尋常的優雅隨處可見,深得眾人之心,整個社會都因此精緻起來。優雅不僅僅屬於上流社會,當我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貴族的時候,無論我們有無權勢,有多少財富,向上流社會的風度靠攏也許並不是什麼壞事。

中國一直沒有貴族階層,以官為貴。斂財鬥富,在古時的官場上日甚一日。如今的一些富人,不但繼承了這種鬥富的劣根性,攀比炫富亦成為他們潛意識裡的生活方式。真正的上流,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時間,是世間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世家」一代代累積起來的歷史資產,是「上流」字眼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文化性。

可惜,在當下,中國有些富人們根本不知道文明國家的大款是如何生活的。最近一個對美國百萬富翁的研究竟發現,這些百萬富翁大多數開平民車,用舊傢具,甚至選的電話公司也常換,為的是找個便宜的服務。這種幾個世紀培養出來的上流社會文化,這是中國的大款一兩天學不會的。

一些富了的中國人,他們現在之所以瞄準國際的奢侈標準鬥富,恐怕還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方式在國際上不被自己的同類接受,於是更要爭著入人家的圈子,非要花錢給人家看:「老子和你有什麼不一樣?」殊不知,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成了文明的上流社會的賤民。

有上流,無社會。這是目前中國上流社會與國際真正的上流社會尷尬的差距,因為,真正的上流不是炫富,而是源於骨子裡的一種自信,它是根植於血脈中的文化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百億海底撈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生命中,那些溫暖……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