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60小時「打」11仗

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60小時「打」11仗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初夏,南京城外,大龍山麓某訓練場,陸軍舉行首次戰役參謀比武。210名由各單位推薦和陸軍機關隨機抽選的戰役機關參謀人員同場競技。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這一仗,誰也躲不過」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李大勇 吳科儒

初夏,南京城外,大龍山麓某訓練場,陸軍舉行首次戰役參謀比武。210名由各單位推薦和陸軍機關隨機抽選的戰役機關參謀人員同場競技。

此次比武,「0.5+0.5」的人員選拔模式是亮點之一。「所謂『0.5+0.5』,就是參賽隊員一半由各單位推薦,另一半隨機抽點產生。」陸軍參謀部作戰局參謀信衛斌介紹說。為了讓在編戰役機關幹部在抽點中都有相同的參賽概率,機關專門開發了比武人員抽選系統:錄入系統的人員信息,全部經陸軍政治工作部和紀委審查核准;抽選過程全程公開,抽選結果經多方現場簽字確認並實時公布。

「這一仗,誰也躲不過!」比賽前,很多參賽隊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事實上,這種「誰都可能被抽中,誰都要認真做準備」的機制設計,帶來的正是「誰都要上戰場」的練兵警醒。

從4月上旬抽選確定參賽對象,到4月下旬比武動員大會,留給參賽隊員準備的時間不足半個月。但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單位推薦的還是被隨機抽中的,無論是機關處室領導還是參謀、幹事、助理員,參賽隊員走進賽場時都信心滿滿。大家心裡有底氣,源自於平時訓練紮實。今年開訓以來,各單位嚴格按照新大綱組織訓練,一直保持備戰打仗的狀態,一刻也不敢懈怠。

「比武賽出了一批尖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蹚出了訓練轉型的路子。」陸軍參謀部領導告訴記者,參加比賽的隊員們回到各單位,都有了「拿來就能用」的成熟樣本,下一步將擔負起抓本級和下一級部隊軍事訓練的任務。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可以說,「比武競賽組織一遍,機關訓練帶動一片」的輻射效應正在悄然形成。

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既包含了傳統體能技能課目,也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一體化平台操作;既有單人單課目較量,也有集體編組作業比拼。賽事全程多課目、高強度連貫實施,單課目連貫作業時間最長達34個小時。圖為計算機標圖等課目比武現場。彭 希攝

解放軍報記者現場直擊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

「絕非拼個勝負那麼簡單」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李大勇 吳科儒

凌晨時分,大龍山下,夜雨襲來。野戰帳篷里,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的參賽人員都在酣眠。

4時30分,4班帳篷突然亮起了燈,10名來自第73集團軍機關的參謀人員迅速起床著裝,開始比武準備。剛剛接到命令的班長、作訓處副處長安文源做簡短動員:「接下來將有11個課目的角逐,組織形式、考核內容等都與以往不同,每個課目都是一場硬仗!」

熱身運動、點驗裝具……5時50分,第一波參賽選手、來自第73集團軍和西藏軍區機關的參謀人員共20人,站到了3公里武裝越野跑出發點。

此刻,雨越下越大,道路變得泥濘濕滑,但參賽隊員們鬥志昂揚。一聲槍響,他們如離弦之箭衝出去,比武正式拉開帷幕。

這是陸軍領導機構成立以來舉行的首次戰役參謀比武競賽。全新的組織形式、全新的內容設置、全新的裁評方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承辦此次比武的陸軍指揮學院領導評價:此次比武「絕非拼個勝負那麼簡單」,它標誌著陸軍抓練兵備戰理念的更新、實戰化訓考模式的轉變。從戰役機關參謀訓練這一重要抓手抓起,陸軍訓練轉型正從這裡艱難破局,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連貫考:60小時內「打」了11仗

起伏山路、泥濘小道……安文源和隊員們穿戴著戰鬥裝具,一路狂奔。過爛泥路段時,隊員們一腳下去,泥粘鞋底,甩也甩不掉。他們咬緊牙關,一步一滑衝到終點。

「比武人員由各單位推薦一半,電腦隨機抽點一半。」安文源說,參加此次比武,是自己軍旅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經歷。

3公里武裝越野跑剛結束,參賽隊員們就被帶上了射擊考場:3分鐘內完成5發子彈精度射擊。大家爭分奪秒,迅速據槍瞄準。記者注意到,有3名隊員未開一槍就縮回了手,短暫調整後再次瞄準、擊發。

「3公里拼得太狠,雙臂一直在抖,影響瞄準。」射擊完畢,10號靶台的一名隊員解釋說。

過去比武也搞連貫作業,但為了安全起見,很少會把實彈射擊這種危險課目拿來和別的課目組合。而這一次,剛走出射擊靶場,通信裝備操作考核又在等著參賽隊員們。

競賽課目接二連三,難度強度越來越大。13時15分,簡單的快餐午飯後,又展開了基本理論、遙感影像判讀、融合生成態勢圖等7個參謀業務技能課目競賽。除晚餐時間外,各課目考核間隔最長不超過20分鐘。

「當面之敵為××,其下轄……」考生們剛經過1個半小時的作戰計算,又投入到了計算機標圖競賽。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計算機標圖沒有紙質版想定,而是像英語聽力考試一樣,聽著錄音即時標圖,大大增加了考核難度。

這一天,10個單人課目比賽一直持續到凌晨1點半,然而並沒有太多的休整時間:等待他們的是更加嚴峻的考驗——34小時晝夜連貫實施的指揮作業。

次日8時,經過2個小時賽前準備,指揮作業競賽正式開始。21個參賽單位被編成21個班,每班10人,在指定的21個帳篷內完成作業:分析判斷情況、提出決心建議、擬制戰役命令……各班時而集體研究,時而分工合作,帳篷內一片緊張忙碌。

「沒資料、沒模板,全憑一個腦袋,在34個小時內要完成13項內容,強度難度可想而知。」12班班長、西藏軍區訓練處副處長王端直言不諱地說,「指揮作業既考協作意識,也是對體能、智能、技能和心理的綜合檢驗。」

第3天18時,經過60個小時的連貫作業,11個課目競賽全部結束。走下考場,南疆軍區衛生處助理員汪德宇雙眼布滿了血絲:「這次比武競賽全程戰鬥著裝、全程野營食宿、全程封閉管理、全程連貫實施,入伍以來參加如此高強度高難度的考核還是頭一回。」

練實戰:從「計算題」到「應用題」

比武結果,能馬上出成績的,賽後就直接投射在大型顯示屏上;不能馬上出成績的,也會以最快的時間評判出結果。

看到自己作戰計算的成績,第82集團軍火力處處長王軍有些懊惱。

王軍多次參加各級比武競賽,3次榮立個人二等功,對於作戰計算這個課目一向信心滿滿。在集團軍備戰訓練時,他還登台授藝,而這次卻在該課目比武上吃了虧,無緣優秀。

老將為何失手?過去考作戰計算,試卷最多5頁紙,考題像數學題一樣一道一道的,套上公式直接加減乘除即可。這次比武試卷15頁紙,所有計算內容都隱藏在作戰背景中,就算記得住公式不會分析也沒法做題,難度大大增加,一不小心就會出錯。

從「5」到「15」,變化的不僅是數量,更是一種思維理念。該課目的命題組成員、陸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本勝說:「過去,作戰計算是簡單的計算題,重在考察『算』的技能。如今把題目融入作戰背景、帶入實戰,重在考察智能和分析應用,真正體現了『算為用』,更貼合實戰。」

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也不相信,這次比武的很多課目都像作戰計算一樣,顛覆了傳統的考核比武思維,變單純「計算題」為複雜「應用題」,讓考生吃盡了苦頭。

「經長時間偵察發現,3號高地無車輛人員進出……」融合生成態勢圖競賽開始不久,參謀劉福勇接到一組情報信息,他未急於作答,而是立即調出初始情報,從滿滿幾屏幕文字中挑出一條信息:「3號高地有電磁信號,周圍築有堅固工事並複雜偽裝……」

劉福勇判定,這是個假目標,便迅速標繪了該高地的態勢情況。

劉福勇來自東部戰區陸軍戰勤計劃處,在多級訓練部門任參謀長達11年。他告訴記者,過去演習演練也講態勢融合,但通常由情報、作戰等多個席位共同完成;如今,變成了一個人作業,對參謀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了,若平常訓練不夠很難獨立完成。

尺子量、圓規比、筆頭算……這是圖上量算作業留給人的傳統印象。此次比武現場讓人耳目一新——沒有紙質地圖、沒有尺子和量角器,包括那些傳統的作業「神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所有內容全在電腦上完成。除測量距離、面積、高差等常規內容外,此次還增加了系統查詢分析等作戰實用內容。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參謀業務技能命題組組長王寧教授坦言,這次比武競賽在內容設置上花了不少心思,按照打仗要求,聚焦實戰實用,既考個人素質,又考團隊協作意識、聯合作戰意識和戰鬥精神,「戰」味更濃、「野」味更足。

零作弊:巡察考場有「第三雙眼睛」

這次比武現場,記者發現一個現象:胸前掛著「紀檢監察」牌的工作人員幾乎隨處可見。

為確保比得公平公正、賽出真才實學,陸軍參謀部作戰局領導告訴記者:「比武之前,陸軍黨委安排紀委深度介入比武,實行『伴隨式』保駕護航,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此言不虛。天剛蒙蒙亮,10多名紀檢監察員站在了3公里武裝越野跑候考區。記者看到:參賽隊員剛進入,陸軍紀委紀檢局幹事何煊和2名紀檢監察員,就逐一核實考生身份信息,點驗攜帶裝具,並抽查水壺,現場過稱。

查得嚴格,才能考得公平。目送最後一批選手衝出起跑線,何煊介紹說,考核路線確定後,紀檢監察人員利用激光、行車等多種手段,先後5次測量距離,最後取平均值以縮小誤差。

在3公里武裝越野跑終點,紀檢監察員緊緊盯著統計成績的記錄員,防止出現一絲紕漏。考核採用「馬拉松」比賽的計時方式,系統統計為槍響時間和靜跑時間。一次,紀檢監察員陳惠崗幹事突然發問:「這是靜跑成績,還是槍響成績?」記錄員大吃一驚,這才發覺剛才謄抄的幾名考生成績是槍響時間,雖然槍響時間和靜跑時間僅差兩三秒,可牽涉到比武的公平公正,記錄員立即作出更正。

採訪中,無論是考官還是考生都向記者談到,此次比武之所以能實現「零作弊」,背後離不開第三方監察制度的強力支撐。每套試卷印刷、運送和分發,及收卷、閱卷、排名,紀檢監察人員全程跟蹤;每場考核前,紀檢監察組都提前對考場、系統和考生考官信息進行檢查複核;射擊考核區,考官、考生和紀檢監察三方人員必須一同前出檢靶……

提起執紀之嚴,命題組專家、陸軍步兵學院教授朱淑清對這一段經歷「刻骨銘心」。他在命題組報到後當天就被沒收了手機,吃住行都在一棟樓,一樓設有警戒繩和崗哨,整棟樓只有崗哨處配置了1部公用錄音電話。朱淑清感嘆地說:「就像地方的高考命題一樣,我們被全程封閉,足足『關』了10天,直到課目考完才得以『解放』。」

「紀檢監察有教育、有引導,有人防、有技防,確保執紀不留死角。」南疆軍區作訓處處長象樹新深有感觸地說。這次活動紀檢監察獨立於陸軍指導組、裁判組、保障組、參賽隊等單位之外,既能對考生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防範和糾正,又可對活動組織和裁決人員進行監督,有效實現了對監察對象的「一碗水端平」,讓大家「口服心也服」。

清除和平積弊 需要制度設計

錢曉虎

和平積弊不除,備戰打仗難實。有的部隊練兵備戰工作緊不起來、實不起來,說到底是「和平病」作祟,以不打仗的心態作打仗的準備。然而,不打仗的心態何以破除?這既要靠教育引導,更要靠制度設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為在平時以備戰練兵為主線推進各方面工作建立了組織領導體制。

新型陸軍全新的編製體制,賦予了這場比武競賽許多新的內涵。機關、院校、基地、部隊,隨著改革步步深入以更加「緻密」的形態聚合在一起:機關謀戰、務戰,院校研戰、教戰,基地檢戰、驗戰,部隊學戰、練戰,紀委監戰、督戰,各單位協調起來更順暢,相互配合更密切,整體步調更一致,組織訓練更高效。

同時,應該看到,若要充分釋放新體制紅利,搭建起配套制度和相關機制,還有大量具體的工作要做。具體到工作運行上,就是要圍繞戰鬥力建設這一核心職能構建順暢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清晰界定權力邊界和運行機制,明確哪些工作需要協調、如何協調、向哪兒協調,規範各方在協調中的職責權利,從而在規則和制度設計上糾治頑症痼疾、起底和平積弊,立起實戰化訓練標杆。

以此次陸軍首次戰役參謀比武為例,方案的設計者打破傳統思維理念,按打仗要求設計競賽項目、規範比武流程和評判細則,臨機抽點參賽人員、臨機選定競賽地點、臨機構設比武試題、臨機明確比武方式、臨機編組裁評人員,幹部和紀檢部門全程介入、跟蹤監察,同時利用視頻監控、電子監測等現代化設備,確保了比武的公平公正。這些帶有明確規範和良好導向的制度設計,探索規範了實戰化訓練考核的方法路子,從源頭上杜絕了弄虛作假,有力推動了陸軍戰役機關訓練水平的整體躍升。

一場比武競賽攪活實戰實訓「一池春水」。通過健全完善有關制度,不斷清除和平積弊,切實把解決作戰、戰備、練兵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變成機關和部隊的自覺行動,才能從根本上縮短從訓到戰的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致2035年的自己:17年後的你,是否仍保持著奮鬥的姿態
權威解讀!第二代軍人保障卡5大新亮點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