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9度高溫怎麼活?古人的黑科技誠不欺我!快學起來

39度高溫怎麼活?古人的黑科技誠不欺我!快學起來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梅堯臣《和蔡仲謀苦熱》

自古以來,夏天都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

雖然現在才六月,但是全國的高溫已經是一波接著一波了。

很多人不得不整夜開著空調才能入眠。

並且調侃著說「打敗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熱」,或者慶幸「這個夏天,我的命都是空調給的」,那麼在沒有製冷設備的古代,古人的命是誰給的呢?

還別說,古人的腦洞還挺大,熱急了,還真是想出了N種千奇百怪的方式來降溫。

先秦時,人們便總結出了一套辦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是這樣說的: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顯然,這裡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

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動輒生氣發怒。

「內經」這句話,也是後人過夏天的一大行為準則,通俗說來,就是「心靜自然涼」。

(然而在小編看來...這是扯淡!)

典型的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唐代文學家柳宗元便直言做不到。

他在被貶到湖南永州時,夏夜酷熱難忍,無法入眠,半夜索性起來登樓納涼。

曾寫下《夏夜苦熱登西樓》詩:「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意思是,想要我以心靜戰勝炎熱,實在毫無希望。

不同時代有不同選擇,但蔽日遮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降低體表溫度是最普遍的方法。如唐代,人們喜歡搭涼棚以避暑。

儘管涼棚並不是唐代的發明,早已有之,但長安人在用涼棚避暑上更有創意。

明高濂《四時幽賞錄》記載了不少古人的「夏時逸事」

「避暑涼棚」說的就是當時京城人的納涼現象:「長安人每至暑月,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為避暑會。」

「避暑會」,有點像現代的戶外「納涼晚會」,到宋代依然很流行。

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是月巷陌雜賣」條,北宋「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

但「避暑會」應該是古代「有錢人」的納涼方式,民間則大多是在樹下搭個簡單的涼棚,或到洞穴等陰涼、低溫處避暑。

俗話所說的「大樹底下好乘涼」,正是古人避暑的經驗總結。

「大暑賞荷」——親水避暑

「親水」,是現代人納涼避暑的首選之一,古人也不例外。

古代南方人最親水,如明清時的蘇州人,便喜歡水上納涼。

清顧祿《清嘉錄》「乘風涼」條稱:「納涼,謂之乘風涼。或泊之胥門萬年橋洞,或艤棹虎阜十字洋邊,或分集琳宮梵字水窗冰榭,隨意流連……」

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六月」條,時臨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邊集體納涼的風俗:「是日湖中畫舫,俱艤堤邊,納涼避暑。」

古人水邊納涼還往往與賞荷結合起來,而「大暑賞荷」更是古人過三伏天的習慣。正如宋代詩人蘇東坡《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到明代,大暑賞荷之風則以蘇州為盛,蓋過了杭州。

蘇州人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成荷花的生日,這一天坐船賞荷最為壯觀。

據《清嘉錄》「荷花盪」條記載,荷花生日那天,「畫船蕭鼓,竟於葑門外荷花盪,觀荷納涼。」

古人親水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種納涼風俗:

三伏天要到江河裡洗冷水浴,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

東晉煉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時幽賞錄》「入水避暑」條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

GIF

除此之外還有:

飲食避暑

《荊楚歲時記》載:「伏日進湯餅,名為消惡」。古人習慣稱暑氣為惡氣,避惡就是指消暑。

「湯餅」就是一种放在水裡煮熟的麵食。

雖然湯餅本身不是清涼食品,但在夏天吃熱氣騰騰的湯餅時卻能出一身大汗,從而帶走體內大量熱能。

中草藥避暑

《京都風俗志》曾記載,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蘇葉、藿葉、甘草等湯,稱之為暑湯,並在街上出售。

這裡的「蘇葉」,即紫蘇葉,中醫學認為紫蘇性溫、味辛、發表散寒、理氣寬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兒童夏日飲蘇葉湯,則有健脾補中的功效。

除了老百姓喜歡製作暑湯消暑外,宮中的御醫在夏季也會開出消暑的中藥方子,如香薷湯、暑湯等湯劑,還有香薷丸、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等丸藥。

這些藥方主要的成分是藿香、香薷、扁豆、陳皮、茯苓、木瓜、滑石、甘草等。中醫指出,這些中藥對於治療在濕疫時氣發生的暑濕感冒比較有效。

吃蓮子湯

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具有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

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

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料製成,冰鎮後吃起來絕對爽口。

看看古人多麼聰明,有如此之多的避暑神器,快告訴身邊的朋友,一起學起來吧!

一碼不掃,

可以掃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真相大全 的精彩文章:

都是愛美惹得禍!他才識過人堪比周群,卻被劉備所殺,諸葛亮都保不住他

TAG:歷史真相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