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校長自殺提醒教師身心健康!

名校長自殺提醒教師身心健康!

名校長自殺提醒教師身心健康!

6月5日,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每個人都在按部就班地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忙碌著自己的日子。但是,對於贛州四中的原校長劉愛平來說,卻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他的生命在這一天的早晨戛然而止。而他選擇了從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封遺書成了這位作家校長的最後遺筆。人們再也見不到這位坐在校門口經典誦讀的校長,見不到在打掃廁所的志願者,讀不到著作等身的作家的新作,他的博客再也不會更新了。劉愛平生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老師眼中的好領導,家長口中的好校長,深受學生喜歡、同事信賴、家長支持和領導認可。正值年富力強的他赫然長辭,給家庭、學校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導致他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原因,罪魁禍首據說是抑鬱。

我從網上查了相關資料,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發病率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當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據媒體報道,我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大部分人診斷為抑鬱症。

抑鬱症是心理障礙的一種。而在我國,對心理疾患普遍不夠重視,患有心理疾患的人往往諱疾忌醫,他身邊的人也不夠關注,甚至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心理問題不是疾病,不用醫治。如果哪個人主動去請教心理醫生,反而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事情。所以,不得不偷偷摸摸,好像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其實,包括抑鬱症在內的很多心理疾患通過心理諮詢等早期干預是可以減輕或治癒的。而對這種疾患的忽視導致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的心理干預,貽誤了診療的最佳時機,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如果,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山大,人們在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易感人群便很容易患上抑鬱、焦慮等心理疾患。最近幾年,教師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社會壓力,這壓力來自各種考評制度,來自自我過高的期望值,還有來自各種非教育的干預,所有的壓力組合起來,成為壓垮駱駝的一根根稻草。再加上教師本身的生活範圍和閱歷所致,教師普遍心胸不夠寬廣豁達,遇事好計較。這也是教師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的原因。

而前幾年轟轟烈烈的「三理(生理、心理、倫理)教育」也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得到重視,學校的心理諮詢師也只是掛了一塊牌子,機構、人員和設備都不具備,當然也就談不上開展正常的心理疏導,起到應有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了。

求人不如求己,指望他人不如改變自己。作為教師,首先要保證身心健康。沒有身心健康的老師,就教育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生命是無比寶貴的,選擇自我結束生命,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但是,對於患有嚴重心理疾患又得不到及時診療和干預的人來說卻輕而易舉。

老師,要學會自我調節和解壓,緩解身心壓力,保證身心健康。

當教師感到自己心理上壓力過大,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時,可以採用合理情緒療法,改變自己的認知,要放低自我期望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調節自己的心理。教師都普遍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不甘示弱,在工作上不甘落後。很多老師寧肯自己受苦受屈也不願意在工作上落後,更不願意受到領導的指責和批評。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分內分外工作加在教師的頭上,已經成為很多教師不看承受之重。有人說,教師掙著賣白菜的錢卻操著賣白粉的心。確實是這樣,社會賦予教師神聖的地位,用近乎挑剔的苛刻眼光去要求老師。很多老師也自我加壓,終於不堪承受。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一句話不知道綁架了多少有良心有責任感的老師。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是老師逃不過的檻。單單這一項就讓老師心力交瘁。學生的安全是根高壓線,就連假期學生溺亡都要追究學校老師教育不到位的責任。學生不好管教,家長過分挑剔,再加上一群自以為是權利慾旺盛的領導為了顯擺自己變著法折騰教師,現在的老師苦不堪言,要想把所有的工作出色地完成是難上加難。

作為老師,要有工作的邊界意識。不求得到外界的充分肯定和認可,但求問心無愧就可以了。教師是一件良心活,憑著良心工作,不要太在乎外在的評價了。

教師是一項清貧的工作,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與榮華富貴無緣。教師要能夠淡泊名利,對於職稱、榮譽等世俗的功利坦然處之。

其次,教師要發展一項自己的才藝。進則修身養性,退則養家糊口。在《論語》中,季康子和孔子曾經就子路、子貢和冉求能否從政有個精彩的對話。在這個對話中,孔子提出了從政的三個條件,果(剛毅果斷)、達(通達,要有寬大的胸襟,任勞任怨)和藝(見聞淵博、知識豐富,多才多藝)。教師要能夠在工作之外,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一門特長。詩書琴畫高雅的可以,打牌喝酒、唱歌釣魚庸俗的也可以。無論是雕蟲小技還是治國大計,也無論是高雅和低俗,只要不影響他人就行。在自己心理上不舒服的時候可以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就像洪水爆發時的滯洪區,給自己不良情緒一個突破口,通過艱苦的方式進行轉移,從而減輕對自己身體和心理的破壞力。

生命無比寶貴,我們更應珍惜。活著,健康地活著,這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風物長宜放眼量,細水長流才能做更大的貢獻。組織培養了我們幾十年,家庭需要我們,我們怎麼能夠撒手不管呢?

死,很容易,頑強地活著,才需要勇氣。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堅強地去面對。

其實,自殺的人是一個弱者,是內心極度自卑的表現。他用「死」這種方式表達自己貌似強大,以迷惑自己,實現「超越自卑」的目的。

累了,你就歇一歇。擔子太重,擔不動了,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把擔子摔在地上,別砸了自己的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們在,就還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即陪伴 的精彩文章:

TAG:教育即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