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辭的老師,自殺的校長,什麼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請辭的老師,自殺的校長,什麼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5年,一封只有10個字的教師辭職信火遍全網。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入選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的年度十大網路用語。這短短的十個字,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因此很短的時間就成為網路熱詞。

但也有網友調侃把這封辭職信作為上聯,然後補充了一個下聯和橫批:

上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下聯:錢包這麼小,哪都去不了;

橫批:好好上班

雖然是調侃,但也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就能做,現實有太多的掣肘與無奈,只有到了忍無可忍的情形,才會發泄一下。

這不,最近又一封教師的辭職信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

事件的起因是某班主任老師把默寫古詩的成績和及學生的照片傳到四年級家長群,然後有家長認為這個做法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心理傷害,要求老師登門道歉,要不然就要告到當地的教體局。老師自己很惶恐,申請辭去四年級的班主任工作。

接下來,又有家長在群里說當事學生因為受到傷害,有自殘的可能,老師因此深感恐懼,覺得為人師15年,誤人子弟總是有的,但切切不敢傷人性命,所以不但要辭去班主任,而且還要辭去學校一應所有工作。

之後的內容就不再一一複述了,字裡行間都能看得到這位老師情緒的極度壓抑與不平。

先從事件的起因說起,說把成績及學生照片傳到微信群中這種做法對不對?毫無疑問,這種做法不對,而且大錯特錯。

幾十年前,我小的時候,看過遊街示眾,偷了人家老玉米的,脖子上掛一串老玉米;偷了人家毛驢的,脖子上掛上本來用來拴毛驢的繩子;偷了人的,脖子上掛一串破鞋。被人摁著脖子,手裡拿著鑼,敲一下,來一句,「我偷了誰誰家的什麼什麼了,我有罪,我該死。」

在微信群中當眾批評學生,甚至為了給某些所謂差生以壓力,把照片和成績一起發在微信群里,這種做法和幾十年前的遊街示眾在本質上並無區別。從教育本身來說,這樣的做法相當不智,非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

這樣的做法會不會給人帶來心理傷害?毫無疑問,會給人帶來心理傷害。但是不是因為受到心理傷害,就要求老師必須登門道歉,如若不然就要告到教體局。這樣的做法可以達到目的嗎?

從該事件的結果來看,顯然沒有。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即使老師登門道歉了,或者沒有登門道歉,最終告到了教體局,就真能解決問題嗎?恐怕非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

細細思量,這兩種做法本質並無不同。在處理某一件事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弄清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依靠平等的溝通交流來解決問題,而是期待藉助外界的某種有形或者無形的力量的介入來達到目的。

為什麼在教育領域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類似的情形屢見不鮮?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教育問題永遠不是教育本身,會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因素的影響。當「平等」不能成為社會的一種共識和行動,在各個領域無時無刻不或隱或現地閃現著「特權」的影子的時候,教育就不可能獨善其身。

2.教育者本身做出非教育的行為,除了教育者自身關於教育本質的思考不到位之外,更多來自於外界壓力之下的不自覺的選擇。當上級主管部門,學校領導,學生家長乃至學生都把分數作為最主要標準衡量一個老師優秀與否時,如果你也是老師,你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3.雖然似乎人人都知道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人都痛恨功利主義。但並不是人人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非要把教育劃分為一個個具體的節點,要求在某一個節點必須達到某一個水平,不達到這個水平就是視為教育失敗,為了特定的節點達到特定的水平而不斷拔苗助長。

引發這位老師的辭職信的這個事件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從最新的新聞來看,這起教師辭職信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

但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驚聞贛州四中校長跳樓自殺。

這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校長。為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多年來堅持在校門口誦讀經典;為言傳身教對師生起到德育示範作用,他堅持早晚各一次打掃廁所;他出版專著,報刊雜誌上開設專欄,對教育有深入的思考。

看這位校長的遺書,深受抑鬱症的折磨,巨大的工作壓力讓他身心俱疲。或許,也正是某一根壓垮駱駝的稻草最終落在這位校長身上時,他選擇了用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最為慘烈的方式,來表達他對教育的絕望之情。

今天看到網傳的一副對聯:

六*安二中今天高三畢業離校,準備高考!高二的一個班級拉出一橫幅如下:

學姐賽天驕,全上211,師範慎選;

學長勇於虎,踏平985,師大莫入。

橫批:莫丟尊嚴早避屈辱

嗚呼,我能說什麼呢?

如果教育者長期處於高負荷高強度的緊張焦慮的狀態之中,因為種種壓力扭曲了教育行為本身,而不是以放鬆愉悅的姿態來思考教育、實踐教育,那我們的教育不可能變得更好。

歡迎關注原創微信公眾號「水寒說語文」,閱讀更多文章,和原作者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寒說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水寒說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