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故事:狀元重生傳

民間故事:狀元重生傳

趙觀文畫像

1

公元895年春季的一天,唐昭宗大清早就被宮牆上的鳥叫聲驚醒了。

幾年來,他睡意特別淺,夢裡耳邊不時響起戰場喊殺聲。

當下,各地農民起義雖已平息,但他緊繃的身心仍沒來得及鬆弛,這從他略顯腫大的眼袋裡可以看出來。

「黃巢啊黃巢,你小子差點毀了我大唐江山!」昭宗長嘆了口氣,抖著手呷了兩口御茶,扒了幾口御膳,便換龍袍上朝去了。

天下動亂,禍在帝王。昭宗決心重振朝綱,讓大唐江山恢復盛世。可這半個月來,每次上朝滿朝文武彷彿染霜的茄子,個個臉色青紫,垂頭喪氣。

昭宗越來越討厭那句拉長的「有事啟奏 無事退朝」,因為朝臣沉默的背後是暗流涌動。身為天子,他此時比誰都明白——九州動蕩,藩鎮割據,王公大臣各懷心事。他甚至覺得自己身上的龍袍隨時被人摘走,然後被異性人穿上。

「治國安邦,什麼最重要?人才!選拔人才,要靠什麼?科舉!昭宗心裡默念著,他不能再碌碌無為了,趁著大唐江山還姓李。

「黃巢等農民起義亂我大唐多年,科舉廢弛,朝廷可用之才凋敝。朕打算今春恢復科舉考試,各位愛卿意下如何?」昭宗掃了一眼崔凝、崔胤、劉季述等人後說。

眾朝臣面面相覷,接著紛紛跪拜:「吾皇英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昭宗龍顏肅穆,說:「萬歲不敢說,如今九州動蕩,治理天下離不開人才,請各位重臣和有關部門回去後抓緊部署落實,切實把好人才選拔任用關,不得任人唯親,不得認財不認才,對於徇私舞弊者,絕不姑息!」

眾大臣久不見昭宗這般威武,又紛紛下跪高呼「萬歲」。

2

廣西臨桂橋頭村,一座距離京城長安3000里的小村莊。

村裡有一戶姓趙的書香門第,生了個一個青年才俊名觀文。

觀文從小被書香熏陶,10歲能作詩文,13歲通讀儒家經典。鄉親們見觀文氣度不凡,都預言說「趙家要出狀元郎」。

那趙觀文恃才傲物,英氣逼人,卻沒有自大自滿,他始終牢記「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雄心壯志,並在17歲那年考中明經科。

要不是戰亂連年,朝廷科舉考試停滯,滿腹詩書的他早就北上長安趕考了。

這天,觀文進城跟友仔們玩耍時,路過衙門口看到科舉考試將開考的榜文,歡呼雀躍不已,當即跑回家跟父母商量趕考事宜。

趙父雖說出身小地方,但他胸中有墨水,明事理。趙父喜的是兒子寒窗苦讀終盼來科舉開考,憂的是當今時局動蕩科舉考試未必比拼真才實學。

趙父操著桂林方言,道:「不須文章甲天下,只需文章中考官。這次觀文北上趕考,前景有點懸!」

趙母連聲附和,說愛子雖能指物為詩,可畢竟來自偏遠的嶺南,如何拼得過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原才俊?

「我看隔壁老王的小女賢淑可愛,要不給觀文提親,成婚後就能拴住他趕考的心,餘生在橋頭村做個私塾先生,也足夠平安一生了。」

趙父笑妻子婦人之見,回頭給兒子湊夠了盤纏,又買了些「桂林三寶」——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醬,以備不時之需。

「桂林三寶」容易保存,趕考路上用得著。趙父耳提面命兒子要學會放下身段,見機行事,給主考官們送點土特產套近乎。

觀文藝高人膽大,暗笑父母迂腐,他自知有多少斤兩,如果公開比拼,皇榜應該有自己一席之地。

嘻嘻哈哈中,趙觀文和伴讀書僮剛走到半路,「桂林三寶」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等到長安,隨身攜帶的特產已所剩無幾。

「我靠的是才學,而不是拼爹!」觀文告誡自己,同時日夜苦讀,做好迎考準備。

當然,觀文不巴結,不送禮,並不代表其他考生不會,這其中又以庸才張貽憲給考官送的錢送的物最多。

主考官、刑部尚書崔凝忘了昭宗的三申五令,屢次收了張貽憲的好處,做好了更改發榜結果的陰謀。

3

唐代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

開考當天,趙觀文打開考卷,看到考題便胸有成竹。

他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一揮而就。

觀文自覺作文大氣磅礴,韻律工整,勝券在握,只待皇榜公布就可榮歸故里。

接下來幾天,他跟書僮暢遊長安,喝酒擼串,激揚文字。

放榜時日到了,趙觀文一大早擠進榜前,看見25名進士中自己僅名列第八,而庸才張貽憲竟然高居榜首。

知情者和落榜者看了榜文,知道張貽憲名不副實,都憤憤不平,奮起聯名上書昭宗皇帝,揭露主考官崔凝徇私舞弊。

昭宗聞訊,龍顏大怒,連呼「用人失察!」

回頭,昭宗撤了張貽憲的狀元頭銜,又摘了崔凝的烏紗帽,同時下令:在武德殿重試,發誓要找到貨真價實的狀元郎。

為了避免舞弊,唐昭宗親閱重試考卷。

起初他眉頭緊鎖,直到翻開趙觀文的考卷,才眉頭舒展,連呼「好文!妙文!才藻優贍,義理昭然,深窮物體之能,曲盡緣情之妙。所試詩賦,詞義精通,皆合本意。我大唐有此英才,何愁盛世不再?!」

「龍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燒轉更新。」趙觀文終被昭宗欽定為進士頭名,高中狀元。

消息傳來,偏遠的廣西上下一片歡騰。趙府更是熱鬧非凡,各路政府要員紛紛登門道賀。

要知道,自隋唐開始科舉考試以來,廣西還沒人考中狀元呢。要知道,嶺南文化自古比中原落後,何況當時朝廷又規定嶺南地區每科選進士不得超過7人,中狀元的幾率比被雷劈還小。

趙觀文勇奪狀元,也令世人對「南蠻」之地刮目相看,一時讚美詩詞不絕於耳。趙觀文勤學好問的精神,至今仍激勵八桂學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往事 的精彩文章:

廣西近代著名的五所軍事學堂,校址都在什麼地方?
廣西境內三大關隘要地,歷來兵家必爭,都在什麼地方

TAG:廣西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