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觀別人的死亡,人為何如此容易變得喪心病狂?

圍觀別人的死亡,人為何如此容易變得喪心病狂?

土生土長的北京導演管虎幾年前有一部獲獎作品——《老炮兒》。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衚衕串子」「六爺」,向一起玩兒尿泥長大的「發小兒」借錢不成,回程中路過一處,眾人都在抬頭仰望一座高樓,樓上一人想不開要跳樓自殺。人群中不斷有人起鬨、吹口哨,諷刺其沒膽量、挖苦其出風頭、挑唆其有種就往下跳……之聲此起彼伏。「六爺」實在看不入眼,大聲呵斥了幾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吃瓜群眾」。那幾個受了六爺訓斥的圍觀者,也許真覺得自己理虧,竟沒有跟六爺「掰斥」。

圍觀,是一件幾乎所有人都樂於做的事情:首先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其次還能給自己的心靈填一填空,最後還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表達些「獨到」的觀點——不用擔心「因言獲罪」,反正不管出現什麼後果都與己無關,特別是對別人自戕進行圍觀的情況。

5月底在湖南某處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里,來自北京的一家三口自殺,父女兩人身亡、母親受傷,而這一家人,是十天前在海南自殺被解救的那一家三口。本來,他們被解救後已經向警方表示放棄自戕念頭,「回北京好好生活」。導致他們再次踏上不歸路的,有輿論認為是他們「自殺未遂」後鋪天蓋地的網路圍攻。圍觀者心態在此次圍攻中顯露無遺。太多的「有閑人」,相信他們一定林林總總、各類職業、各種境遇、各個階層都有。「觀摩」他人的死亡,這些人表現出的是令人髮指的喪心病狂!

「你不是要死嗎?怎麼還不死?」中國人有「吉日不言凶」的文化傳統,就是一些聽起來「不好」的詞語,盡量不要提及,更不能平日里掛在嘴邊上。所以,對有過自殺念頭的人發出這樣的詰問,有著「傷天害理」一般的惡毒。而類似這樣的表達,就是在北京一家三口海南自戕被解救後網路圍攻的核心內容,甚至有人說三口人在微博上發布遺書,其中有真實地址,顯然是自殺目的不純。更有甚者,三口人逝去兩位後,還有人高呼「痛快」,因為是這三口「自找的」,自己招恨、現在終於「罪有應得」、還義正詞嚴地說什麼「求仁得仁」……

選擇輕生的人,一定是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這個「坎兒」被他們在心理上無限放大,用斬斷生命進而斬斷意識的方式終結。所以面對輕生者,主要是通過心理疏導進行干預。心理疏導的主要途徑就是言語,在心理疏導里,真正體現「一字千金」的力量、「人言可畏」的強大。

很多輕生者會留下遺書,以往,這些遺書不可能如今天這樣「瞬間」公布,因此來自北京的一家人選擇在自殺前通過社交平台發布遺書,本來無可厚非。對這家人公布遺書的行為進行質疑,認為其「別有用心」,這樣做,必然滑向「人言可畏」的泥沼。面對輕生者,一點點的言語閃失都可能引來不測後果地迅速發生。

網民中有這樣的心態:既然是自殺,何必要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明顯「目的不純」。正如人能發明成千上萬種荼毒生靈的方式方法一樣,輕生者的自殺行為,是不可能按照任何人的意志去設定的。留不留遺書,用什麼方式留遺書,這與別人沒有任何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看到有人自殺而作壁上觀,甚至「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唯恐自殺行為不精彩而挑逗、刺激、揶揄,這就是喪心病狂的表現!

人的生命是可貴的!人類幾乎在每一次戰爭之後都要唏噓感嘆塗炭的生靈。有些國家的法律甚至規定人不能自殺、否則也是犯罪。在他們看來,人沒有滅損身體的權利,包括自己的肉體。當看到來自北京的一家人要自戕時,拋開「公民意識」不談,作為一個人的起碼準則是立即施以援手救助,其他的事情,再說其他。

那些質問這家人「為何還不死」的群眾里,有人可以買幾隻牛蛙到河邊「放生」,不忘了請和尚到場念幾段經,他們卻對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漠視到如此高度!還要懲罰者一家三口的「原罪」,祭出「維護正義」的大旗為自己遮羞。這些人的心態,歸結起來,就是國人普遍的心理:面對別人生命的終結,對自己既毫無風險、又可填補些精神的空虛。

魯迅先生讓赴刑的阿Q說了半句「二十年後……」圍觀者中立即有狼嚎一般的叫好聲響起。北京一家三口自殺事件中的網路圍攻,其惡毒比之更甚!

本文使用圖片,除題頭圖片之外,全部來自互聯網。鑒於讀者的不確定性,如有異見,請與本文作者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治理 的精彩文章:

為「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喝彩!

TAG:互聯網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