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住鄉愁》與您漫談古代科舉

《記住鄉愁》與您漫談古代科舉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和孩子的心,備受矚目。每逢這個時節,不管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類的話題。其實類似於高考的這種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它與高考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與傳承。

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

考試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最早誕生於中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除了以造紙術、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技術力量外,考試也是中國人對文明和秩序的創造。

中國人發明的考試,並非為了驗收研習和教育的成果,根本目的在於遴選人才,增加社會階層之間流動,給寒門一個晉陞社會上層的機會和通道。

在沒有考試選拔之前,人才選拔先是依靠宗法血統,職務、爵位就像DNA,隨血脈遺傳。至於那個時代流傳的「雞鳴狗盜」之徒、「毛遂自薦」之士,畢竟都是偶然現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吶喊背後隱含著「王侯將相生來有種」的現實。

到了漢代,便逐漸樹立了推薦選拔的「察舉制」。比之宗法血統,這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至少在森嚴的社會壁壘上開了一個口子。舉薦賢才,總要有一些標準,這些標準到了魏晉逐漸固定成了「九品中正」。

到了隋唐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度,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通過科舉制度,有效地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繫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科舉怎麼排「名次」?

科舉考試始於隋,興於唐宋,到了明清達到繁旺,現在為大家熟知的三級考試、八股文章等,就是明清科舉的體制。明清時期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府縣考、鄉試、會試和殿試。

首先是府縣考試,錄取了叫入學,又叫縣學生,就是人們常說的秀才,是科舉功名中最低級的一等。

鄉試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參加鄉試的是秀才,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讀書人中舉後就有了做官的資格。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舉行,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考試時間也分為三天

前些年高考在每年七月的七、八、九三天,現在提前了一個月,天氣相對適宜一些,有利於考生的發揮。在古代,考試時間也是十分固定的,但並不限於一次考試,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後決出狀元的「殿試」,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謂「三月廷試」。

古代的考試時間,一般也分為三天,但不是像現在這樣連著考,而是中間空出兩天。明、清兩朝,鄉試時間在陰曆八月份,會試在陰曆二月份,殿試在三月份。鄉、會兩試的時間定在當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對於試卷的類型,各朝代是差不多的。各朝所考科目總的變化也不大,但題量很大。根據所選科目的不同,要完成相應的考卷,才有可能考取功名,表面看比現在的高考試卷簡單,看似只寫作文,實則更複雜,是一考定終生。

牛氣十足的「落榜生」

科舉曾經對社會的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種相對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制度化地解決國家人才儲備和階層流動的問題。正規的分層次的全國性的考試,從此成為國家運行中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此後無數鴻儒碩學都擁擠在這條走向社會中樞的通達之路上,概莫能外,區別只在於有人擠了上來,有人被擠了下去。

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中,也不是所有人考中了都能飛黃騰達,吳敬梓筆下著名的范進,就不幸成為考中了但依然不幸福的代表。而不少著名的大文人在功名上也並未有所建樹。

圖為唐寅《落花詩意圖》

明代畫家唐伯虎是一位受到科舉嚴重打擊的落榜生。當年,他因購買考題作弊東窗事發,被永遠奪去了考生資格。於是視遊山玩水為人生第一樂,把紅顏知己當人間最美,興趣來時拿起畫筆塗上幾幅。正因為這次打擊,打出了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畫家。

李時珍十四歲就中了秀才,之後的九年中,他三次考舉人都沒能考上。於是下定決心,立志從醫,一生潛心鑽研醫藥。他走遍大江南北,並參考了八百多種醫書,歷經27年的辛勞,終於寫成《本草綱目》。

蒲松齡19歲時考童子試,成績名列前茅。後來考舉人、進士時卻屢試不中。這種失意促使他苦讀詩書,並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當成座右銘,常常深入民間採集素材,終於寫出了鴻篇巨著《聊齋志異》。

圖為蘇洵《道中帖》

古代有名的落榜生遠不止這些,其間不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賈島、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這樣的行業翹楚和文化代表。考得上,皆大歡喜;沒發揮出理想的成績,也別有太大壓力,人的成功畢竟有很多條路,只要會走,就能走得好。

《記住鄉愁》提醒各位考生:放鬆心態,冷靜思考,沉著應答。願你們合上筆蓋的剎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加油!!!

來源| 綜合於網路

編輯 | 樊東媛

《記住鄉愁》與您溫情相約

傾聽古鎮的傳奇故事;

見證鄉情民願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住鄉愁 的精彩文章:

《記住鄉愁》小編告訴您 春天這些古鎮不可錯過

TAG:記住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