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旦大學發文,使用新型的材料治療腫瘤,取得進展

復旦大學發文,使用新型的材料治療腫瘤,取得進展

前言

2018年6月5號,復旦大學李富友課題組與馮瑋課題組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Upconversion nanocomposite for programming combination cancer therapy by precise control of microscopic temperature」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用於CT-PTT聯合治療的溫敏上轉換納米複合材料.通過對具有上轉換髮光的納米複合材料的微觀溫度的監測,可以調整光熱效應,通過一系列CT和PTT來實現熱觸發複合治療。研究發現,當化療劑量和熱劑量保持在相同的水平時,PTT前給予CT治療效果優於其他給葯序列。本工作提出了一種程序化的方法來安排腫瘤聯合治療的過程,充分利用了各種治療模式,為制定新的腫瘤治療策略做出了貢獻。

癌症聯合治療採用多種治療模式治療患者,對癌症表現出加性殺傷作用,減少病情進展或複發。納米材料成為治療癌症的有力工具。結合療法的概念最近被用來開發新的抗癌納米藥物。目前已有的種類包括化療、放療、光熱治療、光動力療法等多種治療模式的納米系統。其中,化療(CT)與光熱療法(PTT)的結合相當普遍,在大多數文獻報道中,這兩種治療模式是在同一時間開始的。

程序化組合療法的示意圖

通常,化學藥物被裝載在熱反應化合物中,並與光熱劑結合形成CT-PTT治療性納米複合材料。通過這種方式,藥物釋放被光熱效應所激活。考慮到光熱效應通常由宏觀裝置(溫度計或紅外攝像機)監測,總溫度(定義為表觀溫度)必須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以保證藥物的釋放,這導致化學藥物和熱的同時使用沒有確切的時間點。然而,正如許多研究所證明的那樣,CT和PTT的順序將決定最終的治療效果。例如,在熱療前給予化療藥物(阿黴素)比同時服用具有更好的抗腫瘤效果。如果能夠適當地安排治療模式的順序並提高治療效果,則可以減少藥物劑量,從而產生較小的副作用。

納米複合材料的形貌表徵

在研究人員看來,監測和控制納米複合材料的溫度(定義為本徵溫度)是安排治療模式的關鍵。如果能精確控制本徵溫度,在不引起PTT的情況下啟動藥物釋放,就可以實現兩種治療方式的分離。

在細胞水平進行程序化的聯合治療

化療(CT)與光熱療法(PTT)聯合應用已被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然而,CT和PTT的時間安排及其對療效的影響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挑戰在於實現這兩種治療模式的順序控制。在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用於CT-PTT聯合治療的溫敏上轉換納米複合材料.通過對具有上轉換髮光的納米複合材料的微觀溫度的監測,可以調整光熱效應,通過一系列CT和PTT來實現熱觸發複合治療。研究發現,當化療劑量和熱劑量保持在相同的水平時,PTT前給予CT治療效果優於其他給葯序列。本工作提出了一種程序化的方法來安排腫瘤聯合治療的過程,充分利用了各種治療模式,為制定新的腫瘤治療策略做出了貢獻。

內容為【iNatur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肺部腫瘤竟出現胃腸道特徵,癌細胞正不惜一切代價頑強生存!
靶向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治療策略的研究進展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