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周末「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京城熱門景區活動搶先看

本周末「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京城熱門景區活動搶先看

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而2018年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多個景區將以「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為主線,推出系列活動,具體有哪些?!小編帶您提前預覽。

房山區周口店遺址公園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位於房山周口店遺址南側約500米,是展示遺址深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8000餘平方米,粗糲、剛毅的建築外觀源於「北京人」最早製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館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博物館設有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和4D影院,涵蓋了科普互動展項、模擬場景、紀念品銷售、公共服務等內容。 周口店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2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稱號;1997年被中宣部評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08年、2010年先後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授予「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稱號;2012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相關活動:該地為本次活動主會場,69日當天,周口店遺址公園當天將展示先進科技在考古、文物保護、文物保存、展示利用等領域的運用成果,正在建設中的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也將向公眾展示。

海淀區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佔地350公頃,建築面積近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洗劫並付之一炬。

而新中國成立之後,該園得到了逐步的修繕,2008年11月20日通過國家旅遊局4A景區評審。2010年10月12日,榮獲「北京新十六景」之一,成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張名片之一。

相關活動:免費開放

丰台區中國園林博物館

中國園林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園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丰台區鷹山腳下,永定河畔。自2010年開始籌建,於2013年5月開館運行。佔地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9950平方米,由主體建築、室內展園與室外展區三部分組成。主體建築內28200平方米可用於展覽展陳。園博館作為公益性永久文化機構,是收藏園林歷史文物、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園林藝術魅力、研究園林價值的國際園林文化中心。園博館以廣大市民、中小學生和國內外旅遊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併兼顧園林專業工作者,將全面展示中國園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輝煌的成就。中國園林博物館以「中國園林——我們的理想家園」為建館理念,旨在展示和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園林藝術,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園林博物館擬設置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擬設置6個固定展廳和4個臨時展廳:以中國古典園林廳、中國現代園林廳構成基本陳列;以園林互動體驗廳等構成專題陳列;以臨時展廳展示國內外園林文化和藝術精品。

相關活動:免費開放

昌平區明十三陵景區

該景區位於北京以北30公里的昌平縣境內。陵區面積約120餘平方公里。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這裡。構成莊嚴有序的整體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對外開放的有四處景區。長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寢,始建於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築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尤其是舉行祭祀儀式的祾思殿,木構件全系名貴的金絲楠木加工而成,堪稱古建瑰寶。目前殿內舉辦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覽」。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鈞和兩皇后的合葬墓,是我國按計划進行考古發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宮建築,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後衣冠和金銀器皿等珍貴文物多達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實物資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舊址全面復原的陵園,該陵松柏參天,殿宇輝煌,氣勢恢宏。

東城區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具體來看,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相關活動:故宮博物院將舉辦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以多種高科技互動手段,打造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奇妙效果。現已經開啟預約申請。此外,故宮博物院還於6月3日宣布故宮文物醫院將於6月9日上午9:00—11:20首次試行對公眾預約開放。

東城區天壇公園

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改擴建,至清乾隆年間最終建成。天壇佔地達273公頃,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1918年闢為公園。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1公頃,保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署四組古建築群,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

天壇還有九龍柏、七星石、甘泉井、望燈、孀柴爐飛瘁坎等古迹。天壇公園有各種樹木6萬多株,更有3500多株古松柏、古槐綠地面積達163萬平方米,環境森然靜謐,氣氛肅穆莊嚴。巍峨壯美的祈年殿,聖潔崇高的圈丘,優雅莊重的齋宮,都坐落在萬千樹木掩映中,形成獨特的壇廟園林景觀。天壇成為一處集中國古代建築學、聲學、歷史、天文、音樂、舞蹈等成就於一體的聞名世界的風景名勝。

相關活動:該公園將舉辦北神廚、北宰牲亭天壇文物展(每日限接待5000人),齋宮「走進齋宮」歷史文化展(每日限接待3000人)等多個展覽將免費面向公眾開放,觀眾現場憑本人身份證可領取參觀券。

海淀區頤和園

頤和園主景區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全園佔地3.08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內現存各式宮殿、園林古建7萬平方米,並以珍貴的文物藏品聞名於世,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軍經費等款項開始重建,並於兩年後取用今名,作為慈禧太后的頤養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一九〇二年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經修繕,頤和園陸續復建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文昌院、耕織圖等重要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既有皇家園林恢弘富麗的氣勢,又充滿了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中國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予以如下評價:1)北京的頤和園是對中國風景園林造園藝術的一種傑出的展現,將人造景觀與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2)頤和園是中國的造園思想和實踐的集中體現,而這種思想和實踐對整個東方園林藝術文化形式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3)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相關活動:6月9日當天組織開展現場諮詢宣傳活動,同時還將舉辦頤和園知春亭保護性修繕工程開工新聞發布會。在6月8日,還將發布「海淀線上720度全景頤和園文化遺址展廳」,通過這一功能,人們通過手機端的鏈接可以預先對遺址進行全景遊覽。

延慶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是萬里長城之首。是明長城的精華,其地勢險要,構築雄偉,自古以來便是「拱衛陵京」的軍事戰略要地。距八達嶺西南10華里處,就是八達嶺長城防禦體系的西大門—即八達嶺的古長城風景區。而除長城之外,該景區還有長城碑林、五郎像、石佛寺石像、戚繼光景園、袁崇煥景園、長城碑林景園等景點。

八達嶺長城典型地表現了萬里長城雄偉險峻的風貌。作為北京的屏障,這裡山巒重疊,形勢險要。氣勢極其磅礴的城牆南北盤旋延伸於群巒峻岭之中。依山勢向兩側展開的長城雄峙危崖,陡壁懸崖上古人所書的"天險"二字,確切的概括了八達嶺位置的軍事重要性。 八達嶺長城馳名中外,譽滿全球。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是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相關活動:八達嶺特區在6月9日當天將推出延慶區將組織長城主題展覽、「愛我中華,保護長城」簽名儀式和長城小知識有獎問答等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在北京 的精彩文章:

盤點京城那些新晉的時尚書店
號外!號外!丰台區這三個公園已經免費開放了!

TAG:玩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