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動一身汗,到底哪裡虛?真相竟然是這樣!

一動一身汗,到底哪裡虛?真相竟然是這樣!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辯證錄》、《醫燈續焰》、《諸病源候論》、《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

列位看官,今天和您說上一個癥狀,在生活中十分常見,這就是特別愛出汗,一動彈一身汗。

眼下正值夏季。受此類困擾的朋友,應該不少了。不少看官連日來已經通過各種方式為本訂閱號留言,希望能夠了解一些其中的因由。

愛出汗,一動一身汗——這件事真的只和氣溫高有關係嗎?

未必。

首先說,汗,在中醫學裡面意義重大。尤其是在診斷的時候,「問汗」是必須認真對待的一件事情。通過汗,醫家可以診察患者病情虛實深淺,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比如說在治療外感病的時候,有汗和無汗,區別可就大了。有汗的人,如果用了麻黃,可能要壞事。無汗的人,如果一直用桂枝,有可能無法取效。

所以說,對於出汗的異常,我們還是應該聯繫臟腑和身體的內環境來看待。正因如此,中醫內科學裡面,才專門有一個學問,叫做「汗症」,專門討論出汗異常的問題。

那麼,我們今天這篇文說,究竟要說什麼因由呢?

這就是,由於脾肺虛弱導致的愛出汗。這可以說是引發異常出汗的最普遍的原因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來說肺。熟悉中醫理論的人都知道,我們的肺主皮毛,司腠理毛孔的開合。肺這樣的功能,靠什麼發揮呢?靠的是衛氣。衛氣運行於體表,功能之一就是司腠理之開合。這衛氣靠誰來鼓動運行在體表呢?靠的是肺氣。所以肺氣一虛,衛氣不得宣發,肌表不固,我們就容易出汗。對此,《醫燈續焰》里說得明白:「自汗者,不因勞動,不因天暑,不因熱飲食,時時自汗出,故曰自汗也。乃衛氣虛而不能固密,心液因之泄露」。

接下來說說脾。其實,中醫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素問》就說得明白:「搖體勞苦,汗出於脾」。這就說明,中國人很早就知道汗和脾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中醫概念裡面的「氣」有固攝的作用。這個「固攝」,一方面指的是固攝臟腑,使之不失其位,所以臟器下垂疾病的患者,一般考慮氣虛所致。另一方面,「固攝」指的是固攝津液,不使之外流。所以說在氣虛的狀態下,我們的汗,作為津液,就會流出來。那麼,氣為什麼會虛?根源之一在於脾。脾為氣血之源。脾虛,必然氣虛。

所以說,脾肺氣虛的人,最容易出汗。這種出汗,就是一動一身汗,汗出不止,特別容易感冒,氣短、乏力,在勞累之後多汗更為顯著,同時還可能伴發腹脹、便溏、消化不良等癥狀。此類癥狀,在我們身邊是比比皆是的。

問題,分析到這裡,基本清晰了。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調治呢?

在這裡,本著傳播醫道、弘揚中醫精髓的初衷,我們給您說一張當代名家的臨床驗方。組方如下——

黃芪30克,白參15克,麥冬20克,生地黃20克,五味子15克,煅龍骨40克,煅牡蠣40克。丹參20克,酸棗仁20克,柏子仁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臨床家段富津先生。段師之生平和造詣,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們就不去詳說了,請列位看官理解。

這裡面,重要的兩味葯,就是黃芪和白參。什麼是白參?人參加工的產品中,除紅參以外的各種加工,如生曬參、白糖參、白乾參等,一般統稱為白參。白參和黃芪,都是入脾肺二經的,可以很好地補益我們的脾肺。脾肺氣足,問題的根源就得到解決了。

為了更好地收斂津液,在黃芪和白參的基礎上,我們用到了五味子、煅龍骨和煅牡蠣。它們都有固攝斂汗的作用。自汗日久,必然傷血、傷津、耗傷陰液。這是津血同源的理論所決定。因此,我們要養陰血。怎麼養?用麥冬、丹參、酸棗仁、柏子仁還有生地黃。其中,麥冬和地黃可以清熱養陰,丹參、酸棗仁和柏子仁可以養血。這個治療方案,對於多汗,一動一身汗,勞動多汗,伴發四肢無力、睏倦、食少、腹脹、便溏、舌淡有齒痕,以及舌苔白膩者,比較適合。

當然。方劑,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多汗的因由,也絕對不止脾肺氣虛一種。我們這篇文說,受篇幅所限,只是將其中的一重治療心法,說與看官,讓您對疾病有所了解,對中醫的調治之道有所感受。您如果要借鑒應用,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以求萬全。

好了。關於愛出汗這件事,我們今天就先給您聊到這裡。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4種防癌明星菜,吃不對反致癌!尤其是第一種,快看看你吃對了沒
不溢乳不尷尬,夏天也要做辣媽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