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遇到點事就發脾氣,怎樣才能讓嬌氣孩子增加點耐受力?

遇到點事就發脾氣,怎樣才能讓嬌氣孩子增加點耐受力?

?抱怨是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遇見未來的自己》

GIF

上周末帶千尋去爬山,大太陽的,這小孩竟沒有一句抱怨,一路有說有笑,氣氛和諧。

回想一年前的場景,也是這座山,短短一截路,她不知抱怨了多少次。

「媽媽我鞋不舒服。」

「媽媽,我的肚子痛。」

「媽媽,什麼時候才到山頂啊?怎麼還沒到啊?」

我被她吵得頭痛,想想平日里畫彩蛋,畫得不好要抱怨,洗澡水有點燙菜有點辣,都免不了脾脾氣氣一通抱怨,還有許多讓人難以忍受無緣由的抱怨……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我對她太尊重回應太及時養出了嬌氣娃?

想當年,我和她一般大的時候,每天走好幾里路去學校,也不帶半點吐槽。我們這代人,小時候沒那麼多尊重,耐受力反而挺好,也沒那麼多抱怨。

想到這裡,我便生出了要培養她耐受力的緊迫感。這樣下去不行啊,人生實苦,沒點耐受力,怎麼熬得下去?不要說人生了,怕是連小學的作業都熬不下去吧。

於是,臉一拉,語調開始變嚴肅:

「別老跟我抱怨,抱怨有什麼用啊?趕緊走吧,哪有那麼多腿痛肚子痛的,你就是找理由逃避……」

結果小孩根本不買賬,不僅沒有生出「我還是默默堅持一下吧」的耐受力,反倒撂挑子不走了!

去年冬季,爬山途中鬧罷工的小人

從去年的抱怨撂挑子到今年的情緒穩定有說有笑,實在不容易。

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成長的蛻變,對我來說,則是一次教養心態和教養方式的進化。

先說說心態的變化吧。

剛開始,我對她抱怨發脾氣這個事是不理解的,覺得這點小困難怎麼就不能自己想想辦法呢,怎麼就不能好好說非要抱怨發脾氣呢……好吧,不理解的後果就是我很煩躁,越煩躁越搞不好。

後來我結合兒童心理學認真思考,發現孩子抱怨不儘是壞事,還得辯證地看。

美國有個研究報告,說是孩子小時候,性格就有了安全型和迴避型之分。安全型的孩子,遇到困難,會直接向父母發出求助信號。由於孩子大腦的情緒控制功能區發育還不全,求助有時會通過抱怨、發脾氣的形式表現出來。

迴避型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常表現沉默,給人更有耐受力的錯覺,但研究人員發現,迴避型孩子的心跳會加速,說明他們是渴望求助的,只不過因為與父母關係不夠親密,剋制了訴求。

也就是說,我們小時候其實不是耐受力高,只是抱怨得不到回應,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抱怨。

現如今,愛抱怨的嬌氣娃越來越多,恰恰說明了親子關係的改善,當父母給孩子更多關注和回應後,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幫助的信心大了,才會有點不爽不舒服,就直截了當說出來。

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孩子在面對老師、同學或者陌生人時,不會那麼多抱怨,他們只願意在你面前暴露最脆弱的一面,這就是所謂「最易傷害的,總是最親的人」吧!

客觀看待孩子「抱怨」後,我不再像之前那樣,孩子一抱怨就煩,直接從高回應變「冷酷」。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只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一貫性,不但不能鍛煉耐受力,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困惑。

但理解歸理解,理解孩子抱怨的行為,不代表認可這個行為。我依然覺得,抱怨不是個好的人生態度,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作為父母,得引導孩子糾正這種行為,以免他們長大後養成動不動靠發牢騷來發泄情緒的壞習慣。

只是,這個引導不該是家長忽然變「冷酷」,斥責孩子:你抱怨有什麼用?或是離開不管,讓孩子被迫學會承受。

正確的引導,該怎麼做?

受兒童心理治療師金伯莉·布雷恩的經驗啟發, 我結合實際,總結出一個「三步法」。效果不錯,分享給大家。


就像金伯莉·布雷恩在她的著作《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說的那樣,很多時候,孩子抱怨僅僅是因為餓了、渴了、身體不舒服或者沒睡醒。你首先要判斷,他是不是因為這些身體上的需求而抱怨,如果是,就立即滿足他們的需要,孩子會很快停止抱怨。

有一年聖誕節,我帶千尋去參加活動,活動很豐富,有廚師教小朋友做披薩,還有魔術互動表演,她玩得也很嗨。回家路上,卻開始發脾氣抱怨不舒服,越安慰越暴躁,搞得我很鬱悶。好不容易弄回家,一換上睡衣躺被窩裡,立即不鬧了,恢復到天使狀態。

後來想想,她當時抱怨應該就是玩太累想睡覺了,只是小孩常常找不到自己難受的原因,這種情況下,需要家長做最初的審視,作為媽媽,你最了解孩子的規律,也最容易察覺他是不是餓了、想睡覺了。

我想,如果當時我審視到這點,完全可以選擇更快的交通工具回家,或者安慰她到家馬上洗澡睡覺,她的抱怨也許會少很多。


經過第一步的審視,你面對的可能是非身體需求的抱怨。

你很惱火,不知該拿脾脾氣氣的孩子怎麼辦。有很多家長,在這時候,自己也會忍不住開始抱怨:「你這孩子真是討厭……」這隻會讓你陷入糟糕的惡性循環。

記住,不管多生氣,一定要保持冷靜,因為你的理性能帶動孩子更快地恢復平靜。

「如果你抱怨,媽媽會搞不懂你到底想要什麼。但如果你願意好好說話,我會認真聽你說。」

如果孩子一時說不出自己想要什麼,你可以提出一些可能性供他思考,「是山路太遠,讓你感覺無聊了嗎?還是你想找個地方先休息一會?」總之,讓孩子好好說話是關鍵。


經過第二步,大多數孩子都會恢復到正常聲調,但很多時候,孩子的需求沒法馬上滿足,當千尋說:「我就是不想爬山了,我要回家。」我也沒法解決她的需求,這種時候,只能引導孩子尋求改變。

比如,「不如我們來猜猜,到最近那棵大松樹還有多少級台階,誰猜的最接近誰就贏,爸爸來當裁判好不好?」再給點激勵,「贏的人,到山頂後可以吃一個冰淇淋哦!」

其實,在過程中尋求小小的改變,讓當下不那麼難受,正是合適的耐受力塑造方式。日本有個很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叫山田本一,曾連續兩年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獲得世界冠軍。他有個秘訣,就是在每次比賽前把比賽線路看一遍,記下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每一段都用最近的標誌做奮鬥目標,跑起來很輕鬆。

山田本一說,所謂耐力,並不是憋住一口氣跑到底,而是你知道在過程中,自己不舒服了,要怎麼改變調整。

以我的實操經驗來看,這三步做完,能解決70%的抱怨,也能鍛煉孩子的耐受力。

但遺憾的是,仍然會有30%找不到原因,持續發作的抱怨和脾氣。金伯莉·布雷恩對付這30%的方法是,告訴兒子:「家裡不允許抱怨,你唯一可以這樣做的地方是你的卧室。」我猜她是為了在自己和兒子之間隔出一個安全距離,以避免衝突。

是的,面對暫時解決不了的30%,避免衝突是第一要義你可以像布雷恩那樣,直接告訴孩子:「媽媽很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要暫時離開一會,待你恢復正常,再來找我吧。」也可以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耐心等待他平復情緒。

不管怎樣,記住,呵斥或者憤而走人都是最差選項,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沒心,沒肺,沒良心的三大星座,薄情寡義,脾氣很差,非常自私
無辣不歡,但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了,不能貪多!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