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治重修圓明園 遭群臣反對 最後無奈說道:其實不是我想修

同治重修圓明園 遭群臣反對 最後無奈說道:其實不是我想修

清代的皇家宮苑圓明園,最早是康熙賜給四阿哥雍親王的花園。雍正即位後,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和增修,經過雍正、乾隆兩代的經營,把圓明園打造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宏偉壯麗的園林,內藏珍寶無數,有「萬園之園」之稱。

由於清朝家法極嚴,皇帝住在皇宮裡,要「興居有時」、「服御有度」,受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而住在圓明園裡,則可以不講那麼多規矩,稍微自由一些。

因此每到夏天,清朝的皇帝常常以「避暑」為名,移居至圓明園,在園內生活辦公。在一年之中,皇帝往往有好幾個月時間住在圓明園內,享受一段假期般的生活。

正因圓明園有這種種好處,所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將其付之一炬,不僅是大清的國恥,也成了清朝統治者們心中一道永遠的傷痛。

如果是一座房子燒掉了,普通人的想法,一般是在原址上再建一棟。所以,在同治即位之初,就有人提出要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圓明園。

然而,圓明園的興建,是在雍乾極盛時期。從嘉慶朝以後,由於國帑不足,就已經停止擴建,甚至還收縮了園林的規模。

而同治初年,清朝對內要鎮壓太平軍、捻軍的動亂,對外要應付列強的侵擾,正是國難當頭。所以不出意外的,提議修建圓明園的御史被嚴厲斥責,並且否決了這一提案。

不過,隨著太平天國被清軍擊敗,朝局逐漸穩定,與咸豐年間內外交困的狀況相比,還隱隱顯現出「中興」跡象。承平日久之下,清朝統治者們又開始懷念過去奢靡的生活。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剛剛親政不久的同治皇帝就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重新修建圓明園。

實際上,當時清朝雖然基本平定了內亂,但國庫里還是沒有錢。同治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也不找戶部要錢,而是勒令各級官員「捐修」。

同治這種攤派式的任務,雖然是讓官員捐錢,但最終還是落到老百姓的身上,給已經不堪重負的百姓肩上又加上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自然遭到群臣的強烈反對。

領銜上疏反對的,是同治的六叔,恭親王奕訢。晚清吳汝綸的日記中,記載了這一事件的過程。

因為恭親王身份比較特殊,同治又剛剛親政,血氣方剛,逆反心理極重。所以恭親王的勸諫不但沒討得好,反而碰了一鼻子灰。同治甚至大罵皇叔說:「此位讓爾,何如!」嚇得一旁的軍機大臣文慶昏了過去。

不過,雖然同治在這裡反應有些過激,但只是一時在氣頭上。後來不斷有大臣上疏勸阻重修圓明園,同治的態度也慢慢緩和了下來。

比如御史沈淮的奏摺中,指出「現在帑藏支絀,水旱頻仍,軍務亦未盡蕆。」國力還沒有達到能重修圓明園的條件,請求暫緩該事宜。同治認真考慮之後,覺得有理,於是決定只「略加修葺,不得過於華靡。其餘概毋庸興修。以昭節省。」縮減了重修圓明園的規模。

可是,即便僅僅是略加修整,也耗費巨大,所以御史言官們繼續一次次地上疏,要求徹底停止重修圓明園的工程。

大臣們不厭其煩地勸阻重修圓明園,讓同治也深覺無可奈何。後來有一個叫游百川的御史給同治諫言時,同治生氣地回答說:「汝亦有父母,豈有父母所欲,而故為違抗者?」言下之意,其實同治本人並不想重修圓明園,只是迫於慈禧之命,不得不惟命是從。

再到後來,迫於政治輿論的壓力,慈禧也不敢再堅持要重修園子,讓同治如釋重負,下了一道諭旨,稱:

「本年開工後,朕曾親往閱看數次,見工程浩大,非剋期所能蕆功。現在物力艱難,經費支絀,軍務未盡平定,各省時有偏災。朕仰體慈懷,甚不欲以土木之工重勞民力。所有圓明園一切工程均著即行停止。」

過了不久,同治皇帝因病駕崩,重修圓明園的工程也就此告一段落。直到光緒中期,慈禧又舊事重提,要求重修皇家林苑,但因資金限制,只進行了修復清漪園的工程,也就是今日北京的頤和園了。

參考資料: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

《花隨人聖庵摭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晚年時 因何事私闖太后禁地 還被罰了款?
李鴻章看上美國總統一寶物 十七年後訪美 終於將此物帶回中國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