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治世能臣到亂世梟雄 從這四句話就能看出曹操的轉變過程

從治世能臣到亂世梟雄 從這四句話就能看出曹操的轉變過程

原標題:從治世能臣到亂世梟雄 從這四句話就能看出曹操的轉變過程


如果曹操有生之年代漢,那麼他在後世就會少很多罵名,比如逼迫漢獻帝「禪位」的曹丕,就沒人說他是漢賊。在漢獻帝健在的時候就稱帝的劉備和孫權,也沒人說他們是漢賊。同理,唐高祖李淵曾經是隋朝唐國公、太原留守,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是後周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他們的皇位都是「禪讓」而來,卻沒有人說他們是隋賊和周賊。曹操的兒子代漢沒挨罵,曹操沒有代漢,卻成了千古漢賊,您說這事兒到哪說理去?


其實曹操原本是一心想做一個治世之能臣的,但是時逢漢末亂世,僅僅做忠臣能臣只有死路一條,因為無兵無將的忠臣就是案板上的魚肉,連李傕郭汜這樣小角色也能一言決其生死。於是在環境不但變化的時候,曹操的內心世界,或者說理想與志向也在不斷改變,我們從他說的四句話里,就能看出曹操的轉變過程。


第一句就是他在《述志令》里說的: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男兒千里覓封侯,曹操跟他兒子曹彰一樣,是一心想做衛青霍去病,為漢家除殘去穢。



而曹操從一心要做忠臣到被指責為奸雄、奸賊,正應了那一句老話:人一闊臉就變。當曹操有了地盤和人馬之後,荀彧從袁紹那裡趕來投奔,曹操大喜過望,拍著荀彧的後背說:「這就是我的張良張子房」呀。大家知道,張良真正的主公就一個——漢高祖劉邦。荀彧是張良,那麼曹操是誰?是漢高祖。漢高祖是誰?還不就是那個一統天下的劉邦?這時候要說曹操還沒起當皇帝的心思,實在是有點掩耳盜鈴了。


曹操誇荀彧,可能是在私下場合,影響面還不大。而當張郃在官渡之戰關鍵時刻棄袁歸曹的時候,曹操可是鼓掌大笑:「這是韓信歸漢呀!」韓信幫助劉邦打下大半漢室江山,那是千古戰神。曹操不但再次自比漢高祖,而且已經有了底氣——像張郃這樣的能征慣戰萬人敵,他手下至少已經有十多個了,一個韓信能幫劉邦成事兒,那麼十幾個「韓信」在手,曹操已經有了爭霸天下的底牌,當時劉備還在東奔西竄,孫權還是個毛孩子,而袁紹已經進入倒計時,這時候曹操躊躇滿志,代漢自立已經沒有了阻力——在曹操看來沒了阻力。這時候的曹操已經不需要藏著掖著了:我有蕭何韓信,荀攸程昱郭嘉也不比張良差,手下樊噲一大堆,當皇帝這件事,漢高祖劉邦做得,憑啥我曹操曹孟德就做不得?



而最能代表曹操心聲的,是他的第四句話,這句話是在大家勸他稱帝的時候說的: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說這話的幾十年前,也就是曹操剛迎奉漢獻帝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天命在吾」了,因為那時候就有個叫王立的侍中太史令就曾多次跟大臣和漢獻帝說過:「漢祚終矣,晉、魏必有興者。承漢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曹操還專門派人警告王立:你小子別亂說話!


前八個字是孔子說的,意思是我只要實有權能做事,可以不要虛名,而後面十一個字才是曹操的心聲:代漢自立這件事不是不可以做,但是不是我做,而是我打基礎,而讓我兒子來做。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是曹丕比弟弟們心狠手辣臉厚腹黑,只有曹丕接班,才能代漢自立,如果曹彰曹植接班,就等於把自己創立的基業還給了漢獻帝。

筆者無意指責曹操,因為大漢氣數已盡,沒有曹操,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群雄逐鹿的時代,皇帝寶座就是大街上的兔子,誰手快腿快就能捷足先得,就是曹操稱帝,也無可厚非。而筆者想說的,就是人都在變化中生存生長,正所謂時位之移人也。試問將曹操換做讀者諸君,在取得那樣的功業和權勢之後,是繼續伏低做小忠於漢室把生死交到別人手裡,還是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為肇建基業的開國太祖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半支煙 的精彩文章:

盧俊義和燕青不肯做也不屑做的一件事 嚇得宋江心驚肉跳:我會被生吞活剝!
朱元璋追著揍朱標 朱標懷裡掉下一幅畫 朱元璋看後號啕大哭不追了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