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汽車金融哀鴻遍野?金融科技讓其再乘東風

汽車金融哀鴻遍野?金融科技讓其再乘東風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汽車金融,這一個已經具有十幾年歷史的傳統模式,迎來了又一波快速發展浪潮。從去年開始,大批互聯網企業瘋狂湧入汽車金融市場,以BAT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更是投資巨大,但隨著市場政策的完善、收緊,行業中的玩家大量被淘汰,這一「萬億級市場」逐漸被人們所看衰,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去年,汽車金融市場頻繁爆發出億級投資、收購舉動,像騰訊、百度、京東等向易鑫集團投資5.5億美元、滴滴3億元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與此同時,瓜子、優信等二手車平台也開始轉向汽車金融業務。可以說整個汽車金融市場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之所以汽車金融如此受追捧,其一是因為在我國,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市場,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二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浪潮的到來,讓汽車金融成為了產融結合的最佳領域。

但進入到2018年,互聯網金融相關政策迎來收縮,資本因此也不再敢放開手腳,這就使得沒有獲得資本支持的公司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也讓即將入局的玩家對汽車金融望而生畏。「降槓桿、去風險」不但讓汽車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大幅減少,面對成本壓力,新玩家也應對乏力。這就令曾經「欣欣向榮」的市場變得哀鴻遍野,每隔幾天就有玩家退出的消息傳出。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涉及汽車金融業務的P2P平台,從原來的1741家猛然銳減到859家。

正是這種表面上的大幅規模衰減,令許多人都不再看好汽車金融,然而在2017年,整個行業的總規模為2477億元,實現了36.7%的同比增長,近半的平台死亡,並沒有影響到行業交易額的穩定增長。這說明,汽車金融並沒有走下坡路,而在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影響下,汽車金融也正在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為未來消費金融發展的一大「風口」,汽車金融還吸引了各類技術機構的踴躍加入。在各家逐漸開始比拼效率、成本,以便捷高效的標準化、全流程的服務確立、穩固自身優勢的關鍵節點,金融科技的加入無疑為其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讓企業可以在運營成本、品牌效應、風控能力等多個維度上,更輕鬆地形成核心壁壘,完善用戶服務能力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所以,判汽車金融「死刑」還為時尚早,這個「萬億級」市場的前景仍值得人們期待。而汽車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恰恰證明了汽車這一優質資源的無限潛能,但凡涉及到汽車的項目、業務都能在市場中佔據一個相對主要的位置。當然,對於現在汽車金融市場中的平台、企業來說,並不是就能有恃無恐,只有那些能經得住考驗,並存在有效盈利方式的,才能獲得長遠發展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互金情報局:P2P全球市場份額超6成 「二清」公司持續遭圍剿 小貸類ABS產品發行放緩
2018年數據挖礦前景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