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寡婦門前是非多,古代女子喪夫後如何守身?

寡婦門前是非多,古代女子喪夫後如何守身?

很久以前的農村,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寡婦門前是非多」。意思是說,死了老公的女人最容易引起人們對她們私生活的關注,寡婦門前是最敏感的「是非之地」,不相關的成年男子最好遠離。在古代,封建禮教首先是要求寡婦遵守「從一而終」的婦道,即所謂的「烈女不嫁二夫」,在感情失落中過著孤寂的生活。

那時的社會,對於寡婦的要求是非常冷酷,甚至是缺少人性的。《禮記》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寡婦不夜哭。」意思是說身為寡婦,要安心守節,不能在深夜裡哭泣。寂寞的深夜裡,一個人悲傷地哭泣,是不是想男人了?還是被某個男人欺負了?這是為社會道德和輿論所不允許的。

古代的寡婦,尤其是年紀輕輕就喪夫的女子,她們也是有著正常的人生需求的,那麼,她們是怎麼與身體戰鬥,度過漫漫長夜的呢?一個最重要的做法,就是「自律」,自己給自己套上一重枷鎖,在壓抑中孤老一生。

深鎖家中,是對慾望最好的拒絕。所以,古代女子旦喪夫寡居,就會過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生活」。《廣州府志》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明嘉靖年間,廣東南海縣朱黃氏,很年輕時就守寡,她「動遵禮法」,從不踏出家中大廳半步,被當時人稱為「女君子」。

而《明史》中記則載了一件更加悲慘的事:某縣李胡氏,25歲守寡,發誓終身不出家門。一天鄰家起火,大火燒到她家,家人趕緊過來救她,她卻把7歲男孩從門口交給嫂子,然後「抱三歲女端坐火中死」,寧死也不出家門。這樣的守身,是多麼慘烈啊。

除了自己給自己套上宅家一輩子的枷鎖外,還有人以「興趣轉移法」來排遣寂寞,一門心思地投身入發家致富。據《高密縣誌》記載,乾隆年間,高密縣寡婦傅單氏守節31年,「持家有成」,以致「家業五倍於原產」,成為遠近聞名的女富豪、女強人。

陝西涇陽安吳有個著名寡婦叫周瑩,在夫吳聘和其公公去世後,她歷經坎坷建立起陝西吳氏「商業帝國」,也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成功女商人。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太后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前些年,有人還以以周瑩為人物原型,改編拍攝了大型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用真情演繹了周瑩的傳奇人生。

並不是所有喪夫的女子都能守身如玉的,她們年輕、漂亮,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一旦她們向「前」邁出一步,迎接她們的,更多的是滅頂之災。如明景泰年間,河北有寡婦「不安於室」,試圖再嫁,其家族以此為恥,族長率領族人「合群以毆殺之」真是極端的殘忍。

在古代,作為一個寡婦,生活是清苦、寂寞和孤單的。為極力剋制身體的正常渴求,有人甚至還會以截髮、斷指、自殺等自殘方式來設法排解心理與生理的苦痛。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千古絕對:上聯「好女子何人可配」,誰來給配個下聯?
梁山上最慘的女人:家破人亡,還被宋江逼嫁,侍枕仇人!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