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應森: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汕頭創新「非遺」傳承和保護模式記略

楊應森: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汕頭創新「非遺」傳承和保護模式記略

(圖為百年商埠汕頭小公園新貌。攝影:張烈華)

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採茶戲,車鼓舞、鰲魚舞、英歌舞、麒麟舞,潮州木雕、潮陽剪紙、大寮嵌瓷、臚溪壁畫,潮劇、潮音、潮菜、潮汕工夫茶……走進廣東省汕頭市的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濃濃的潮風汕味迎面撲來,頓時讓人眼花繚亂、心醉神迷。

6月9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主場活動,在這個擁有全國最大規模騎樓建築群的歷史文化街區拉開帷幕。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說,選擇此地展示「非遺」,是因為「這裡最能夠集中表現嶺南文化、潮汕民俗的特色和魅力」。

(圖為潮陽傳統英歌舞。展示館供圖)

北宋詩人陳堯佐有詩曰:「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潮汕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地區,民間傳統文化積澱深厚,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黃煜生告訴我,為推動汕頭「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潮汕優秀傳統文化,10年前,汕頭就成立了汕頭市非遺保護中心;2015年的「文化遺產日」,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對外開館,這也是廣東省首個市級「非遺」展示館;2016年6月,投資1000萬元的廣東潮劇院潮劇保護傳承基地竣工並投入使用;2017年9月,由廣東金東海集團捐建的老媽宮戲台重光揭幕,成為傳統戲劇展演的重要場所。同時,還先後湧現出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太安堂中醫藥博物館、潮陽耀明書院等一批非遺展示平台,維護和拓展了非遺的生存發展空間。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探索以全民「共識、共承、共護、共享」為宗旨的「非遺」傳承和保護模式。

(圖為汕頭市歌舞團在老媽宮戲台文化惠民演出。攝影:順浩)

近年,汕頭市非遺保護中心先後開展了兩次「非遺」普查,搜集「非遺」線索 800 多條、調查「非遺」項目100 多項,並對「非遺」項目分項建檔,對重大項目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新調查發現的「潮汕古建築營造技藝」、「汕頭鹵鵝製作技藝」、「魚露製作技藝」等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遺」名錄。

黃煜生說,要傳承和保護「非遺」,首先要讓大家認識「非遺」。9日,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和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內的16個專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

(圖為汕頭市非遺展示館一角。攝影:楊應森)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汕頭市外馬路149號文化館內的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汕頭市文化館館長、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建兵告訴我,目前這裡已展示了13個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38個省級「非遺」名錄項目、73個市級「非遺」項目;傳統舞蹈、傳統工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傳統技藝的代表性實物;展示館從2015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先後接待了海內外參觀人士達20多萬人次,讓廣大市民和遊客更直觀地了解到潮汕文化中的精巧和細膩。

(圖為外國友人在參觀省級傳承人何漢林木雕工藝品。展示館供圖)

在汕頭,「非遺」走進千家萬戶、走近百姓生活。王建兵介紹說,汕頭市文化館的文化志願者從7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挑選了「潮陽剪紙」等重點項目,向多所中小學、特別是聾啞學校的孩子們傳授「潮陽剪紙」、大寮嵌瓷、潮州木雕、瓶內畫、潮劇盔頭、珠綉等「非遺」的製作技藝。「潮陽剪紙」技藝省級傳承人陳雁淑說,聾啞孩子掌握了剪紙技藝,既可謀生,更讓剪紙技藝得到傳承。

(圖為外國友人在觀賞「潮陽剪紙」省級傳承人陳雁淑作品。展示館供圖)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非遺保護中心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同時,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 汕頭市陶瓷微書項目傳承人王芝文和太安堂麒麟丸製作技藝傳承人柯樹泉榜上有名;在廣東省政府新公布的廣東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74個項目中,汕頭有10個項目入選;汕頭市文廣新局又剛剛公布了新一批市級非遺傳承人共58名;至此,目前汕頭市級以上傳承人共有172名。

(圖為「潮陽剪紙」市級傳承人陳小燕向學生傳授剪紙技藝。攝影:蔡昀穎)

9日,「百場潮劇進校園」、「百場潮劇進鄉村」活動和14個地方劇種同時敲響了開場鑼鼓,十大潮菜、潮式粿品、「潮汕手打牛肉丸」、「廣東涼茶」、「汕頭工夫茶」等擺上了「非遺」美食節的「八仙桌」,「玩轉『非遺』之旅」也開始啟程;60多個「非遺」項目和120多名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展示。

作為汕頭市政府的「為民辦實事」項目,每月都會舉行「非遺講壇」、品茗「潮汕工夫茶」;每周都有一場潮劇、潮樂、剪紙、珠綉等「非遺」培訓;每逢周六之夜,就有「潮樂專場」。濃厚的生活氣息,讓群眾領略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黃煜生認為,對「非遺」最好的傳承,「就是讓它們走進千家萬戶」。

(圖為廣東潮劇二團演出的傳統劇目《八寶與狄青》。攝影:張烈華)

近年來,汕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汕頭市委在《關於汕頭市加快人才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把非遺傳承人納入人才培養計劃,明確對新入選為市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的,每人安排工作經費6萬元予以支持。汕頭市政府同時也出台了《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扶持辦法》,從2016年開始建立了汕頭市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通過對項目、傳承人和基地給予經費扶持或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和支持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和基地開展傳習展示、傳播交流、項目研討等活動;汕頭市文廣新局還制訂了《汕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對非遺傳承人實施績效考核和動態管理,明確了非遺傳承人開展項目保存、傳承、傳播、研討、交流等工作的責任與義務。

(圖為瓶內畫工藝品。展示館供圖)

王建兵告訴我,名錄體系和展示平台建設也齊頭並進,汕頭全市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省、市、區(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據王建兵介紹,汕頭市政府先後公布五批共73項市級非遺名錄,全面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類別,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3項,占廣東全省國家級項目的9%;省級非遺項目38項;國家級傳承人6人,省級傳承人48人,市級傳承人172人。目前汕頭全市共有15個省級和43個市級的非遺保護傳承基地、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和非遺研究基地,還有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同時開展傳承人群研訓、跨界對話、「非遺」精品拍賣等活動和設立「非遺法律援助基金」等新舉措,初步形成了「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傳承人體系和傳承基地體系。

(圖為陳厝洲傳統雙咬鵝舞。攝影:楊應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汕頭探索以全民「共識、共承、共護、共享」為宗旨的「非遺」傳承和保護模式,就是讓更多群眾讀好這本「教科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內閣辦公室大臣:中英關係正進入「黃金時代」新篇章
蔡常春:「語言處方」點亮患者希望之燈

TAG: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