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金仙和她的雕塑

李金仙和她的雕塑

關注有你的雕塑頭條

本期人物

李 金 仙

1953年出生於福建仙游

1978年畢業並留校於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

期間任教於1984年-1985年在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藝術理論與工藝美術創作高研班導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漆藝大師、中國當代女雕塑家。

2006年度被中國收藏家協會評為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雕塑藝術大師。

2012入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組織編纂的《中國當代女雕塑家》畫冊。

雕塑作品《花韻》系列、《花開了》系列、《美人?魚》系列、《中國式平衡》系列等多次獲國家及省級獎項,其中金獎8項、銀獎5項、銅獎5項;作品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藝術展,並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中國奧委會及個人收藏家收藏;廈門、北京等多地都有其城雕作品,城雕《陳嘉庚》《龜之戲》《平和暴動紀念雕塑》《新美人?魚》《夏花燦爛2》等作品在國家及省級大賽多次獲獎。

出版《李金仙雕塑作品集》,多篇論文在重點刊物發表。

女性的?地方的?個人的

——李金仙和她的雕塑

文 /孫振華

中國雕塑和中國女性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幾乎找不到女性從事雕塑創作的痕迹;與之相反,古代優秀的女畫家、女書法家倒是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恐怕有兩個,其一,雕塑在古代一直隸屬於工匠行列,它不像繪畫,它的創作主體一部分經歷了從工匠向文人、藝術家的轉化,獲得了審美的獨立;其二,雕塑是個體力活,這個行業決定了從事雕塑需要較強體力,還要應對比較複雜的工藝流程,從古代社會對女性的角色分工來看,一般不讓女性從事這個行業。

女雕塑家在中國的出現是現代性的產物。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現代轉型,一方面改變了雕塑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女性的社會角色;於是,歷史把女性也推向了前台,她們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從事雕塑創作了。

中國第一位女雕塑家是王靜遠,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擔任杭州國立藝專雕塑系的第一批教員,這是中國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代雕塑教學機構。

從1928年到1949年之前,王靜遠、潘玉良、王合內、鄒佩珠、陳禾衣等是女雕塑家中的第一代;從1949年到1976年文革結束,丁潔因、高秀蘭、文慧中、時宜、趙瑞英、張德華、張得蒂、陳淑光、程亞男、何鄂等是二代;從1976到1990年代,是第三代,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李秀勤、施慧、李金仙、張小莉、沈琍、陳妍音、姜傑、陳小丹、袁源、魏小傑等。

福建廈門的李金仙就是其中一員。

李金仙創作照

研究李金仙的雕塑創作為什麼特意要把她放在中國女雕塑家的代際背景中來考察呢?這涉及到中國幾代女性雕塑創作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女性雕塑家的創作如何彰顯女性意識,表現女性美的問題。

長期以來,雕塑領域的語言風格、審美標準和話語方式一直是偏男性化的。例如,說到雕塑,大家會自然想到它天然就應該是磅礴大氣,鏗鏘有力,雄強剛健、厚重敦實的,這些似乎都不言而喻地成為了雕塑的共同標準。

事實上,作為女雕塑家,她們的創作在很多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她們特有的女性品質和特點,這是女性作為自然人所特有的一種天然本性,我們姑且稱為女性美。

當然,女性美也不是在所有時候都會得到顯現的,它會被雕塑的時代氛圍、功能要求、題材對象所決定。例如在第一代、第二代女雕塑家那裡,囿於當時的情勢,她們更多地只能按照當時雕塑的普遍樣式,遵循「無性差」的標準來進行創作,所以不太可能過多地彰顯「女性美」。即使這樣,在這些女雕塑家的某些作品中,仍然還是可以感到一種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女性雕塑家獨有的審美情趣,例如,王合內的《鹿》;時宜的《春雨》、張得蒂的《日日夜夜》、楊淑卿的《潑水節》……它們溫馨、細膩、優美,表現出了一種女性獨有的美感。

女性雕塑家所表現出來的「女性美」似乎還不僅僅只是一種優美的風格,在風格的意義上,一個男性雕塑家也可以創作出柔和、優雅的作品,而女性美,是一種基於女性性別特徵而釋放出來的柔軟、慈祥、母性和愛意。

不過,對於一個女性雕塑家而言,也不需要她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表現女性美,毋庸置疑的是,最能表現女性美的作品,常常是她最具個人性的那些屬於自由創作的作品。

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女雕塑家中間,在主動、自覺地彰顯女性意識,大膽、直接表現女性美方面,李金仙應該是最突出代表之一。

李金仙作品中女性美表現得最為充分和直接的,是她的那些成熟的代表作品,如《花韻系列》、《花開了系列》、《美人魚系列》,還有《中國式平衡》、《福娃》、《壽星》等。

李金仙用她特有的豐腴、飽滿的女性人體來象徵生命、象徵青春和愛情、象徵歡愉的時光、象徵一切美好的事物。李金仙的雕塑外表採用鮮艷、華麗、喜樂、溫暖的色彩和用飄逸流暢的線條繪製花卉、圖案,使她的雕塑嫵媚、性感,美得像一朵花。

在女雕塑家中間,很少有人像李金仙這樣,如此高調、直接、痛快淋漓、毫無掩飾地對女性美進行強化、誇張、升華,讓它無拘無束地像春天的鮮花一樣在雕塑的大地上盛開和綻放。

如果要說李金仙雕塑最大的亮點在哪裡,就在於她大膽地突破了長期以來雕塑界約定俗成的種種束縛,打破了以男性的雕塑趣味為主導的一統天下,將一種來自鄉野、來自民間、來自身體、來自女性內心深處的那種女性美帶入到雕塑作品中;大膽追求女性生命力的張揚和對快樂生活的追求,這一點是她的特色所在。

在雕塑界的長期浸潤,李金仙其實應該知道,她這批張揚女性美的作品對傳統學院派雕塑來說意味著什麼?對人們業已習慣了的雕塑審美標準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她的作品也許會因為大膽、鮮明被人看成是「唯美」的,或者是「工藝化」的、「裝飾性」的;然而正是因為她的這種不顧忌,不隱晦,一任天然的我行我素,引申出一個重要的話題:今天的女性和女性雕塑創作是否應該突破傳統雕塑美學的巢臼,挑戰男性雕塑話語,嘗試新的,女性雕塑主體意識的可能?如果這樣,將是女性雕塑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變。

當然,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和實踐不是靠一個人或者一些人在一個短時期內便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轉變的過程,它需要一代甚至數代人長期努力,李金仙的雕塑創作為這種努力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案例,這也正是她的學術價值所在。

李金仙雕塑的第二個特點是地方性,這不僅是她所希望解決的問題,也是中國雕塑近百年來一直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方性問題的提出是有歷史原因的。中國在辛亥革命以後,開始了向現代國家的轉型,西方雕塑引進中國,是一種現代藝術方式的引進,即以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現實,觀察事物,表現對象的一種造型方式。在雕塑教育中,這種西方雕塑方式的普及,代表著某種標準化和統一化的視覺方式。

在這種背景中,地方性就是民族性,強調地方性,就意味著對某種普遍性的,共同性標準的抵抗。雕塑的地方性就是在學習西方現代雕塑的過程中,同時重視民族自身的雕塑傳統和特性,讓民族的雕塑傳統和個性差異不至於被簡單地取代。

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性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它成為呈現文化個性,體現文化身份,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不同文化傳統的重要問題。對中國雕塑而言,它近百年來的發展,正是在不斷地走向現代,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同時又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傳統,發現地方的特色,不斷尋找自己的主體性和文化身份。

創作中的李金仙

在地方性這一點上,李金仙的貢獻對雕塑界是有啟迪意義的。

她出身於一個民間工藝的世家,對於民間、對於傳統、對於地方、對於工藝她從小就耳濡目染,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她對它們充滿了感情,這是一種來自血脈,來自內心深處的熱愛,這些,給了她尋求中國當代雕塑地方性的動力。

她在雕塑創作中採用了傳統的「夾紵像」工藝,這是她的一大特點。夾紵像又叫「脫胎像」,或者「乾漆像」,這是結合了泥塑和漆藝的一種古老的工藝。歷史文獻曾記載了東晉時期大雕塑家戴逵創作夾紵像的故事。當時佛教盛行,人們經常需要抬佛像巡遊,泥像和金屬像太重,聰明的戴逵採用了一種新的造像方式,先做泥塑,然後外敷麻布塗生漆,待干硬後再將裡面的泥脫掉,最後成為一尊外表堅硬,同時又非常輕盈的佛像。所以,在古代文獻又叫「夾紵像」為「行像」,意指便於移動、行走。

目前,國內夾紵像工藝保持得最好的是在福建,李金仙的代表性作品,就使用了這種工藝,這是對古代夾紵造像傳統的恢復和發展。從世界雕塑史的角度來看,夾紵像是真正的中國傳統和地方特色,在雕塑材料、雕塑工藝不斷發展的今天,發掘地方特色,不僅僅為今天的雕塑在工藝上、材料上增加了新的可能,同時還是在更廣闊的國際文化平台上,體現中國傳統雕塑的工藝魅力,從而體現出世界雕塑文化的多樣性。

李金仙將雕塑和繪畫結合在一起,也是對中國雕塑古老傳統的發揚和光大。中國古代雕塑的特點之一,就是「塑繪不分」,「塑容繪質」,雕塑和繪畫從來就不是對立的藝術門類,而是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共同完成藝術造型。所以,「三分塑、七分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泥雕藝人基本手段。李金仙在完成了人物塑造之後,隨即進行彩繪,即在雕塑表面描繪各種花卉和裝飾性的線條、圖案。

在塑繪結合的工藝上,李金仙並沒有簡單地沿襲古人的辦法,而是有自己的創造。例如,古人在雕塑上的繪製,主要是通過繪畫手段來輔助造型,例如繪製人物的衣紋、五官以及眉毛、鬍鬚等。也就是說,古人不把它們直接塑造出來,而通過繪畫的方式,用描繪來幫助造型,彌補造型之不足。李金仙不是這樣,她的人物主體還是以形為主,其造型非常概括,但她捨棄了古人用寫實的方式對五官和肢體細部進行細緻刻畫的方式,她並不追求細節的完整性,而是帶有很強的表現性。她採用彩繪,不是為了人物的形體服務,也不是為了描繪衣紋,而是對人體進行裝飾化處理。類似文身,在人體上繪滿了各種花卉、植物。這樣,她的塑造和繪製既有古意,又跳出了完全沿襲古人的做法,體現了傳統在今天的發展和推進

李金仙的繪製主要是通過線條的語言來完成的,那些花卉、植物的曼妙線條附著在雕塑上,使人物顯得浪漫、絢麗,同時,作為她雕塑的重要表現手法,這些線條別具意味,每一根線都有獨立的意義,它們甚至可以脫離形體獲得獨立的美學價值。她這種高超的線條表現能力,來自中國傳統書畫的修養,來自對中國傳統的領悟和活用。

李金仙雕塑的用色也有自己的特點,大致而言,她採用了兩種敷色方式,一種是在雕塑外形敷上一種色彩,然後用另一種與之相協調的色綵線條來進行描繪,整個雕塑只有兩種顏色,這種設色方式顯得整體、素雅;另一種是在雕塑的外形上敷上一種顏色,然後用各種豐富色彩在人體上描繪色彩斑斕的鮮花,這種設色方式顯得熱烈、鮮艷、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李金仙的色彩顯然來自民間傳統,它們直接、飽和、響亮,不避諱大紅大綠,不避諱奼紫嫣紅,這種色彩方式更彰顯了雕塑在整體上的民族性、民間性和地方性。

需要指出的是,李金仙的雕塑注重地方性,並不意味著她在文化視野上是封閉的,恰恰相反,地方性和全球化是一體兩面的關係,沒有全球化,呈現不出地方性的意義;而地方性只有在全球化的共同平台上才能顯出它的價值。所以,交流、共享、開放的價值觀才是今天人們在強調地方性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另一面。

李金仙的雕塑證明了這一點。她受過嚴格西式寫實雕塑的訓練,又長期從事學院雕塑教學,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對西方古典雕塑、現代主義雕塑以及當代雕塑也有充分了解,這些,對她具有地方特點的雕塑造型也有幫助。回顧「胖女人」的造型史,自從馬約爾首開豐腴女人體的造型後,西方雕塑中不乏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女人體的雕塑家,如尼基?德?聖法爾;如費爾南多?博特羅等等,放在全球化的平台上看,李金仙肥碩的女人體顯然是其中最具有東方特色的一種。

另外,在當代雕塑中,對色彩的使用也相當普遍,李金仙雖然是從民間傳統的角度切入雕塑色彩的,但她在色彩使用上的大膽、艷麗正好對應了圖像時代雕塑色彩的變化,它們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李金仙雕塑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她的個性

她是一個具有鮮明個性標記的雕塑家。她的個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藝術創作上的個性,這決定了她以作品說話,別人無法複製,無法替代;一是她的藝術態度上的個性,這是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追求完美,那種精益求精,那種對作品負責的「工匠精神」。

李金仙的個性,首先是她個人因素決定的,同時也有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

首先是時代的因素。作為第三代女性雕塑家,李金仙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比較第一代、第二代女性雕塑家,她們當時雖然也很努力,但時代條件的限制,她們在個性表達上難以有更多地可能。李金仙在開始創作雕塑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強調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為藝術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機會。李金仙在這些年裡,獲得了很多機會參與國內和國際的各種展覽和學術交流,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2014.9.25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350周年校慶交流展

與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合影

另外,隨著中國與外界的交流增多,視野的開闊,各種藝術觀念和藝術理論,對雕塑家的創作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當代女性主義的理論;現代性和全球化的理論;後殖民主義理論等等,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了中國藝術家。藝術思想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李金仙創作個性的形成

對李金仙而言,她獨特的創作個性還有來自家庭的因素,來自她的童年的熏陶,以及來自地域文化的影響。李金仙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木雕師,是一家木雕廠的廠長,她從小就看著父親刻木雕,後來把學刻木雕當作了兒童的遊戲。可以想像,這種來自童年的經歷,對她的影響會有多麼深厚,對她與雕塑感情的培養有多麼重要。

時代、家庭、地域環境的影響,對李金仙藝術道路的選擇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她的性格中的那種敬業、堅韌、做事認真的品格,還有她的悟性、勇氣和創造力,共同成就了她的創作個性

仍以當代女雕塑家為例來做一個比較,當代也有不少在創作中體現了鮮明女性特徵的女雕塑家。例如施慧,她用纖維藝術的方式,把女性的那種特有的編織感和手工性,以及縝密、細膩的感受表現得非常充分;例如姜傑,常常以嬰兒作為題材,用易碎、易損的材料,表現生命的脆弱、柔軟,表達她對弱小的關切;例如向京,常常以都市女性為對象,表達女性內心世界的豐富、敏感和憂鬱……

李金仙的特點是,她的作品更有一種源於傳統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創新精神。一方面,她所表現的女性,更有一種來自民間;來自傳統的那種樂天和吉慶的色彩;更富於陽光、爽朗的氣息;更有一種對民族傳統依戀和回望……另一方面,她在這個基礎上又進行了提煉、升華,形成了自己獨到的雕塑風格,她的作品又是當下的,時尚的,充滿活力的。這是她的創作個性,也是她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地方,在雕塑的百花園中,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不同個性的雕塑家,有多樣化的形態,才有中國雕塑的成就和果實。

還要特別提到的是,了解李金仙的人都知道,李金仙的人生就是她的藝術,她的藝術就是她的人生,她那種視藝術為生命,願意為藝術付出一切的精神令她周邊的人,令她的學生,令一切喜愛她藝術的人感動。她在塑造雕塑的同時,也是在塑造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這種將雕塑事業和個人生命、生活融為一體的狀態,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孫振華 博士 中國美院雕塑系博士生導師、四川美院特聘教授、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雕塑》主編、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副主席、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花開了》系列作品

《花開了》脫胎、漆 高65cm 2013年

《花開了-1》脫胎、漆 高75cm 2013年

《花開了-2》脫胎、漆 高57cm 2013年

《花開了-5》脫胎、漆 高61cm 2013年

《花開了-9》脫胎、漆 高65cm 2006年

《花開了-19》脫胎、漆 高112cm 2013年

《花開了-28》脫胎、漆 高66cm 2016年

《花開了- 懷香 》脫胎、漆 34x24x48cm 2013年

《花韻-1》仿陶 福建美術館藏

《中國式平衡》2008年中國奧委會收藏

《美人魚-2》脫胎、漆 73x43x38cm 2008年

《美人魚-5》脫胎、漆 65x41x56cm 2013年

《福娃》系列作品

《福娃-1》

《福娃-2》

《壽星》木、脫胎、漆 高13cm 2012年

《壽星》局部

城市雕塑作品

《陳嘉庚》銅 高280cm 2005年

《東風化雨》局部1

《東風化雨》局部2

《東風化雨》局部3

《東風化雨》局部4

《東風化雨》局部工作照 漢白玉 2100×1300cm 2001年

《李林》高230cm 2011年福建省重大歷史題材作品

《李林》局部

《林語堂 》銅 高480cm 2012年

《書法家馬兆齡》局部 銅 高250cm 2007年

《曉音的遐想》

《郁約翰》漢白玉 高280cm 2006年

《媽祖》立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台灣廳

《 夏花燦爛 》高350cm 2013年 獲福建平潭國際雕塑大賽優秀作品獎

《吳福蓮》高190cm 2011年福建省重大歷史題材作品

《美人·魚》高250cm 2016年 獲福州國際雕塑大賽優秀作品獎

《龜之戲》銅、烤漆 高280cm 2006年 立於廈門中山路 獲2007年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優秀獎

主要藝術經歷

主要展覽

2017.10莆田博物館邀請展

2017.05藝術廈門晉京邀請展

2017.02福州漆藝回顧展

2016.08匈牙利雕塑藝術交流展

2016.07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福州

2016.06中國.韓國.日本當代藝術展,北京

2015.10首屆全國石雕大賽邀請展,貴州

2015.10中國.福州國際雕塑展

2015.07中國.韓國.日本當代藝術展,福岡亞洲美術館,日本

2015.06首屆亞洲漆藝展

2015.05首屆藝術廈門博覽會

2015.01保利廈門藝術周展

2014.11 2014海峽漆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2014.11清華美院高研班師生作品展,清華美院,北京

2014.10海峽漆藝術大展,福建省博物館

2014.09德國柏林藝術節雕塑展

2014.09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350周年校慶交流展

2014.05中國女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春花點點紅,福建美術館,福州

2014.03春暖花開?女性藝術家三人展

2013中國美術館

2013.10首屆中國?平潭國際雕塑展

2012.03韓中雕刻交流展

2011中央電視台雕塑大賽

2009中國美術館

2008.07 2008年奧林匹克美術大會

2008.03福建省政府第五屆百花文藝節

2008.03「原點重構?2008年當代漆藝6人展」,798漆千年藝術中心,北京

2007.12中國廈門風俗民情展

2007.10韓中雕刻交流展

2007.07第十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7.05法國不列塔尼省立博物館

2005.11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

獲獎作品

2015.10雕塑作品《平和暴動紀念雕塑》,首屆全國石雕大賽邀請金獎

2015.10雕塑作品《新美人.魚》,中國.福州國際雕塑展優秀獎

2013.10雕塑作品《夏花燦爛2》,首屆中國?平潭國際雕塑展優秀獎(唯一獎項)

2011.07雕塑作品《陳嘉庚》,福建省政府第六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

2011.05漆雕塑作品《中國式平衡》獲中國百花獎銀獎

2011.05雕塑作品《美人.魚3》,第六屆「爭艷杯」金獎

2011.05《夢》,第八屆中國海峽博覽會金獎

2010.05漆雕塑作品《花韻.30》,中國版權協會(創意)精品獎金獎

2008.10漆雕塑作品《美人.魚2》,中國海峽博覽會金獎

2008.08雕塑作品《陳嘉庚》,福建省首屆雕塑二等獎

2008.03漆雕塑作品《花韻.9》,福建省政府第五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

2007.12中國廈門風俗民情展作品《龜之戲》,2007年度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優秀獎(二等獎)

2006.11雕塑作品《夏花燦爛》,首屆中國海峽博覽會銀獎

2006.06雕塑作品《花韻.6》,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金獎

2005.11雕塑作品《花韻.5》,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金獎

2005.11雕塑作品《花韻.3》,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銅獎

2005.09雕塑作品《花韻.1》,福建省第四屆"爭艷杯"金獎

拍賣、收藏作品

2015.10《福娃》系列之「圓圓」「滿滿」,保利廈門2015秋季拍出

2015.07《李林》,福建省歷史紀念館收藏

2015.06《花開了》,福建省拓福美術館收藏

2012.12《花之韻》,福建省美術館收藏

2011.12收編於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組織編纂的《中國當代女雕塑家》畫冊

2009《夏花燦爛》,廈門美術館收藏,收藏家收藏

2008.07《中國式平衡》, 2008年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中國奧林匹克藝術中心收藏

2007.12《花韻.6》《花韻.5》《花韻.3》《花韻.9》,歷博國際拍賣(北京)

限公司2017秋季拍出

2007.07《花韻.6》《花韻.5》《花韻.3》,第十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2007.05《龜之戲.2》,收藏家收藏

2005.11《花韻.5》,福建省美術珍品陳列館收藏

2002.02《媽祖》,北京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收藏

個人網站

學術專著

2006.10《李金仙雕塑作品集》[M],福建省美術出版社

學術論文

2012.09凝固傳統的現代雕塑——從民俗雕塑「龜之戲」談起

2012.02雕塑與漆藝的邂逅

2011.12雕塑與建築的融合之路

2007.04後現代藝術的失范性

2006.11論城市雕塑設計中的空間意識

2005.03何朝宗觀音塑像的美學意義

2005.03也談雕塑藝術的公共性

了解更多雕塑學術、展訊、相關雕塑行業資訊請關注雕塑頭條微信公眾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伏羲作八卦:懸象以教民
第252問:「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吳昌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