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銀行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融科技助力光大銀行數字化轉型

為銀行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融科技助力光大銀行數字化轉型

6月8日,第167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李傑以「為銀行插上科技的翅膀——光大銀行科技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為主題,介紹了該行近年來依託金融科技,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便捷、安全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不斷強化創新領域的配置和投入,依託光大集團大環保、大旅遊、大健康和新科技「三大一新」產業布局,藉助集團優勢,全面提升銀行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速度。

在「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願景下,光大銀行加快金融科技布局,積極落實打造「名店、名品、名星」的發展要求,建設數字化銀行。其目標是藉助金融科技的創新驅動作用,提升客戶體驗、再造業務流程、融合業務價值,通過「三名」建設進一步加強客戶合作,通過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持續助力金融便民、惠民,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強化科技支撐 全面帶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銀行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光大銀行不斷緊跟新技術發展步伐,從基礎設施、技術架構、新技術應用等多領域夯實科技基礎支撐能力。

一方面,深耕雲平台建設,優化IT供給模式。光大銀行自2012年起,以虛擬化為基礎,開始逐步完成私有雲、光大銀行總行生產雲及分行生產雲的建設,在提升科技管理能力的同時,支撐業務發展,創造價值。

另一方面,實施平台化戰略,推進IT架構轉型。在應用架構上,結合互聯網業務發展需要,推進面向服務的架構轉型,以企業級分散式匯流排建設為切入點,逐步提升銀行基礎平台對業務支持的快速靈活響應能力。在自主研發平台建設上,通過抽象技術和標準業務邏輯,實現基礎組件的共享,提升產品開發效率,加速各類應用的移動化進程。在基礎技術平台建設上,加強對數據模型的集中管控,構建大數據應用能力。在新技術應用平台建設上,以生物識別平台、智能語音及文字平台、區塊鏈基礎技術平台等為依託,建設基礎技術能力,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深化新金融科技應用 建設智能服務區

數字化銀行,是一種即需即用的金融服務行為。據了解,光大銀行正按照「一部手機、一家銀行」的移動服務策略,以自有渠道為主,第三方渠道為輔,全力營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感受,在渠道服務智能化和業務運營智能化上積極探索。

渠道服務智能化。光大銀行在自有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遠程銀行、直銷銀行、自助設備等渠道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便捷性。手機銀行板塊,基於FIDO生物識別安全技術,在轉賬、繳費、充值三個功能中支持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實現小額便利、大額安全的認證方式,切實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在直銷銀行、VTM自助設備中,實現人臉識別,通過靜默活體監測、人臉比對等方法,支持客戶遠程開戶。

業務運營智能化。特別是在提升風險防控的智能化水平方面,該行研發網路大數據反欺詐模型,整合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客戶交易數據,根據客戶特徵應用多種機器學習演算法構建集成預測模型。其中,光大銀行近期榮獲「金融大數據創新應用成果獎」的大數據風控智能應用產品「濾鏡」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濾鏡」將社交網路分析技術應用到風險預警監控中,實現了預警管理從「單點」到「網路」的擴展。同時,還綜合運用圖演算法進行客戶風險預測,實現對單一客戶、客戶群體及客戶網路進行評分,精確鎖定潛在風險客戶。目前,在該數據產品上已投產運行「特殊交易對手」「風險共同體」「複雜循環擔保圈」三大風險預警信號,三者相互結合在一起,將隱匿在客戶行為和客戶交往圈中的資金短缺、風險傳播、群體違約等風險事件特徵化,揭示客戶潛在的信用違約風險,有效提升風險決策時效性和精準度。此外,該行在全國運營集中系統中引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模擬人員操作,代替櫃員,實現對公業務流程整合和集中化處理支持,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風險。

加速智能銀行建設 打造特色化綜合金融服務

數字化銀行考驗的是場景化綜合金融服務解決能力。據悉,光大銀行目前正圍繞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目標,通過新技術應用,拓展服務半徑,打造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通過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

在普惠金融方面,該行小微在線融資系統通過行內系統與第三方電子交易平台等外部系統的數據整合與交互,為小微企業實現不同場景下的全流程圈式、鏈式線上融資服務。其中,2017年光大銀行與國家糧食局交易中心合作,以小微平台為依託,為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台上的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小微企業融資審批和放款實現全部自動化,融資辦理周期從5個工作日縮小到「秒」級。截至2018年5月底,該平台項下累計開戶300多戶,累計放款16億元,為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下轄的30個省市地區市場,近3萬名交易會員提供資金結算服務,累計處理交易流水金額達3000多億元。讓小微企業真正體會到融資易、融資快、成本低的優質、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在綜合金融服務方面,光大銀行的現金管理雲平台、供應鏈系統以及正在建設的集團企業財資管理移動平台和普惠金融雲平台,共同形成了光大銀行交易銀行服務的架構支撐。據悉,基於現金管理雲平台的雲財資是光大銀行「陽光財富?陽光金管家」現金管理業務的戰略性產品。該行為青島地鐵集團提供了該服務,協助青島地鐵集團實現對其承包商的資金監控,確保地鐵資金專款用於青島地鐵建設。截至目前,青島地鐵雲財資服務實現了多銀行的跨行餘額查詢、交易明細查詢功能,監管資金餘額5億餘元,較好地實現了青島地鐵集團資金監管的目的。此外,2017年,光大銀行聯手多家商業夥伴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個泛資管陽光鏈正式上線。項目以區塊鏈技術和雲服務技術為支撐,搭建管理人和託管人系統直通式處理的業務承載鏈網,實現管理人與託管人之間業務的「無縫對接」,全面信息共享,並可實時審計、監督及監管,有效降低管理人系統建設投入、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截至目前,基於該平台清算的託管資產涉及金額已超13億元。

探索「金融+生活」場景 重構服務模式

數字化銀行更是智慧的銀行。光大銀行數字轉型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智慧服務,以金融科技應用為契機,對接合作方,打造「金融+生活」體系。

光大銀行以「一扇門兩朵雲」為基礎,標準化對外服務介面,深入探索「金融+生活」場景發展模式,通過深化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不斷擴大銀行基礎金融服務範圍和規模。一是建設面向互聯網金融的直銷銀行,以B2B2C模式為突破口,搭建融資、理財、出國、保證金等七大業務場景,構建以賬戶管理、產品管理、商戶管理、運維管理等模塊為主的業務綜合管理後台,實現與京東金融、百度錢包、連連支付公司、昆明公交卡公司等機構合作,在電子賬戶輸出、貨幣基金銷售、代售基金產品、網路貸款等業務領域開展合作,已實現機構對接20多家,服務客戶850萬戶。二是建設全國最大的開放式繳費平台——雲繳費,實現與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百度、騰訊、支付寶等企業的對接,服務覆蓋超8億人群,海量處理跨30多個省市的繳費業務。2018年一季度交易金額384.01億元,交易筆數2.21億筆,同比增幅分別達161.78%和153.26%。

記者同時了解到,近期,光大集團與騰訊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並簽約成立科技創新實驗室;光大銀行、光大科技與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達成三方戰略合作,未來,三方將在電子支付、繳費、網路融資、金融科技、雲平台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並將探索建立「數據共創實驗室」;在此前光大銀行與京東金融簽署戰略協議的基礎上,光大集團與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還將加強物聯網金融、區塊鏈、雲計算等金融創新領域的合作。此外,2017年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正式運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匯上海 的精彩文章:

中信銀行參與「護航計劃」 為留學家庭保駕護航
招行上海分行成功為中遠財務升級多級資金池項目

TAG:智匯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