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海軍炊事兵物語——必備品核查

海軍炊事兵物語——必備品核查

原標題:海軍炊事兵物語——必備品核查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之前提到過軍艦上偷竊食物的「銀蠅」,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生活用具也常有失竊。在海兵團生活時,經常丟失的物品是個人衣物,而在軍艦上失竊最多的用具是洗臉盆,其次是餐具,因為兩種東西是平時最常用的,而且全軍通用,樣式一致。


說起偷盜生活用具的行為,肯定避不開必備品核查的話題。在海軍中對於人員和物品的管理十分嚴格,經常進行點名和核查。不僅要清點人數,武器、作業器材、糧食、生活用具乃至個人被服都在核查之列,物品數目必須與清單完全吻合,相差一絲一毫都不允許,核查的繁瑣程度近乎病態。現在想來,很多東西在用舊後丟棄反而更加合理,根本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地登記保存。


■ 反映日本海軍日常點名的漫畫。在軍艦上無論是人員,還是物品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艦上的洗臉盆是按人頭配發的,數量是固定的,在不同的人手中輾轉,要是有一個被當作備用品藏起來,那麼數目絕對對不上。可是,我登上「霧島」號許久,從來沒有聽說核查時洗臉盆數目不足的事情,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想必各科都私藏了一兩個備用的洗臉盆,以便核查時充數。那麼,這些多餘的洗臉盆又從何而來呢?這需要追溯到許久之前了。


據說,最初某科在核查時發現洗臉盆數量不足,那個科的下級兵因此被打得半死,後來當作遺失處理,重新補發。此後,類似的情況在其他科也陸續發生,於是少一次補一次,每次必定都有下級兵背黑鍋,最後各科都有了備用洗臉盆。由此說來,各科私留的洗臉盆都飽含著下級兵的鮮血和怨念。



要說湊數應付核查,餐具要相對容易些。在軍港附近的街市上,偶爾有店鋪出售海軍通用餐具,可以購買一些偷偷帶回軍艦,作為備用品藏好,這樣不管是餐具失竊,還是搪瓷剝落或出現破洞,都能用備用品補齊,減少了不少麻煩。唯獨供下士官使用的黃銅洗臉盆沒有外來渠道補充,要湊齊數目只有靠偷了。海軍中聚集了各行各業的人,但沒人會想到有職業盜賊混跡其中,然而在水兵當中確實有些偷盜達人,他們的技巧甚至讓行家都相形見絀。



■ 日本海軍士兵使用的搪瓷餐具,在底部印有海軍鐵錨標誌。



■ 供海軍下士官使用的黃銅洗臉盆,要由下級兵擦得鋥亮。

記得某次必備品核查的前一天,有個同年兵神秘兮兮地對我說:「喂,幫我把這個藏好……」然後將不知從哪裡搞來的黃銅洗臉盆交到我手上,而且是兩個,都擦洗得特別亮!我當時真的驚呆了。在馬上就要核查的當口,他弄來兩個洗臉盆當作備用,簡直是英雄般的壯舉。平素麵無表情的同年兵在這一刻也會不知不覺地揚起嘴角,流露出滿意的微笑。即便是平時經常犯錯的傢伙,如果能在關鍵時刻露上這麼一手,就像是打出本壘打的棒球手一般受到同級兵的欽佩。像我這種膽小怕事的人,雖然平日很少犯錯,但無論如何也沒有膽量去以身犯險。



我們費盡心機湊齊洗臉盆,還要擦得亮如明鏡,但下級兵們卻從未使用過這樣的臉盆。在清晨艦內響起「全體起床」的號令後,各科的下士官們就拿著黃銅臉盆到上甲板洗漱,而臉盆的光亮程度直接影響到大人物們的心情。如果臉盆上有一點點污漬,那麼在其他科的下士官面前就會顏面盡失,回頭倒霉的自然是下級兵們。換而言之,洗臉盆的光潔程度等同於部下的忠誠度。原本洗臉盆上會用油漆寫明屬於哪個科,在被偷後都會將科名抹掉,但很難徹底清除,總會留有痕迹。如果擦得足夠閃亮,下士官們是不會追究或指責的,畢竟他們自己也是從下級兵熬過來的。




關於必備品核查,與我們主計科密切相關的是會計檢查,需要核對庫存糧食的數量。我記不清是六個月一次,還是每年一次,但我記得每次檢查前為了符合存糧餘數,上官竟然命令我們在半夜將儲存在糧庫中的小麥扔到海里去!


我至今都記得第一次聽到「今晚把小麥扔掉」的命令時那種驚愕不已的心情,扔掉剩飯我們倒是很熟悉,可是把庫中成袋的小麥倒到海里究竟是怎麼回事?在我們成長的年代,常被大人們教誨要珍惜糧食,有時吃飯時不小心掉了一粒米都會挨一頓臭罵。在聽到要扔掉整袋小麥時,內心的震驚程度可想而知,而且還要從平時扔剩飯的排水孔丟掉小麥,想想都覺得噁心。


在舊三的指示下,我們提心弔膽地開始行動。或許有人會問為何要在半夜進行,因為這種事情是不能被其他科的人看到的,否則後果很嚴重。按照軍隊慣有的說法,小麥是天皇御賜的兵糧,怎麼能隨意丟棄呢?那晚,我們扛著麻袋躡手躡腳地跟在舊三身後,悄悄地溜到上甲板。舊三小心地觀察情況,不時小聲說「等一下」,每次我們都要嚇出一身冷汗。那光景好像是敢死隊夜襲「敵陣」一般,而我們的「敵人」就是在艦橋值守的值班軍官和在各處守夜的哨兵。


黑漆漆的戰艦安靜地航行在滿天繁星的太平洋上,只有波濤聲回蕩在耳邊。


「你們知道怎麼扔了嗎?」

「知道。」


「好,一個一個地去扔。」



主計科半夜扔小麥是很有說道的,不能連同麻袋一起丟進海里,因為麻袋也是檢查對象之一,空麻袋必須全部上繳給軍需部門。此外,如果整袋丟進海里會發出較大的聲響,搞不好會驚動附近的哨兵。那麼到底怎麼扔呢?這一點舊三在行動前做了清晰明確的說明。扔小麥的人要事先將袋口解開,安靜地等待舊三的指示;在舊三看準時機示意行動時,要迅速靠近排水孔,輪流將袋中的小麥傾倒下去,盡量抖凈口袋。可是,乾燥的麥粒總會粘附在排水孔附近,對此也早有對策。


「好,倒完了吧。喂,把它沖乾淨。」


「是。」


排在最後的下級兵拿著事先準備的裝滿水的配餐箱,將粘在排水孔附近的麥粒沖洗乾淨。這項收尾工作必須徹底,否則第二天早上被巡查的軍官發現排水孔粘有生麥粒的話,肯定會引發大騷動。


臨近會計檢查的日子,每晚都會實施扔麥行動,平均一晚兩三袋,丟棄數量視糧庫差額多少而定,有時也會中止,比如有月光的夜晚容易暴露,就不能進行。扔麥行動的要訣是安靜和迅速,如果發出響聲而敗露,事態很可能無法收拾。比如整袋丟進海里會發出「嘭」或「撲通」的聲音,要是被哨兵誤認為有人投海自殺或失足落水,性質就非常嚴重了。在哨兵聽到可疑的聲音後,會通過傳聲管報告:「左舷中央聽到物體掉落的聲音。」艦橋上的值班軍官立即命令軍艦停航,並發出「全體起床」的號令,各科開始大點名,同時打開探照燈搜尋「落水者」,最後就會發現原來是主計科在丟棄御賜兵糧。



我在「霧島」號服役期間,參加過兩次扔麥行動,但除了小麥之外沒有丟棄過其他糧食。為什麼只扔小麥呢?這要歸因於海軍的主食搭配,軍艦上的主食不是單純的米飯,而是米麥飯,由大米和小麥按一定比例混合煮成。不過,大家都喜歡吃大米,因此在煮飯時多放大米,少放小麥,結果導致糧庫里大米消耗過多,而小麥卻有剩餘。為了避免被上級發現不按比例搭配米麥的錯誤,於是採取了丟棄多餘小麥的做法。我至今也搞不明白,主計科的軍官們究竟是真不知道其中的貓膩,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之,這種行為實在是糟蹋糧食。想到一件用舊的圍裙被撕破做抹布就導致下級兵挨了一頓板子,可是將寶貴的糧食白白丟進海里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這是何等的諷刺啊!

海軍對於必備品無論多少都要嚴格核查,但對於消耗品的管理卻比較鬆懈。從某種意義上說,士兵也是海軍的必備品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必備品,如果艦上某人無故失蹤,足以引起全艦震動。我在「霧島」號上就經歷過一次士兵失蹤的烏龍事件。


那是「霧島」號在別府灣拋錨停泊時,我的一個同年兵上岸休息,可是過了返艦時間還沒見人回來,存放在舷門處的上岸憑證都被陸續領走了,只剩下主計科三等主計兵M的憑證還孤零零地留在那裡。在得知一人沒有返艦後,雖然沒有引起全艦的關注,但主計科卻亂成一鍋粥,大家都在猜測M的下落,他會不會趁著上岸的機會當了逃兵?要知道海軍非常強調時間觀念,稍有拖延都不允許。


「聽說M沒有按時返艦吶。」


「是和誰一起上岸嗎?」


「這事可不得了啊!」


「該不會是逃走了吧?」


「……」



無論人找沒找到,出了這樣的事今晚肯定又要重罰。就在我們小聲議論的時候,一個同年兵帶來了意外的消息:「聽說M找到了。」


「找到了?在哪裡?」

「在『金剛』上。」


「什麼?在『金剛』上!?」


所有在場的人都極為驚訝。


「金剛」號是「霧島」號的姊妹艦,當時兩艦都停泊在別府灣。顯然,M在返回時錯誤地搭上了「金剛」號的返艦短艇。在騷動尚未擴大的時候,「金剛」號發來燈光信號:「貴艦返艦士兵一名在我艦,請派員接回。」「金剛」號無故多出一個「必備品」,想來也是吃驚不小吧。


毋庸置疑,因為M的緣故那晚我們又挨了重罰。由於「金剛」和「霧島」號外形相似,我想M那傢伙估計到了舷門前都沒意識到自己上錯了艦,肯定是沒有找到自己的上岸憑證後才慌了神。後來沒有一個同年兵去向他詢問詳情,就算問了也改變不了屁股開花的結局。


下期預告:海軍料理向來以種類多樣、美味可口而著稱,然而主人公在身為下級炊事兵期間,真正熟悉的料理作業只有三種:煮飯、味噌湯和牛肉火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小切 士兵的餐桌 的精彩文章:

刺殺山本五十六的「刺客」們的早餐——斯帕姆午餐肉炒雞蛋
海軍炊事兵物語——「白豬」炫美

TAG:牛小切 士兵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