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打賭!這項技能,99%的江津人都不會……

我打賭!這項技能,99%的江津人都不會……

GIF

竹編老手藝人 王偵華

漸行漸遠的老手藝,還有多少人知道?

許多曾經在時光中精彩絕倫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嗎?如今,不少老手藝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昔日輝煌的老藝人,如今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今天,記者帶大家一起近距離地見識一下竹編這門老手藝。

在中山古鎮老街上,有一位現年75歲,堅持竹編製作的老人,他的名字叫王偵華。12歲時,他和7個小夥伴一起在中山拜師學藝,掌握了筲箕、撮箕、竹扇、椒壺等編織技術。

因天資本就不錯,加上無數個日夜的勤苦練習,時間不算長,王偵華的竹編手藝便小有所成。他編的竹質用具美觀大方、種類多樣,每一條竹篾都排列得整整齊齊、光滑如鑒,深受當地人和遊客喜愛。

時光荏苒,如今因他63年的竹編手藝,當地人都給他取了個名符其實外號——「竹編公公」。

竹編的原料是竹子,為了編好自己的每幅作品,王偵華總是在賣家那挑上好的竹子購買。回家後就坐在家門口,用刀將竹子削成竹絲,開始已練習過無數遍的工作。

王偵華說,他編的筲箕、撮箕、竹扇、椒壺等生活用具,價格在5至25元之間,如果生意好,一天可以賣出8個,大概一個月有1000多塊收入。

雖然錢不多,但是王偵華不願放棄這門做了一輩子的手藝。他說,竹編是「手工活路」,非常辛苦,錢也賺得少,所以,年輕一輩沒人願意學。

有時想到曾經和自己一起學藝的師兄弟們相繼離世,他開始擔憂,怕竹編這項傳統工藝會失傳。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會使一些曾經風靡的行業黯然失色。但是這些職業背後的製作工藝、行業道德、歷史人文,當代人卻不能忘記,也不能丟棄……

《江津日報》記者 王茜

通訊員 李岱錕

總編輯 葉文青

值班副總編輯 胡小龍

編審 吳剛 責任編輯 陳柳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津日報 的精彩文章:

江津產的這片小東西,竟然值4000萬!

TAG:江津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