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罵群:「口舌之交」背後的精神發泄
一場史無前例的對罵正在微信群展開,並引發了微信平台的關注。今天(6月8日)下午,微信安全中心發布了《關於微信群聊內文明對話、理性表達的規範與建議》,將對對罵群進行規範。
對罵群的「起源」還要從NBA總決賽說起,因為騎士與勇士的激戰引發了兩方球迷的對罵,兩方粉絲建了一個叫做「勇士騎士球迷互噴群」。「只關於籃球」的作者莫名被朋友拉進了群,他經歷的過程是:「雙方的球迷在不停對罵,是真的在罵,人數漲得飛快。我的狀態是懵的,手機提示音響個不停。」
「不走程序,直接開罵」是對罵群的規則,這樣的群規讓場面失去控制,沒見過大場面的人選擇逃避,於是他退群了。
對罵群的話題延展性非常好,騎士勇士對罵群之後,出現了肯德基麥當勞對罵群、拼多多淘寶京東對罵群、阿迪耐克對罵群、抖音快手對罵群、英雄聯盟DOTA對罵群、無理由有理由對罵群,甚至還有啞巴互罵群......地域、性別、品牌、甚至是口味,這些對抗性極強的話題製造了罵點。
這個時代,罵人需要儀式感。在對罵群里,花式炫技的人不少,rap、freestyle、b-box.....可以說是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在這裡,你甚至能夠體會到罵人藝術的博大精深。於是很多人驚呼「現在沒有點才藝都不敢罵人了」「沒點freestyle真的都不好意思罵人」。
「真實故事計劃」的趙普通進群了,他進的是「美團餓了么互噴群」。
他在文章里寫道:美團餓了么群里充滿了「餓了么傻X」「美團外賣傻X」的機械性互罵。為了提升參與體驗,我進群就來了一句:「點外賣的都是傻X。」
然後,他迅速被群里的人瘋狂@,並問候了全家。然而,他的「風頭」很快被一位發紅包的朋友搶走——「發你X紅包呢?」「發紅包的都是X」。
趙普通被成功帶起了節奏。他對自己心態的描述是:不得不說,我有點上頭了。於是,他在群里@了整整一排人,點對點地把每個人罵了一遍。
在對罵群里,話題並不重要,大家只想發泄,即便你在線下生活中是個不吐髒字的人。
不過,對罵群也有一定的門檻——大家互不相識。如果是家人、朋友或者同事,誰又好開口直接罵娘呢?
「親測」對罵群後,趙普通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的升華:「一開始我只知道罵人可以發泄,沒想到被罵也有點刺激。我在每次被冒犯的時候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心跳加速,臉也憋紅了。如果對方罵的巧妙,我還想為他鼓掌。」
作為吐槽的「衍生品」,對罵是一個更垂直的存在,而對罵群恰好營造了一個絕佳的環境,解決了發泄無門的難題。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這句話恰好揭示了人性的弱點。現實生活中,如果你公然與陌生人對罵,一定會遭到側目,但云罵街就解決了這一問題,滿足了不少人的本能需求。
在成千上萬個微信群里,幾乎只有兩件事能引起圍觀,發紅包和罵架,但仍然有大量潛水搶紅包和默默看戲的群眾。而對罵群實現了高互動頻次的互聯網社交,緩解了大家找不到話題的尷尬氣氛,把死群救活。529D實驗室甚至認為,「對罵群創造了互聯網社區運營的神話」,不少人罵成了好友,甚至是對象,微博上有人說:「今天在互噴群見證了三對的誕生」。
微信群里的互罵並不代表著現代人的精神疾病,這一現象早在十年前就有了。當時流行的語音聊天室主要以地域罵為主。據虎嗅首席正能量評論員伯通透露,他高中時在網吧遇到一位喝啤酒的光頭東北大漢,拿著麥罵了幾個小時。伯通說:「人類的娛樂需求本質沒有變過,只是形式變了。」
許多群在激烈對罵之後回歸平靜。趙普通在凌晨2:30的對罵群里看到,大家在睡前互道晚安。他問群里的人為什麼要加群時,幾乎得到了同樣的答案:「就是湊個熱鬧。」對罵群之外,大家都表現得十分禮貌。
最終,這場集體情緒發泄會如何收場?或許,那則《規範與建議》已經預告了,「口舌之交」即將迎來尾聲。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