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一定要考大學?馬雲、雷軍、俞敏洪這樣說

為什麼一定要考大學?馬雲、雷軍、俞敏洪這樣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章授權 中國企業家雜誌

文 耿黎明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臨近,一大波莘莘學子即將邁向考場,迎接人生新的挑戰。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高考無異於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鬥。

與這場硝煙一同瀰漫的,是社會上「讀書無用論」、「大學無用論」毒雞湯論調的盛行不息。十幾年前,退學的韓寒被不少人奉為精神領袖,不少高考制度不屑的初高中學子紛紛效仿韓寒,身體力行「對抗」高考: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高考時故意交了白卷,用雙色筆答題並在試卷上留下很多自己的不滿,用以反抗高考;2007年,瀏陽考生陳聖章在高考中故意不答題,直接交白卷;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試卷寫滿自己對教育體制的控訴,故意交白卷;2010年,來自陝西的張皎,語文、數學、綜合、外語四門科目和總分均為零分……

然而,多年以後,曾經炮轟高考、慶幸自己沒上大學的韓寒開始反思自己當時退學的行為,認為那是一種失敗,「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沒有參加高考被保送上大學的周鴻禕也認為高考是一次顛覆自我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

去年12月初,有關烏鎮互聯網飯局的照片刷爆了社交網路,這場飯局匯聚了中國最頂尖互聯網公司的負責人,更引人矚目的是,這場飯局的大佬們都是名校畢業。

「東興局」亦是「名校宴」。來源:視覺中國

京東集團劉強東是宿遷高考狀元,畢業於人民大學;小米創始人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騰訊CEO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今日頭條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美團王興與王慧文、快手宿華都畢業於清華大學;摩拜單車王曉峰畢業於廈門大學;聯想集團楊元慶畢業於上海交大。「東興局」亦是「名校宴」。

據《國際金融報》2016年調查、分析發現,中國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中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學校。數據研究表明,在IT互聯網產業若想創業成功,來自名校顯然更有機會,無論商業嗅覺、IT技術和人脈圈,名校畢業生更有優勢。

儘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高考依舊是改變人生最重要的一條途徑。不少企業家也是通過高考改寫了命運,通過高考打破了當時的社會階層。大學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為他們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基礎。這些企業家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上大學,對人生的影響真的很大。


為什麼他們一定要上大學?

馬云: 不一定要讀名校,但考大學是非常必要的

眾所周知,馬雲經歷了三次高考,甚至有一次數學只拿到了一分。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是在他高一的時候,由於他選擇了英語專業,數學不算分,所以拿到卷子後直接打勾,運氣比較差,只得了1分。經歷兩次失敗後他才拿到了杭州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馬雲在微博里說,第二次高考失敗後,他對未來充滿憂慮和惆悵,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抬不起頭,怕自己沒有未來……所以,馬雲格外珍惜被杭州師範大學錄取的機會。

進入大學後,馬雲憑藉出色的社交能力,當了三年的校學生會主席、兩年的杭州市學聯主席。還舉辦了多次較大規模的活動。學生會的活動經歷使馬雲的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歷練,為其以後領導如今的阿里巴巴奠定了基礎。1988年,大學畢業的馬雲憑藉出色的英語能力和卓越的組織能力,從杭州師範學院同年畢業的五百多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分配到大學裡教書,也是同屆學生里唯一留校任教的畢業生。

2015年,馬雲給高考失意的學生打氣,如果高考失敗,不要放棄,再來一次,高考失敗不算啥,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努力。但同時他也說,「讀大學還是很重要的,再堅持考幾次的!未必一定要進名牌大學,但考進大學還是非常有用的。」

俞敏洪:高考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努力

和馬雲一樣,俞敏洪也是「經歷了三次高考才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正是他「屢敗屢戰」的堅持改變了人生,他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能像他一樣堅持努力改變命運,「我的人生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改變,在第一次、第二次高考連大專都沒被錄取的情況下,我堅持到第三年,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其他的青年也可以通過自強不息的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俞敏洪看來,即使高考制度有很多弊端,但它依舊蘊含了一種精神所在,高考依舊是面對所有孩子們最公平、最透明的一項考試。

今天,俞敏洪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老俞閑話」發表文章《重燃高考精神——致高考生》,給即將奔赴考場的學子們加油打氣。在文章中,關於高考,俞敏洪發表了自己的五點看法:

第一,高考是所有人奮鬥的燈塔。對於年輕人來說,高考是進入中國優秀大學唯一途徑這件事,毫無疑問是現在初、高中生心中的一座燈塔,因為有了這樣一座燈塔,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前行。

第三,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是在社會階層中的一次挑戰。我們可以通過高考向凝固的社會階層提出挑戰,使我們能夠進入到社會精英人士或者是為社會做貢獻人士的階層中,由此帶來階層的變化,也由此帶來機會。目前,想通過普通努力撬動社會變化難度非常大,但通過高考進入名牌大學,進入有影響力的社會階層來撬動中國社會的變革,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第四,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都在為自己爭取資源來拼搏。高考不僅僅是分數努力,為自己進入名牌大學努力,更重要的是為這個大學背後所擁有的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為你在未來為國家、社會做貢獻,提供更多幫助。

第五,參加高考是不願意放棄自我的一種鑒證和努力。儘管高考在某種意義上帶有功利性,儘管高考本身有缺陷,但在當今中國社會,在其他缺乏公正、開放的評價體系之下,高考毫無疑問是每一個人奮鬥的前提條件,也毫無疑問是目前在中國社會中公正評價個人才能的一種系統和體系。

郭廣昌:念中專可以改變當時的經濟狀況,但在以後的發展中會很受限

郭廣昌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出現在中學時代。因為家境貧寒,郭廣昌的父母希望兒子能早日跳出「農門」,初中畢業時,父親希望學習成績很好的郭廣昌讀中專,減輕家裡的負擔。拿到中師錄取通知書的郭廣昌,就像拿到了人生的一份判決書。他自問:難道這輩子就待在東陽做一名鄉村教師嗎?自己的大學夢呢?東陽中學走出了那麼多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難道自己這一輩子就只能是一個中師生嗎?

經過一次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郭廣昌做出了自己一生命運的抉擇:放棄中師,改讀高中。父母反對,但執著大學夢的郭廣昌悄悄地卷上被子,背了十幾斤米,來到了東陽中學。高中三年,靠著每星期回家背幾斤米和一罐霉乾菜,他堅持了下來。1985年,18歲的郭廣昌考上了復旦大學哲學系。

2017年,在央視紀錄片《遇見大咖——中國的巴菲特·郭廣昌》,郭廣昌被問及是不是不屑於讀中專時,他回應道:「不是說不屑於讀中專,我還是希望上最好的大學。如果直接去讀中專的話,雖然當時家裡的經濟狀況很快可以改善,但是在以後的發展中會受很多限制。」

許家印:高考最大的願望是走出農村能夠吃上白面

許家印也出生在一個家境困窘的農民家庭,甚至多次面臨輟學的境地,但這些挫折沒有打敗許家印,反而更堅定了他靠「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

2017年,在一次扶貧大會上,許家印說,1976年他高中畢業後想去磚瓦廠找份工作搬搬磚頭都找不到。1977年恢復高考後,許家印馬上就去報名了,他當時最大的目標最大的願望,就是走出農村找份工作能夠吃上白面。

第一次高考由於時間倉促許家印沒有考上大學。第二年,許家印以地瓜充饑,認真刻苦複習了五個月,終於在人口近1000萬的周口市獲得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績,如願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冶金系。「那時候我沒有錢讀書,沒有錢吃飯,是靠國家每個月14塊錢的助學金讀完了大學。」許家印說道:「我的童年的確異常貧困,但這段經歷給我更多的是幫助,讓我形成今天特別勤奮、嚴謹、堅韌的性格。」而這次考大學的經歷,可以說是許家印人生的第一次「翻身仗」。

正如俞敏洪所言,即使高考制度存在缺陷,但它依舊是大部分人進階最公平的道路,對於這些企業家來說,高考為他們改變命運提供的台階。

大學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大學能給一個人的人生帶來哪些改變?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企業家們概莫能外。很多企業家經過大學的洗禮,思考眼界和認知的邊界得以拓寬。畢業多年,每每回顧大學時的生活,很多企業家在感恩之餘,更多的是感喟大學帶給自己人生諸多的改變。

馬云:杭師大讓我知道自己從哪裡出來,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誰

5月13日,在杭州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典禮上,馬雲作為杭師大校友發表了十多分鐘的演講。在演講中,馬雲說:「在進入杭師大之前,杭師大已經給了我一堂課,什麼叫失敗、什麼叫挫折,這使我一直在爭取做一個成功的失敗者。」

馬雲說到母校給予他兩樣東西:第一樣東西是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誰。「(離我畢業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杭州變得越來越大,我卻沒想到離母校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我現在的辦公室離杭師大只有一兩公里,所以有時候回過頭一看,就知道自己從哪裡出來,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誰。」

馬雲一直認為,杭師大把他培養成了一名老師,而老師的理想主義色彩成就了阿里巴巴。馬雲坦言: 「我從來沒當過、沒學過如何當CEO,而是用做教師的方法去當CEO。在我看來,CEO就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首席教育官)。所以,我把杭師大所學的當老師的所有經歷,把自己當老師的經驗帶到了創業中。四年的師範,六年的老師,這十年的經歷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

劉強東:如果上不了人大,就沒有今天的京東

在劉強東的諸多身份中,人民大學畢業生這一身份意義非凡。

「我對人大的感情是非常特殊的。」劉強東後來回憶起那段彌足珍貴的大學時光時說道:「人大的校訓是『實事求是』,我在這裡熏陶了四年,『正』的理念在我的心裡已根深蒂固。人大的學習經歷深刻地改變了我的命運軌跡,對我日後做人、創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大學畢業兩年後,劉強東創立了京東。「從畢業那一刻起,我就始終秉持做企業一定要走正道,實事求是地為員工、為消費者、為行業、為社會創造價值。就是在那個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我如果上不了人大,我相信不會有今天的京東,也不會有今天的一切的一切。」劉強東說到。

雷軍:武漢大學奠定了我的人生夢想

1987年,以優異成績考上武漢大學的雷軍,是位妥妥的學霸,大二那年就修完了大學四年的學分。大學時期的雷軍將刻苦學習一以貫之,每天七點就到教室佔位子聽課,禮拜六的晚上同學們都去看電影了,雷軍卻晚自習到十點回來一個人看第二場。別的同學們不午睡看書,雷軍害怕別人比他多學了知識,而這些是他不會的,於是狠下心把午睡的習慣戒掉了來看書學習。對此,雷軍說道:「我不是一個擅長在逆境中前行的人,我更願意把事情研究透了再前行。」

愛讀書的雷軍在大學圖書館看到了一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在武漢大學的一次校慶會上,雷軍發表演講時說道:「我最難忘的就是武漢大學,因為武漢大學在我的人生歷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在圖書館裡看了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我至今還非常清楚的記得,叫《矽谷之火》,講述的是喬布斯這些矽谷創業英雄,在矽谷創業的故事,當時我的內心就像有熊熊火焰在燃燒,激動得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就是在武大操場一遍一遍走的過程中,奠定了我人生的夢想。」

俞敏洪:大學給了我並肩作戰的合伙人

俞敏洪在大學裡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讀書和交友。

他生病那年讀了整整200本書,寫了200多首詩歌,背了上萬個英語單詞,這直接奠定了他在中國成為一流英語辭彙老師的基礎。

交友則給他帶來了最重要的事業合作夥伴,「如果一個人大學四年能和宿舍里的同學相處得非常好,就培養了一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培養了做生意的能力,因為做生意就是與人相處,這些同宿舍的同學很有可能也是你未來創業的夥伴。」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創辦新東方時,俞敏洪的舍友徐小平和王強能放棄高年薪與他一起並肩戰鬥的原因。


結語:把夢想寄托在高考上,是好事兒

「如果時光能倒轉,回到我離開大學的時候,我希望那時候的自己能夠了解更多。」 比爾·蓋茨在回憶自己的大學時代時表示,「我最大的後悔是,當我離開學校時,我對世界上最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幾乎不了解,之後我不得不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來學習和了解。」

白岩松評價高考大戶「毛坦廠中學」時說,「我無論如何做不出任何嘲諷的事情。上萬人守著大客車,孩子出發要去高考,在這樣的一個人群當中,寄託著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卑微的家庭夢想,還把夢想寄托在高考上,這是好事兒,別破壞它。」

高考是人生旅程進階的重要一環,考上大學雖不能一勞永逸,一紙學歷也不能證明一切,但還把夢想寄托在高考上,確實是好事。大學是人生節點上不可或缺的一塊跳板,藉由此,我們人生便可以跳得高些,更高些。

參考資料:

《讀書無用論最有力反駁!你知道這些大佬們有多優秀嗎?》,青教冷宇《重燃高考精神——致高考生》,老俞閑話

《杭州師範大學迎來110周年校慶 傑出校友馬雲現場演講: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誰、從哪兒來》,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

《劉強東:大學期間打好幾份工,編程最賺錢》,新京報

《比爾蓋茨的忠告:如果再上大學,我會選這三個專業》,eamasterchina

《難怪馬雲能成功,大學時期就展示出了不一般》,新浪看點

《「鋼鐵工人」許家印童年大量細節披露,吃地瓜面長大,靠每月14塊助學金讀完大學!》,泰科鋼鐵

* 本文由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授權轉載,作者,耿黎明。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有你想看的精彩

上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滴滴洪流聯盟蓄力,無邊界合作
口碑探索餐飲新零售模式:新零售會讓中國餐飲變更強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