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幸福力

一個人的幸福力

我要的幸福

 我要的幸福

孫燕姿 

00:00/03:35

我在太多的情境下曾聽到女人說,「如果有一天我遇上白馬王子我就可以幸福了」或者「如果有一天我有錢了,我就幸福了」。但是幸福真的是我們能夠等到的嗎?是另外一個人有義務給予我們的嗎?怎樣才算有錢呢?我們把追求幸福的內在力量,感受、創造和分享幸福的能力命名為為「幸福力」。

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對幸福的追求和研究不再停留在常識或者老生常談的泛泛之言上,而是成為全球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神經醫學、哲學等多個學術領域的重要課題。畢竟,幸福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這方面,女性比男性更為敏銳。曾經有人做過一個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結果是:男性常把成功排在第一位,而女性則把幸福放在第一位。大概是女性更接近生命的愛與智慧的緣故吧

在央視的採訪中,當被問到到「你幸福嗎」這個問題時,有人回答說「我姓曾」。其實這樣提問是不可能得到準確答案的,每個人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70%的回答是基於他當時的心情。如果他恰好剛與老婆吵了一架,肯定會沒好氣地頂你一句:這關你什麼事!

人們對幸福的三大誤區就是:一、忽視自己已經擁有的,重視自己尚未得到的(我鄰居的房子憑什麼比我的大?);二、以當下的慾望設想未來的需求(我太餓了,要是天天吃紅燒肉該多好!);三以表面現象評判別人的幸福(這個人在車禍中斷了一條腿,這輩子算完了!)。

我們到底能不能了解別人的幸福呢?莊子和惠子出遊,莊子說魚兒是多麼幸福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它們快樂?莊子反問,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子說,對啊,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的心情;你不是魚,你也不可能知道魚的心情啊!莊子開始辯了:可是你問我安知魚之樂也,代表你是知道我知道魚之樂的。

我們看到一些人衣著光鮮,又看到一些人生活貧困,往往就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幸福。佛陀在做王子時,看到了生老病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為什麼人生有這樣多的痛苦?」於是苦苦追尋這個世界的真理,希望擺脫輪迴。現代心理學研究卻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如果佛陀當時更多地和那些正經歷生老病死的人交談,就會發現,這些在他眼中痛苦的人自己卻並不一定那麼痛苦。一項心理學調查顯示,生活在孟買貧民窟的單親母親的幸福指數並不比華爾街銀行家的幸福指數低,有的時候甚至更高。

有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能買下下一套房子,那我就幸福了。」真的是這樣嗎?心理學家們曾長期追蹤那些突然中了彩票,或是在意外中造成終身殘疾的人,結果發現,在這些外部事件發生後的六個月內這些人的情緒的確受到很大影響,或欣喜若狂,或沮喪痛苦。但是六個月以後,原先幸福感強的人還會快樂,原先幸福感弱的人還是不開心,外界曾經帶來的衝擊,對情緒的影響變小了。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原點」,不管我們曾遭遇怎樣的大喜大悲,隨著時間的流近,我們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這個原點。

我們常常誇大物質對於幸福的重要性。的確,在人從貧困走向小康的過程中,收入每增加一分,幸福福感就増加一分,呈正比例增長。但當收入到達一個臨界點(比如在美國是年均收入75萬美元)之後,收入的增加與幸福感的上升就不一定成正比了,套用一個經濟學術語,就是「邊際貢獻率下降」。

什麼是幸福?古今中外哲人們都展現了他們的智慧來回答這個問題。亞里士多德說幸福就是本身的意義,幸福是過有德行的生活。老子說「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知足常樂,這就是幸福。蕭伯納說:「生活的喜悅就是為了源自真我的目標實現而奮鬥的感覺。」而馬斯洛的理論則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不同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生存,第二層次是安全,第三層次是愛和歸屬,第四層次是尊重,最高一個層次是自我實現。

今天中國社會對於幸福的探討,正是因為中國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已經滿足了生存和安全的基本需求,進入了更高的精神情感的追求階段,那就是對於愛、對於歸屬、對於尊重以及對於個體生命自我實現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來說,今天國人對於幸福的種種困惑和痛苦恰恰是一種進步。畢竟,國民幸福指數的上升是一個國家發展真正的意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著格利淡說:「GDP只是測量我們棄跑的速度,卻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奔跑。」

諾亞,教育學碩士,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非暴力溝通踐行者。關注育兒,關注心靈,關注女性自我成長。個案諮詢、情感婚姻諮詢、育兒諮詢請預約。

轉發文章到朋友圈

或者免費進行皮紋解讀

請一直往下滑,寫留言哦!

一個溫暖的公眾號

心語靈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語靈上 的精彩文章:

我就想看看我在你心底有多重要?

TAG:心語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