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人都渴望開車衝進苞米地的青春

每個人都渴望開車衝進苞米地的青春

《契克》觀後感,題目是我最直觀的感受。

值此高考十年之計,觀了一部不同尋常的青春大片,很是喜歡。

契克是本片的主角,因為這個人物形象承載了所有小男孩青春期想做而不敢做的衝動以及衝破牢籠的自由與不羈。

從與契克的第一次見面開始,我發現這哪是什麼戰鬥民族的契克,這分明是來自東北的狗蛋兒。

然而就是這樣一身邋裡邋遢的裝束,才能做出一些列隨性的舉動。

開偷來的車,喝違禁的酒,炫花哨的車技,。。。但一切被禁止的,卻刷來了同學們羨慕的目光。

這目光里就包含著特殊時期的魯莽、叛逆和好奇。

那個內向、羞澀、不善言辭的邁克成功被契克的放縱所激活。

契克幫助邁克到沒有邀約的生日趴,為女神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並在現場成為一次焦點,哪怕只是幾秒鐘。

不管女神的反應如何,但是契克為完成自己的壯舉感到開心釋然。

開車直驅苞米地,碾軋出自己的名字用以彰顯個性十足的青春烙印。

總覺得契克與邁克就是一個人青少年時期的兩種分裂人格。

每個人都會有的那種分裂人格,膽怯卻又想冒險,愛他卻又不敢說出來。

只是大多數人選擇做沉默的邁克,因為畢竟來自父親的鐵拳專門修理類似於契克的「鬼豬腰子」。

也或許這時的我們需要一個觸點,一個類似契克的人來為我們打開放肆的開關,可以盡情的瀟洒、揮霍。

「你什麼都可以說,別人說的都是垃圾」。一種打破傳統的家庭教育激怒了老師,但這樣的家教並非毫無意義,至少前一句表達自由,後一句表達思考。

青春就該放肆著、荒誕的揮霍著巨大的腦洞,享受著未知的、脫離傳統枷鎖的自由。

契克,體格健碩頭腦發達,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有些狡猾。

這樣的老司機帶路,讓做慣了乖小孩的邁克迎來了酷斃的夏天和怦然心動的伊薩。

「我喜歡你手放在我膝蓋上的感覺」,這是那個剛滿15歲的少年萌生的愛的感覺。

曾經的邁克,面對酗酒的母親和暴躁的父親,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尋找些許幻想的樂趣。

複雜的世界把矛盾堆到了孩子的心裡,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大困局。

大人們一面教小孩子遵守規則,一面教他們在法庭說謊。

正確的虛偽與錯誤的真實搖擺不定,利益總是佔據主導。

面對困難與抉擇,「我不走回頭路」像是一句向世界宣告的決定,或是自己的處世格言。

人生就是這樣,要始終充滿對未來的好奇和對過去的不眷戀。

經歷了一系列的癲狂後,邁克與母親將沙發扔進了游泳池,並隨性的跳進去一起搖擺。

規則有時限制了想像力,也限制了人的快樂。

誰說紅酒一定要配高腳杯?不僅可以對瓶吹,還可以在水下吹。

假期過後,邁克發現自己不再需要女神的紙條,他所渴望的是伊薩留下的吻痕和契克弔兒郎當的自由模樣。

遺憾的是,沒來得及和契克說一句再見。

就像,我們沒來的及和青春道別。

「告別的時候一定要用力一點,多說一句,說不定就成了最後一句;

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

——韓寒《後會無期》

NO.49

祝明日高考的小盆友鴻運當頭,閱過此文輕鬆錄取雙一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男人與女人,至少在這點上不同
90後到底做錯了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