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吃的羅卜干背後,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好吃的羅卜干背後,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蕭山羅卜乾地理標誌獲批於2005年,當時由以我們黨山醬萃為主的三家單位聯合組織材提交申請。」黨山醬萃的董事長馬國榮介紹說。在政府的品牌戰略指導與幫扶下,蕭山羅卜干品牌黨山醬萃,早已享譽國內外,成為人們早餐佐食的搶手貨,饋贈親友的首選品。已發展成杭州市農業龍頭企業,蕭山羅卜干國家標準起草單位;黨山牌蕭山羅卜干被杭州市列入七寶產品之一。榮獲了國際金獎、中國品牌特色農產品金獎、浙江老字號、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稱號。

杭州黨山醬萃食品公司,年產量3000餘公斤,產值3000多萬元。而的原材料採購,很大一部分是與周邊農戶形成聯產合作模式的,為帶動當地人就業,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對成就,黨山醬萃的掌門人馬國榮並沒有滿足,而是不斷地挖掘和傳承蕭山羅卜乾的歷史,將優秀的「羅卜干」文化發揚光大。他曾著書《舌尖上的醬文化》,弘揚蕭山羅卜乾的悠久歷史、成熟的工藝技術和獨特的品質,並分享自己企業品牌建設與經營管理的先進經驗。

馬國榮的企業不僅做得好,更是一位傑出的文化傳播人。據他介紹,蕭山羅卜干有著蕭山文化基因,是真正的「老字號」產品,當地腌制羅卜乾的習俗已有800餘年。蕭山羅卜種植有土壤、氣候條件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宗的「一刀切」品種,色白皮厚、圓整光滑、香甜脆爽,是生產蕭山羅卜乾的優質原料。勤勞的蕭山人,最早將吃不完的羅卜,切成條風乾塞進小口罈子里,一年後才打開來吃,發現色澤黃亮、香味濃郁、咸中帶甜,味道可口,腌制羅卜干便蔚然成風。

蕭山羅卜干從種植、收穫、加工,到腌制都非常講究。撒種要均勻,施肥早了不長羅卜,晚了水份和脆感不夠。切片和腌制,決竅就更重要。據《中國土特產大全》記載,蕭山羅卜干「食之有消炎、防暑開胃的作用。」而羅卜干出名於蕭山瓜瀝,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來爬航塢山,部分將士因水土不服得了風寒,黨山老百姓就把晒乾的羅卜乾熬湯給將士們吃,結果個個都痊瘉了。乾隆得知,便開口稱讚:「當菜當果美美美,醫兵醫將高高高。」從此,蕭山羅卜干名聲大振。

據馬總介紹,接下去他還準備再寫一本書,把醬製品文化深度剖析出來,供人們學習借鑒,以促進行業的發展。同時,他還要搶抓「後峰會前亞運」與「擁江發展」的戰略機遇,藉助政府推動「美麗鄉村」的政策,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打造蕭山羅卜干博物館和羅卜干小鎮,開拓集文化、旅遊、餐飲、農特產品和地產於一集的「陽光項目」,與益農的大工業集聚區形成配套,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錢塘弄潮

讓中國感知杭州的腳步, 讓世界傾聽杭州的聲音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塘弄潮 的精彩文章:

TAG:錢塘弄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