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舒夢:做一個行動的北大青年

舒夢:做一個行動的北大青年

GIF

人物 | 舒夢

午後,我在圖書館的偏廊瀏覽舒夢的採訪稿,天頂外略略刺眼的陽光正累積著室外的溫度,同來偏廊乘涼的學妹突然湊到我電腦前,頓了一下問我:「舒夢是誰啊?」

我也頓了一下,正想著怎麼表達,下意識地看向了學妹的方向,又透過她身後掃了一眼自習室里趴在參考書上午休的考研生,然後告訴她:

「她是一個北大的學姐,今年研一。」

「哇!」學妹如是說。

採訪完舒夢之前,我和學妹一樣,對北大學子心生羨慕和憧憬,但同時也思忖著一個許多人存在共識且尚未被證偽的觀點:當代中國頂級高校仍難逃眾校不足,更不乏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採訪過舒夢後,我慶幸我依然憧憬那些中國頂級高校,更慶幸在那裡,有很多像舒夢一樣的北大學子。

01

「明年我不想找工作,我也不想繼續讀博士,我想申請交換項目,出國呆一年。雖然會錯過秋招、國考,但是我就是不想這麼快就決定好以後的人生。」這是舒夢的一位北大好友對她的傾訴。

舒夢聽到後很詫異,因為翻開這個朋友的簡歷,你會發現她絕對是標準的中式優秀大學生:3.95的GPA,完美的實習經歷,豐富的科研成果……

舒夢問她:「你最想做什麼呢?」

朋友抬頭看了一下天,又低下頭,說道:「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但無論做什麼工作,我一想到要坐在一個格子間,數著日子過下去就覺得難過,我覺得我沒有靈魂了。」

「你可以再申請一個國外的研究生項目啊,給自己一兩年的『緩刑『,很多人就是這樣的。」

朋友點點頭,好像同意這個說法,但舒夢知道她還在想:然後呢?這個碩士讀完以後呢?

舒夢想:如果高曉松聽到我們這段對話肯定會忍不住罵我們,就像罵清華的梁植那樣:「名校學生,不想著社稷民生,卻在那糾結自己的小情緒。」

舒夢知道,也許有些人會說上面這些情緒透露著一種炫耀的矯情:北大的學生愁什麼工作啊,無非是愁這個工作不是最好的,在你們眼中看不上的工作,在其他人眼中或許是遙不可及的夢呢……

「是啊,我們可真矯情。」

02

比起好友的迷茫與憂傷,舒夢說:「我起初幾乎是完全悲觀的。」

從小,舒夢的爸爸就對她十分嚴格:在大部分兒童時期的90後看《葫蘆娃》的時候,舒夢的爸爸只允許她看新聞紀實或體育類節目,這種情況在她的初高中時代依舊不變,時至今日,她已長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愛好有看書,習慣有讀報,沒有早戀,也沒經歷過叛逆期。

這樣的舒夢,必定不乏優秀的履歷:本科考入南京師範大學法英雙語專業,在校期間成為TBL 南京大學生領導力論壇核心成員、 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辯論隊隊長;擔任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法語志願者、擔任亞足聯 U-19 女足錦標賽英語播音員暨頒獎典禮主持人;擔任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先生造訪南京期間的法語陪同翻譯;獲第 18 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獲國家獎學金……

這回,詫異的是我,為什麼這樣的舒夢,會有一段完全悲觀的時期?

舒夢說,由於自己純粹的成長經歷,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未知,「希望能對這個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小學初中時期的舒夢,想當作家,初三的時候得過全國讀寫大賽的一等獎。後來,進入高中的她想學習外語,今後當國際新聞記者或去國際組織工作。這個夢想一直跟隨她進入了大學,但不久之後,她卻轉變了自己的目標:把視線聚焦在中國,關注這個社會的普通人。

"因為我慢慢發現中國現在的年輕人不是缺少夢想,而是缺少面對自己內心的勇氣。所以我很想做一些類似NHK《紀實72小時》這樣的紀錄片,去記錄當下每一個平凡個體的內心故事,讓觀眾從一個更全面的視角審視他人,同時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個想法一直深埋在舒夢的心裡,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去分享。她在大學裡打辯論、做科研、擔任學生代表、組織各種活動,可這件事,卻一擱再擱。

去年,她終於帶著自己的信仰來到了北大,看到了夕陽映照的未名湖水,和成群走向飄香食堂的北大學子,她的心境,開始波動了。之前,她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想像過這所中國頂級高校的樣子:「無數高大上的講座、論壇、宣講會,無數牛逼閃閃的人,無數奇妙絢麗的標語,使學生們頓生一種錯覺:我們無所不能。」但是,當學長姐的秋招季來臨,朋友圈中的焦灼感撲面而來時,舒夢突然意識到,她也將踏上這條艱難的道路:

"我們就像一個個餃子,填滿了餡就要被丟到『社會』這口熱氣騰騰的大鍋里。」

03

來到北大後的每一天,舒夢都感到時光匆匆流逝,但那件最想做的事依舊擱置。當她把自己想拍紀錄片,講述有趣故事的想法告訴北京的新夥伴們時,他們笑了,然後問她:

"你覺得什麼是有趣的故事?就算你覺得有趣,別人也會覺得有趣嗎?萬一大家覺得沒有意思,你不是浪費時間嗎?」

那時她想:他們說得好對。

這讓她越來越不敢跨出那一步。她默默看著手機提醒事項里幾年前寫下的關於拍攝紀錄片的想法,開始思考今後該怎麼辦。

直到十月中旬的一天,在課前,她的外國朋友蘇昂問她過得怎麼樣,她便向蘇昂提起了自己的困惑。課後他們聊了許久,舒夢才發現,原來來自劍橋大學的他也不想頂著所謂的名校光環,過完自己的一生。原來,這個長著一張亞洲面孔的葡韓混血兒,也想記錄生活在變革的多元化時代中普通人的故事。他告訴舒夢:「不要想太多,最重要的是去行動。」

2017年10月,舒夢和搭檔蘇昂正式開啟了他們的個人自媒體欄目《非正式調查》。欄目開啟後,很多人告訴舒夢,他們從欄目的文字和視頻里感受到了很多心靈共鳴,這讓舒夢更加堅定了做好欄目的決心,激勵她一次次邁出「第一步」:

第一次去非洲人開的理髮店,和那裡的黑人員工、中國歌手聊天;

第一次去朝陽區婚姻登記處,採訪在光棍節領證的中國男人和他的黑人妻子;

第一次西安民俗街,和華陰老腔的爺爺們聊了一下午;

第一次去北京街頭採訪路人,被拒絕很多次以後倍加珍惜得得到數據。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舒夢和搭檔用課餘時間採訪了許多人:北大的修車師傅、個性的嘻哈女歌手、為愛結婚的跨國情侶、韓國最大的華僑中學師生……

其中令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修車師傅的故事。當時,舒夢花了兩個星期去了解,記錄這個故事。

可能北大之外的人對他不了解,但是在去年,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修車師傅的去留,引發了無數北大師生的關注和討論,在討論的背後,也是師生們對對共享經濟的反思。

這篇文章獲得了幾千的閱讀量,也使舒夢收穫了許多讚揚,但她仍舊踏實地努力著。去年冬天,舒夢採訪了一個台灣女孩,隨後她把視頻剪輯成了三個系列。視頻發布後,幾天之內就獲得了幾萬次的播放量,上百條評論。

"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兩岸的年輕人對彼此的生活依舊如此陌生,但他們都渴望了解對方。所以我那時候也很欣慰,感覺自己搭建了一個小小的橋樑,可以推動兩岸青年真正的對話。"

舒夢知道,《非正式調查》也許不僅不會讓自己和搭檔賺到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會讓他們落後於各種offer拿到手軟的同輩。

"但是,我們不在乎。」

04

這個用心做出《非正式調查》,如今做事雷厲風行的舒夢,在生活中,卻是個讓人如沐春風的人,但同時,她也是辯論高手。這也許意味著,她也有比較強勢的一面?所以我忍不住問她:「你是怎麼做到剛柔相濟的?」

「哈,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我的時候也會覺得我是個特別柔的人,這一點我不否認,即使是過去參加那麼多激烈的英語辯論賽,我也始終態度溫和地去表達觀點。但是我的內心還是比較堅定的,尤其是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我不會有一點點嬌氣。這可能跟我小學的時候參加校運動隊有關吧,那時候家長覺得我體質不太好,就讓我多去運動,然後我就加入了運動隊,每天跑20幾圈,參加各種運動會,真的很鍛煉意志。所以,運動是個很好的機會塑造人的性格。另外,我身邊一直有很多比我優秀還比我努力的人,所以每次看到他們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不努力。所以這些經歷讓我成了一個外表比較柔和,但是內心比較堅定的人。」

隨後,我也真實地感受到了她的內心的堅定。當舒夢選擇雙語專業後,面對兩種相似卻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語言,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專業的難度著實很大:

常常是這邊放下法語書,那邊就上台打英語辯論賽,期間感覺有點痛苦,但是現在想想還挺好的。因為我並沒有放棄。」

"那麼,你對自己專業的前後印象有變化么?」

"基本上是一開始就知道會難,但是迎難而上吧。」

舒夢的迎難而上,也促使她成為了一個很會見縫插針地學習的人。

在她擔任大型體育賽事中文播音員的時候,她坐在有幾萬觀眾的奧體中心的播音台上,當時離播音開始還有一段時間,她就拿出法語小說閱讀,甚至在去奧體的地鐵上,她也在用手機App看法語文章。

談及這些事,她說道:「我的內心一直比較沉靜,不會太激動、浮躁,所以能很理性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05

一個學長告訴我,有時候他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一個字都看不進去,甚至沒有力氣玩手機,這時他就會點開微信的彩色方塊,再看一遍收藏了很久的那篇文章。文章來自公眾號「北大青年」,題目是《努力型的學霸之光》

作者符堯描述了幾位像Brown同學的北大努力型學霸 :經歷著寫代碼越寫越興奮,越寫越上癮,熬夜做實驗,熬夜跑數據,也經歷著從理科樓到宿舍秋天午夜兩點自行車坐墊上結下的霜,短短五分鐘車程里興奮過後的一陣陣心悸,以及在朋友圈寫下:「老夥計們幹革命也保重身體啊……又享受了一次小西天的一折葯價。」

我們身邊的智商型選手是稀有的,舒夢是智商型選手嗎?從她辛勤奮鬥的經歷看,也許並不是,既然「北大學子」的光環已經在頭上,舒夢並不准備將它「視如糞土「,而是欲承其重。

我同意符堯所講:「或許學霸的標準有很多,但他們是我標準下的學霸:不在於績點的高低,經歷多寡,因為績點可以刷,經歷可以水,但一定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強大的思辨能力,扎紮實實的項目經驗,以及這三點所促成的犀利獨到的個人見解。可以是智商型,也可以是努力型,但絕不是投機取巧型。」

舒夢能成為一名北大青年,通過的是歲月流轉中的努力,即使「北大學子」已經成為一個標杆式的象徵,她也依舊踏實地專註學業,關注社會,功課不放鬆,欄目不放棄。

做自己喜歡的事會給人無限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幾乎是指數增長,但同樣這也是巨大的能量消耗。

當舒夢的目標不再只是穿過自己頭上的那片玻璃天頂,而是打破籠罩在中國大街小巷上空的廣闊穹頂時,北大青年是舒夢,但舒夢已不只是北大青年。

編輯 | 王佳珺

文案 | 丁曼

排版設計 | 梁力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夢工坊 的精彩文章:

黃兆欣: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TAG:傳媒夢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