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宇宙中再也沒有比兩個黑洞合併更大的事件了,如果有,那麼肯定是兩個更大的黑洞合併

宇宙中再也沒有比兩個黑洞合併更大的事件了,如果有,那麼肯定是兩個更大的黑洞合併

和中子星以及白矮星一樣,黑洞也只不過是是不同質量恆星演化的結果而已,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哪些恆星會最終演化成黑洞。

恆星演化末期內核質量低於1.4倍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一般是8倍太陽質量以內的恆星)的恆星最終將形成白矮星,大部分白矮星非常接近這個質量。

恆星演化末期內核質量在1.4-3.2個太陽質量的(8-10倍以上25-30倍太陽質量以內的恆星),在紅巨星的後期階段超新星爆發後,內核收縮成中子星。

如果恆星演化末期內核質量高於3.2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奧本海默極限),在其紅巨星後期階段,則可能超新星爆發後內核直接坍縮成黑洞。

超大質量的恆星在其氫元素聚變結束後,其聚變支撐力不足以抵禦自身的重力,內核將開始收縮,導致的高溫會重新開始氦聚變。氦元素聚變的速度會比氫元素快,也更不穩定,將導致恆星的外殼膨脹為原來的數百甚至數千倍,當氦元素也聚變殆盡時內核將進一步收縮開始接下來的碳氧聚變...其速度將越來越快,溫度也越來越高,最終元素聚變成鐵時,內核將不再聚變,因為鐵以後的元素聚變將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此時內核再也無法抵擋外殼向內坍縮,其巨大的碰撞將直接導致超新星爆發,請注意,幾乎所有鐵以後的元素都是通過超新星爆發或者中子星合併過程中提供給鐵以後元素聚變的能量中爆發合成。

GIF

一顆爆發的超新星在星雲中的衝擊波

如果此時其內核質量大於3.2個太陽質量以上的話,那麼恆星內核的簡併態物質無法支撐其超強的引力,最終結局將坍縮成黑洞

黑洞是恆星演化的終極結局,但並非是天體的最終結局,對於超新星爆發形成的黑洞來說,那只是其出生時的一聲響亮的啼哭,黑洞的生涯才剛剛開始。

黑洞有很多種成長方式,其中吸取其他天體的物質一種比較典型的方式

另一種則是通過黑洞合併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有些驚天動地了,宇宙中的終極事件,伽瑪射線暴或許就是來自黑洞合併或者中子星合併,其短時間(0.1S-數小時)內將釋放出太陽在幾百億年內能量的總和。這是一種宇宙尺度上的天體爆發,也是我們人類觀測到最為極致的能量爆發事件。

宇宙中再也沒有比兩個黑洞合併更大的事件了,如果有,那麼肯定是兩個更大的黑洞合併。

最大的黑洞示意圖

科學家認為銀心有著相當數量的黑洞群,並且一直在聚攏過程中

通常較大質量恆星(20倍以上於太陽質量)在演化後期時,核心會在自身重力的影響之下發生強力的收縮、塌陷。

為什麼此類恆星在演化末期會突然塌陷?是因為「老年期」的恆星核聚變能量變少,當核聚變能量與遊離於電子之間的簡併力無法抗衡自身的重力時,恆星會突然坍縮,周圍的氣體以光速壓向內核,會引起「反彈效應」,最後發生超新星爆炸,而核心會保留下來。

爆炸之後通常會形成兩種結果:一是中子星,二是黑洞;通常質量更大的恆星在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會遺留下來更大質量的內核,此時重力坍縮不會停止,將進一步塌陷,直至中心形成一個無法描述的詭異奇點,擁有無可匹敵的引力。

而那些質量相對形成黑洞的恆星小一點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會形成中子星,有人認為,中子星的質量不能大於太陽質量的三倍,否則就會進一步收縮,直至中子也被壓成粉末,最後形成黑洞。

而像我們太陽,質量不是很足夠,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當過了主序星階段之後,演化為紅巨星,再苟延殘喘個數百萬年,就會逐漸熄滅冷卻,而太陽的內部也會收縮,最後形成一顆白矮星,發著泛白色的光,最後一點一點冷卻.......

但是也並不是越大的恆星就一定會形成黑洞,根據一些理論分析,通常恆星的質量大到某種程度,140倍或更高於太陽質量時,這類恆星不是很穩定,最後會發生爆炸,什麼也不會留下,當然,也並不是絕對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維度越高的文明要比維度低的文明更聰明嗎?
宇宙有那麼多恆星,為什還不能把宇宙照亮呢?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