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再保本保息的銀行理財,你還買嗎?

不再保本保息的銀行理財,你還買嗎?

GIF

15

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作為我們普通百姓首選的理財方式火了有些年頭了。因為它承諾保本保收益,而且很多短期產品購買靈活,雖然收益上比不過好的股票型基金,但是超過貨幣基金還是妥妥的。

隨著4月底《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的發布,銀行理財再也不能保本保收益了。

資管新規出台後,資管產品都要實行凈值型管理,理財產品從固定收益變成浮動收益,投資者有可能拿到比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較低的收益,甚至虧損,通過我的觀察,新規的出台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剛兌」。

什麼是「剛兌」?為什麼要打破「剛兌」呢?

「剛兌」就是剛性兌付,剛性兌付條款下,即便理財產品到期沒有獲得相應收益甚至虧損,金融機構需要想辦法兜底墊付,否則將會對投資者的信任產生巨大的傷害。

然而,剛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相當於風險轉嫁,但終歸要有人買單。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這麼做還問題不大,但如果經濟不景氣或金融環境出現動蕩,違約風險會像傳染病般擴散,最終大家都遭殃。

剛性兌付還會導致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視潛在風險,因為心裡總想著反正不會虧,自然是哪家收益高買哪家,銀行等發行機構為了吸引客戶只能不斷抬高收益,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濫發產品,造成市場資金流向和價格的扭曲,有損金融穩定。

資管新規中除了打破剛兌的有關條款,還對理財產品期限做出了不得低於90天的強制規定,之前各種短期銀行理財也不能賣了,這類產品相當於將長期投資分拆成短期發售,但如果某一期賣的少了,期限錯配將導致流動性風險。

今後,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將轉型為凈值化產品和結構性存款,為了方便大家日後購買這類理財產品,我就來和大家說說收益應該怎麼算。

凈值化產品

凈值化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初始凈值為1,投資人購買該理財產品,將會換算成份數讓投資人持有,截止投資人贖回當日,用投資人持有的份數 x 理財產品凈值,然後扣除手續等費用,即為投資人的本金+收益。理財產品凈值每日公布,該凈值為浮動的,隨著該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波動而浮動,優點是期限相對靈活,盈虧情況可以及時查詢。

結構型存款

結構型存款則類似大額存單,將一部分資金存起來以尋求保本,剩下的小部分作為金融衍生品投資,博取高收益,可以理解為產品是兩部分結構組成,所以叫做結構性存款。金融衍生品投資方向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商品、信用、指數等等,這類投資標的由於波動率較高,所以可能得到的收益較傳統貨幣市場更高。

那麼今後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呢?是不是都不在保本了呢?

其實大家可以放心,雖說資管新規出台後銀行不再承諾保本保息,但是由於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設計之初就嚴格考慮到風險因素,投資標的還是傳統的貨幣市場,即便是結構性存款,投資風險市場的部分佔比也很低,所以大部分產品本金還是有保障的。雖然不能再剛兌,但是銀行也不能虧了投資者的錢砸了自己的招牌。否則同樣都是有風險的,誰還會選這種收益不那麼夠看的投資種類呢?

但是畢竟市場規則有所改變,大家今後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也不該繼續持有過去的老觀念。

首先是接受取消剛性兌付的必然趨勢,改正把預期收益率當實際收益率的習慣,購買時多考慮下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是不是符合自己預期。

其次轉變思路,學會長期穩定投資,因為今後購買凈值型產品時要考慮到盈虧浮動與手續費因素,所以千萬別跟買股票似的追漲殺跌來回折騰,保持耐心低買高賣為上策。

另外是投資時要做到冷靜和理性,培養自己購買理財產品自負盈虧的意識,能夠承受一定時期或額度內的虧損,同時對超高收益現象有所警惕,千萬不要盲信其他人,不跟風不隨大流。

最後還是要提一句,即便在銀行里買理財產品,也要謹防「飛單」現象發生,確保自己買的產品是銀行發售的相對而言安全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焦慮過度的13個表現,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槍?
你命中注定的守護石是哪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