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文 | 小樹媽媽

朋友圈裡有不少人都在轉發一條視頻,是父親在馬路上,掌摑6、7歲女兒的畫面:

從視頻里可以看出來,父親把女兒逼退到一個車邊的角落,用手不停的對著女兒的頭扇巴掌。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小姑娘幾次被打得頭撞到旁邊的車上,來不及捂住臉頰,不斷對著爸爸擺手求饒。

父親對女兒的哭求無動於衷,又出手重重的打了孩子好幾下。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周圍有些好心的路人看不過去,勸說這位父親不要這樣,父親對女兒說讓她回家。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小姑娘明顯是被打得害怕了,哭著直接往馬路中間跑,躲避自己的爸爸。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這一幕真是讓人揪心,還好當時路上車輛行駛速度不快,否則孩子直接衝到馬路上多危險,萬一出點什麼事情,後果不堪設想。

事後經過調查,父親表示說是因為最近這幾天煩心事太多,而且當天參加自己長子的婚禮喝了酒,原本說好要當花童的女兒臨時反悔,才讓他怒氣爆發。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樣,起因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無論是女兒真的調皮還是父親心煩加上喝酒,都不能成為當街暴打女兒的理由。

孩子才只有6、7歲,即使需要管教,也不應該是用這種方式。

做父母的如果都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又怎麼能夠指望孩子控制好情緒,做個乖乖女呢?

01

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

請千萬記得讓自己情緒穩定

跟一位專門從事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的諮詢師聊天時,他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把青少年教育分成10份,家庭教育至少佔5份,學校教育佔2份,社會教育佔3份,對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並不是指家庭必須教會孩子多少知識,它影響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為習慣養成上。

而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是否情緒穩定,對孩子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有位心理諮詢師就說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叫曉敏的姑娘在讀初三,馬上就要中考了,學習壓力本身就很大,但最讓她不開心的,卻是她的父親。

父親經常回出去喝酒,有時候回家會倒頭就睡,有時候則會找茬跟曉敏母親或曉敏爭吵。

有一回曉敏父親又喝多了,曉敏本來想上前去攙扶父親,結果父親一巴掌就打過來,對她說:「你爸爸沒出息,你也沒出息,考不上高中,我看你怎麼辦!」

父母讓孩子好好學習,甚至替孩子感到焦慮,都沒什麼問題。

但父親這樣的壞脾氣,尤其幾乎是在用撒氣的方式跟女兒說學習的事情,小姑娘本來學業壓力就大,心態一下子就崩了。

第二天孩子留了張字條就離家出走,字條上寫:

「我已經長大了,即便媽媽能容忍你喝醉之後的行為,我卻無法承受。我不再是你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的小孩子了……」

我們都說家庭是港灣,但如果父母脾氣不穩定,沒有意識到回家之前,應該忘記自己的不愉快,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而不是隨便對孩子發火,那麼家庭對孩子的吸引力,一定是一點點被吞噬掉的。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神探伽利略》

在孩子小的時候,也許孩子沒有太多的能力去反抗。

可能會由此變得自卑、膽小、不自信、不合群;

也可能默默的把一切記恨在心裡,青春期的時候表現出過度的叛逆、易怒和固執己見。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繃緊一根弦,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最渴望的是尊重和理解;

不要跟孩子去較勁,比誰更委屈,而是要控制好自己,先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再去教育孩子。

02

打罵永遠不是最好的方式

請千萬記得你還有其他選擇

身邊常有些父母會吐槽,不是我想對孩子動手,而是這個孩子真的是太氣人了;然後把孩子的劣跡一一列舉,證明孩子是活該挨揍。

比如不尊重長輩、在馬路上亂跑、故意浪費糧食毀壞物品、欺負其他小朋友,或者像那個被當街掌摑的小姑娘那種,答應好的事情無故反悔鬧脾氣……

好多父母遇到這些情況會很火大,特別是說了幾次孩子還不聽,就只好用打的。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的確是很頑皮。但是平心而論,打罵可能是最快的方式,卻絕對不是最好的方式。

它除了會給孩子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傷害,也會給孩子一種嗓門大、力氣大就有理的認知,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把三個兒子都成功送進名校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曾經介紹過她的育兒秘訣,其中有一條就是絕對禁止體罰。

在他們家,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她會一直跟孩子們談話,直到孩子們接受、認可為止。

她還舉過一個例子,是他們家大兒子8歲的時候,有一回很用心的準備一場學校的漢字測試。

當她問孩子考試成績有沒有下來的時候,孩子回答:「還沒」。

後來偶然在整理孩子背包的時候,她看到了那張皺皺巴巴的考卷,上面寫著70分。

在他們家,「不能說謊」是最基本的家規。所以她就拿著卷子問大兒子,問什麼要說謊,兒子解釋說是因為自己沒考好。

陳美玲的第一反應是給兒子一個擁抱,同時問他:「為什麼你不相信媽媽對你的愛呢?」

然後一直給兒子解釋,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小孩,自己非常非常愛他,沒必要說謊,要相信媽媽;為了隱藏一個謊言,就得撒第二個謊,這樣下去,媽媽和你的心就會越來越遠……

他們一直聊了很久,過程中抱一抱、哭一哭、吃點東西、上個洗手間什麼的,但是整整說了8個小時!

結果是從此之後,母子間的感情更好了,大兒子也不再隱瞞任何事情。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陳美玲

並不是說每個家庭都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都要跟孩子冗長的說道理,但是這份耐心卻值得我們參考。

孩子有的時候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其他的選擇,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是有選擇的。

是選擇打罵,還是選擇去讓孩子從心裡認同我們,往往決定了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和孩子以後面對同樣情況時候的選擇。

03

有些傷害一旦造成

請千萬記得儘早彌補

接觸過一個跟家人關係很疏遠的女孩子,她說小時候父母關係不好,總是吵架。

有一回她要跟媽媽出門,爸爸要她戴一個項鏈,媽媽覺得那個項鏈不好看,不讓她戴。

她當時不敢得罪爸爸,怕爸爸不高興,也比較粘著媽媽,也怕媽媽不高興。

所以就趁媽媽下樓的時候,當著爸爸的面戴著項鏈。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下樓又摘下來,跟媽媽說:「爸爸非讓我戴,你不想讓我戴,那我拿在手裡好不好?」

沒想到媽媽一巴掌打過來,對她吼道:「誰讓你拿下來了?」

也許是因為媽媽生氣女兒成了一個兩面派的人,沒有聽她的話;

也許只是媽媽當時心情不好,沒控制住情緒,總之她為了討好父母絞盡腦汁的結果,就是挨了一巴掌。

她說就是這一件事,她一直記到現在,也是從這件事之後,不願意再粘著媽媽的。

可是爸爸媽媽到現在,誰都不記得這件事情了。

說起來,養育之恩山高海深,如果孩子因為這些傷害而跟父母產生隔閡,似乎是一件挺不孝的事情。

但後來接觸到很多類似的孩子後,才了解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傷害可能真的很深,而孩子們對這種傷害的反應,也更加的尖銳。

因為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當父母有意無意傷害到孩子的時候,也恰恰最能找准弱點。

因為是最親近的人,所以孩子也最在意也最沒有辦法逃離。

很多時候父母可能氣頭上傷到了孩子,事後也有所察覺,但是礙於面子,礙於傳統,礙於不知道怎麼開口等原因,遲遲沒有去給孩子解釋,總是想著孩子沒幾天就會忘記或者孩子長大後就會理解。

可釘子釘過的木板,即使把釘子拔出來,洞痕也無法消除。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生活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或疏遠,也是由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的。

有些傷害一旦發生,沒有及時的疏導,只會在孩子心裡刺得越來越深。

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證,一定會永遠正確,但至少在我們已經意識到的時候,我們是有機會去跟孩子解釋,去彌補我們的過失的。

這對於我們自己,對於孩子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04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幾年

請千萬給孩子好的原生家庭

有個很現實的事情是,我們的孩子,並不會一直留在我們身邊。

無論我們對他多麼好,多麼愛。還是覺得多麼累,多麼辛苦。

到了一個特定的時間,孩子們的羽翼日漸豐滿,他們會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去走他們自己的路。

對於在父母情緒平和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來說,這條路要容易很多。

他們見過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知道與他人健康相處的模式,只要按照本能去選擇,就可以接近幸福。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有沒有出息,看父母脾氣就知道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對於在父母情緒波動很大,脾氣時好時壞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來說,這條路則充滿荊棘。

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甄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要努力去克制自己從小耳濡目染的出口傷人的習慣,要去拚命踢開那種凡事猶豫懷疑,不敢輕下判斷的恐懼,要去艱難的說服自己相信愛與美好。

這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太殘忍,太不公的事情。

所以,趁著我們還能參與孩子的成長,請千萬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原生家庭。

盡量情緒穩定,脾氣平和,父母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給孩子的未來鋪路。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生二胎可以,但不要連累老人!
做父母可以孩子氣,但不要活得像孩子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