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六波羅蜜」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六波羅蜜」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六波羅蜜」

這是一般說法,「六度」也叫「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項是「一切功德之本」。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這六種。這六種第一個是「布施」,教我們放下,離開一切貪染。「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干,才有效果。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般人修行大概就是為了這個。

為什麼修布施?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為這個。為這個不能叫「一切功德之本」,這是世法。那佛法呢?佛法比這個高,佛法布施,布施是對貪慾說的,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佔有這些念頭,這叫「布施」,那真的是「一切功德之本」,徹底放下了。「布施」就是「看破」、「放下」。前面說得很多。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六波羅蜜」

「持戒。」「持戒」怎麼持法?根本大戒乾淨了,一切都乾淨。「根本大戒」是什麼?就佛法來說——「十善業道」,根本大戒,分「身口意」。

「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德本。

「口」的德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兩舌」是挑拔是非。這四種過失遠離了,沒有了,這人口有德,口業有德。意業」有三種——「不貪、不嗔、不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嗔恚,不愚痴是什麼?不迷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六波羅蜜」

「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金剛般若」,所以他心是定的。

我們今天被這些假相欺騙了,心不定,總是牽掛著。牽掛著什麼?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典上千言萬語提醒我們,這些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雖然熟悉,沒做到、沒在意,沒在意就是沒放在心上。什麼原因?對於佛說,雖然說得這麼多,總是模稜兩可,沒有真正透徹明了它,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聽了沒有?聽了,沒想到要做,當然你做不到;如果你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與禪心 的精彩文章:

劉素雲老師:佛牌、佛像、咒輪,可否晝夜掛在身上?
佛教故事|歡喜心也是布施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