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當道醫學:《黃帝內經》脈法人迎侯六腑機理解密

武當道醫學:《黃帝內經》脈法人迎侯六腑機理解密

最近一年許多朋友與學員推薦一篇關於內經人迎診脈部位的文章給我看,我記得名字大約是:秘而不宣的人迎氣口脈法。本來看了後我是一笑了之,沒有當回事,但是問的人多了,就有必要好好給大家解釋下這裡面的疑問,同時為《黃帝內經》上古中醫正本清源,以免大眾看了這篇謬論後對內經產生誤解。

在內經里,脈法主要分為兩大體系,一個為人迎脈口陰陽雙診脈法,《素問》與《靈樞》都有一些詳細篇章專門講述,其中最為詳細的是《靈樞》第九終始篇。還有就是三部九候脈法,以下我會就這兩種體系的診脈原理進行闡述。

關於人迎脈口陰陽雙診脈法,內經裡面是以人迎侯六腑,而六腑為天,六腑為陽;以脈口侯五臟,而五臟為地,五臟為陰。「終始者,經脈為紀,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天道畢矣。」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是天地陰陽二氣交合而生的,而身體的陰陽二氣之運動升降出入皆效法天地四時陰陽二氣之運動。而人的天道就是六腑,地道就是五臟,天道與地道各有其位,天在上在外,地在下在內,分別位於兩個不同的空間,天地者,萬物之上下。那麼人體的天地就是屬於天的六腑,屬於地的五臟,而侯六腑為天的診脈地方就是我們身體頭頸部屬於胃經的人迎穴這個地方。為什麼在這個地方侯六腑的經氣盛衰與疾病呢?因為頭部為人體的天位,頭為首為天,乾為頭為天,而頭為清陽之府,六陽之氣皆交合於頭,以頭為人體的天部,所以六腑六陽的經氣皆運行上注頭部,頭為諸陽之會,陽氣在天的空間運行,所以在頭頸天部診察六腑六陽之氣的盛衰。而內經中胃為六腑之大主,與脾土互為陰陽表裡,脾為地為五臟諸陰之母,那麼胃與脾互為陰陽夫妻,而胃必然為天道,天道與脾土的地道陰陽相配也。所以能在頭部的胃經部位侯屬於天道的六腑之氣的盛衰與疾病,這個絕對是符合人體陰陽二氣的分布的。我們學習中醫的,一定要了解我們人體是如何與天地之道相合一的,這樣就不會對內經有所迷惑。

而在我先提到的《密而不宣的人迎氣口脈法》裡面,卻說內經的這個侯六腑的部位是錯誤的,不正確的,不合臨床,所以這套脈法沒有流傳下來。這裡面一個主要觀點是認為人體的頸動脈其寬度要大於人體手臂的橈動脈,那麼人迎頸動脈與脈口橈動脈對比先天就有大小,所以沒有辦法對比,因為頸動脈本身大橈動脈,並且是一直大橈動脈。看到這,我就呵呵了,我想這位仁兄一定是學習西醫的,擅長以西醫思維去理解中醫道理。首先,我們中醫的脈診從人迎脈口診斷的是什麼信息?到底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脈管的粗細還是脈管裡面陰陽氣血的波動盛衰。動脈是有擴張伸縮彈性的,當血脈裡面氣血充盛的時候,我們診察的脈體搏動就是盛大有力的,比如夏季的洪脈或者實脈,又或者多氣少血的大脈;如果我們身體里的氣血不足,陽氣虧虛的時候,脈搏往往是沉小細弱,甚者會出現脈口寸部無脈,那麼當出現沉弱細小脈 的時候,我們能說是這個血管本體是很細很窄的嗎?如果說脈口寸部拿不到脈呢?我們能說這個寸部的血脈不存在了嗎不翼而飛了嗎?所以,我們中醫診斷的是血脈裡面氣血流動的時候,氣血對脈管造成的大小緩急滑澀、浮沉遲數弦結等脈象波動特徵,而不是對比解剖學意義上的脈體粗細。人體的脈波是隨著人體正氣與氣血的虛實升降、疾病邪氣的盛衰而隨時變動的,所以才有了臨床上的28脈之不同。前一個小時脈象可能是洪大有力,經過治療後,後一個小時可能脈體會回歸正常,你不能說前一個小時脈的本體很粗大,而後一個小時脈就減肥成功變纖細了,我們不能這樣去理解中醫的脈象。如果人死之後,人體之內沒有這個活潑潑的經脈之氣血陰陽的運動,我們還能診脈嗎?這個時候脈體粗細倒是還在,但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脈裡面已經沒有經脈之氣運行,而脈管是靜止不動的,根本感覺不到脈的跳動。所以,我們中醫診斷人迎與脈口的經氣能量波動,而不是血管,而血管動態中的粗細是裡面的經氣運行、氣血盛衰決定的,所以才能通過人迎侯六腑的氣血盛衰、六陽經的升降;而在脈口侯五髒的氣血盛衰,五臟六陰經的升降。

而在正常情況下,人迎與脈口的力量大小與寬度是「人迎脈口若引繩」,就是說正常的人,人迎脈與脈口脈是大小一致,如同一根繩子在陰陽兩邊往來一樣。但內經裡面說:春夏人迎略大於脈口,秋冬脈口略大於人迎。因為春夏陽氣從里出表,在表氣血盛,在里相對不足,所以侯表的人迎脈會氣血盛而略大脈口;而秋冬的時候陽氣由表入里,在表的氣血大多進入五臟之里,所以侯里的脈口脈略大於人迎。這個是符合人體四季的氣血出入特徵的,可見脈體的大小盛衰和氣血運行有關,如果脈裡面沒有氣血波動,哪來的侯脈呢?而事實在武當道醫祝華英道長近五十年而我二十年臨床中,發現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患者都存在人迎小於脈口的病脈,有時是左側人迎小於脈口,有時是右側,有時是左右雙側都小於脈口,尤其是表陽不足的患者,因為人迎是侯在表六腑經氣的地方。有些患者人迎脈甚者弱到指下不易覺察,對於這樣患者,及其容易出現頭部嚴重性疾病,比如腦梗中風、腦缺血、頭部麻木等疾病。

所以在我們沒有了解內經中醫思維之前,不可妄自菲薄,說內經里的理論是錯誤的,說古人不懂科學,我們這個時代倒是很科學,但是我們這個自認為懂科學的時代卻無法真正找到經脈的本質是什麼,只能間接證實有經脈體系的存在,有穴位的存在,而針刺按摩穴位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治療幫助。這說明古代的聖人科學是超前的,是我們現代科學還沒有企及的高層次的真正科學。古人修真內證外求,打開我們內在的智慧之眼,認識我們身體內的無窮隱秘;從心眼內通天地萬物,不出戶,知天下,知曉天地萬物玄機,方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無上瑰寶中醫學,所以我們應該抱有古人的探索精神,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坐井觀天。

脈口侯五臟,五臟為地,所以在太陰層面可以診斷我們身體五髒的氣血陰陽盛衰與疾病。六腑之氣稟受於天,五臟之氣稟受於地,地為諸陰之母,位中而生四方,故可從太陰診斷五臟之陰。本身診斷五臟經氣需要從太陰脾土診斷,但是手太陰肺經為月,古人說:月為太陰脾土之精,所以在肺經上去診斷五臟之氣的盛衰。我們看脾經的原穴為太白穴,就知道脾土的精華在太白肺金,肺為月,晚上大地為月之陰氣所主,而月亮繞地球而運動,正好與白晝的六腑陽氣在天相對。這個是人以天地之氣生,分別以人迎之天部侯六腑、脈口之地部侯五髒的原因所在。

至於內經的三部九候為什麼在內經裡面也很重要,我們看看人體的動脈循行就知道為什麼了。

武當道醫學:《黃帝內經》脈法人迎侯六腑機理解密

人體從心臟共分出五道大動脈,兩道從頸部左右上頭以配天以侯六腑氣血虛實;兩道動脈進入左右雙臂為橈動脈太陰肺經侯五臟之虛實(肺為五臟之天),這個是人迎脈口脈法陰陽雙診。如果人迎脈口陰陽兩邊平和而診斷不出疾病所在,那麼還需要診斷從心出來的向下的腹腔大動脈,這條大動脈進入腹腔與左右下肢地部,則可以在足部的趺陽脈、太溪脈去診斷。這個是《傷寒論》序言所說有些醫家診脈,是人迎脈口,趺陽三部不參,只診斷脈口一處而已,這樣是不全面的診斷。因為三部九候脈進入頭部的分三個地方診斷,進入手部的也分三個地方診斷,進入足部的也分三個地方診斷。心臟分別給人體左右兩側分布三道大動脈,正好對應天地人三部,每一部再分三侯,是為九侯。兩臂的動脈進入橈動脈,只能診斷人體三分之一的情況,而上頭與下肢的動脈與雙臂的沒有交集,是分別下行下行的,只有分別診斷,才能得知整個人體五臟六腑周身的氣血盛衰與分布周流情況。 所以才有了三部九候這個脈法體系,但是這個脈法人體左右最少得診斷十八處,比較複雜。而我們在臨床上,如果侯頸部人迎與脈口不能診斷出病因,則還需要再診斷頭部的三個地方與足部的動脈波動,才能得出疾病所在。但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可以從人迎脈口陰陽兩面,對比一倍二倍三倍或一倍而躁兩倍而躁三倍而躁,而診斷出陰陽偏差的。

作者:道醫傳承人-祝玄沖


「最後10個名額」跟師道醫祝華英修上古失傳之陰陽雙診脈法

中醫家 2018-06-05 10:06:08

本學習班學員只需要具備中醫的基礎知識即可進入系統學習,一旦入門就可以直接用十二經脈學說進行各種疾患的診斷,確定對症的治療方案,從而在臨床中發揮極佳療效。


活動詳情介紹

活動時間:2018-06-23 08:00至2018-06-27 18:00

活動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諮詢電話:13823327712

報名截止於2018-06-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細火熬湯易傷腎
妊娠病常用辨治方法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