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朔和劉震雲,兩個不同民族作家體現的不同個性

王朔和劉震雲,兩個不同民族作家體現的不同個性

今年3月26日,我們曾發文章《王朔:我是韃子,我怕誰?》,專文介紹了滿族作家,完顏氏王朔。

王朔是旗人出生,旗人就是天生的戰士民族,生下就是軍人的料。

他是在軍隊大院長大,跟小夥伴兒們混大的。跟外面不一樣,這幫大院孩子,從小玩兒的都是軍事遊戲,連撲克牌打得都是軍事撲克。書呢,讀軍事電報,讀《張國燾回憶錄》《丘吉爾回憶錄》,電影看軍教片《奇襲》。打架,家常便飯,受了欺負,必須找機會打回來。王朔的攻擊性和戰鬥性,早在那個時候就形成了。他成為的性格,帶著就是旗人的性格,這是其他人想裝都裝不出來的。

1979年高中畢業,王朔去青島當了海軍。成為地地道道的軍人。

復原後,他打算考大學,打算學文科練文筆,就開始寫作。但那時找工作,只找到一個藥店,當了推銷員。

1985年2月,《當代》雜誌公布了上一年度當代小說評選名單,最末尾有個不甚起眼的名字,王朔。獲獎作品,《空中小姐》。拿的是新人新作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他真的走上了當作家的道路。

1991年,整個中國的大街小巷都在循環播放「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忘恩負義的王滬生和賢惠得令人氣憤的劉慧芳成為千家萬戶的舌尖熱議;33歲的王朔風頭無人可及,正以每年N部暢銷小說的絕殺之姿橫掃文壇。

劉震雲呢,河南新鄉人,是一位典型的中原人。要說經歷,劉震雲也從過軍,後來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他是當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狀元。其後的人生非常順利,一直進的體制內正規單位,成為一名作家。

帶著《一地雞毛》來了。劈頭一句,「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拉開了一個貌似瑣碎庸常實則深切入骨的故事序幕,也拉開了一個新寫實時代。

首發在1991年1月號《小說界》上的這部小說,無縫對接了池莉早在1987年面世的《煩惱人生》,成為席捲文壇浪潮的「新寫實主義」繞不開的代表作。小林這個隨波逐流漸漸被生活磨平了意氣弄丟了抱負的小公務員,因為太寫真太有你有我,當仁不讓地扛起了「新寫實」的旗幡!

《塔鋪》《新兵連》《單位》《官場》《故鄉天下黃花》《溫故一九四二》《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雲的小說,如果你一本都沒讀過,建議您先讀幾本,我想,只要讀了,大部分人是被其吸引。你不會理解崔永元的難過和憤怒。在崔永元的好作家排行榜上,劉震雲位列前四,前三人是錢鍾書、汪曾祺、阿城。當年小崔出書,特意請阿城和劉震雲作序,可見看重在意。

劉震雲,北大中文系78級才子,每一部小說都撕開現實一種,始終以零度寫作的冷峻對待過眼的生活,避虛就實,不躲閃不粉飾,並把河南式幽默推向了一個新中文高度,字字平實卻處處洞明。

王朔和劉震雲,兩個人民族不同,成長的途徑不同。最後都成為有名的作家。

但確實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王朔,有人說他有點痞,甚至有點流氓霸道作風。喜歡他風格的人,為他瘋狂。他又不與正規氣氛不同。他不受約束,不向傳統勢力低頭。愛誰誰。真的典型的滿洲人脾氣,直。

而劉震雲,雖評判現實主義,但與傳統勢力妥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油腔滑調的媚俗者,成為劉震雲兩個標籤。

崔永元說,作家應該和良知站在一起。

而現在,資本面前,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清醒地知道筆墨運開之後的傷害,但虛與委蛇、聲東擊西,徹底激怒了當事人。

錢這個試金石,實在太能異化人心了。它讓人食味知髓、欲罷不能,最終成為兩面人。

2017年7月1日,劉震云為北大畢業生做了一場題為《我們民族最缺的是笨人》的主題演講。演講很精彩,在北大精神的傳承上將心比心、切中肯綮。最後送了師妹師弟兩句話:種樹要種松樹,做人要做劉麻子;舉起你們手裡的探照燈,照亮我外祖母沒工夫直腰的麥田。劉麻子和外祖母都是村子裡肯下笨功夫的聰明人,劉震雲對他們保持了發自內心的尊敬,但他自己,到底還是成了一個左右逢源的滑頭。

劉震雲,什麼道理都懂,聰明的很。但正因為太聰明,所以失去了自我,不會有什麼他自己需要堅持的東西。

他的朋友,比他更早涉足影視圈、稱自己為「真小人」的王朔做到了。王朔為堅持自己的原則,即對金錢、名譽、地位都不感興趣。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他改變他的原則。

王朔很窮,窮到需要前女友幫襯買房安居的地步,但他忠於自我,寧肯留一個落魄的背影任江湖嘲笑,也不肯交付驕傲換取富貴。

王朔和別的作家不同,馮氏風格就是他當年手把手真傳出來的,只要他肯,機會大把。在最容易組團發大財的時代,他卻主動屏蔽了圈子,「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忠於自我是有代價的,它意味著你得耐住孤獨,忍住寂寞,不怕受窮,心無旁騖。

2013年,擱筆已久的王朔,替摯友梁左整理再版了《笑忘書》,這是梁左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

干這活,動感情費心神,無名無利。

他說,梁左本不該被遺忘啊!

有媒體曾用這樣的標題形容梁左的影響力:如果中國喜劇圈是一部《教父》,那麼梁左就是馬龍白蘭度。

王朔、劉震雲、馮小剛、葛優、英達、姜昆、馬未都、陳佩斯、梁天、梁歡……皆為當年跟隨梁左走上影視之路的獲益人。

只有王朔一次次出手。

他把想念化作了行動:「我們都曾從他的生命中獲益。現在市面上已經不見梁左的文字了,而我們還活得或興高采烈或名利雙收,想起他就坐立不安。對一個寫字者最好的紀念,無非是讓他在文字里永生吧。」

別人忙著對賭沖高,從一個金錢高地向又一個財富巔峰躍進,王朔卻遠離熱鬧,在一個離錢大老遠的角落,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兒,自在自甘。

在劉震雲的參照下,才讀懂了王朔的可貴!

人生兩境界:一為知道,一為知足。知道,讓人活得明白;知足,讓人活得平淡。

王朔、劉震雲走的人生不同的路。

人生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去珍惜。要按自己正確方式去生活。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戰狼3開拍在即,看看有哪些大腕加盟參演?
旗人女子不裹足,但只有這時被迫裹足,看了讓人心酸!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