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晉以來的書法進步多虧了這位皇上

魏晉以來的書法進步多虧了這位皇上

魏晉以來的書法進步多虧了這位皇上

我們知道,在魏晉時期,中國書法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革,特別是自王羲之以來,人們在不斷追求"自然"、"天然"、"工巧"、"今妍"等屬性的藝術審美特徵,如果說王羲之的書法以"工巧"、"精熟"為時代符號的話,那麼,王獻之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以"妙有餘姿"的藝術表現力拉開了那個時期的書法序幕,也開啟了草書藝術的書寫新境地,後來繼羊欣、王僧虔等人對時人書法的中肯評述,也帶動了書法審美走向了一個認識的新高度。

但是,時代總是向前發展的,藝術也要當隨時代。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是"竟陵八友"之一,博學能文,在文學、音樂、書法等領域也有自己的建樹。他在忙於朝事後,致力於對文化的研究,重儒立學,在書法方面,他不滿足於前人對"二王"書法的推崇,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兩漢以前的書法認識上,提出了"巧趣精細"的藝術觀點,他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說到:

"字外之奇,文所不書。世之學者宗"二王",元常逸跡,曾不睥睨。羲之有過人之論,後生遂爾雷同。元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眾說。張芝、鍾繇,巧趣精細,殆同機神。肥瘦古今,豈易致意。真跡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學鍾書,勢巧形密,及其獨運,意疏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不迨元常。學子敬者如畫虎也,學元常者如畫龍也。"

蕭衍認為張芝和鍾繇的書法"巧趣精細",要勝過王羲之,並說王羲之學習鍾繇的書法,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勢巧形密"、"意疏字緩",這些都不如鍾繇的"巧趣精細",他建議人們在學習書法時,要向古人學習,"學子敬者如畫虎也,學元常者如畫龍也",就是強調書法從古人處可學得更有價值的東西。

蕭衍作為一位皇上,在位40餘年,但他對文化,特別是對書法的研究和推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其影響力和號召力是其他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在那些動蕩不安的年代,書法頑強的生命力在歷史的潮流中始終煥發出絢麗的色彩,成為中國文化的不斷強盛的標誌。

聲明:本圖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微信公眾平台原創,作者:郭宗吾。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用真情書寫人生的書法家謝福德
學習草書書法,這些知識不可不知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