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訪天平對針,途聽古墓故事

尋訪天平對針,途聽古墓故事

●左右對稱的兩座山嶺各栽種了樹木,中間無遮擋物,因形像天平(一種衡器),中間為天平的對針,故此地叫天平對針山

聽說在今白坭村與東升村交界處,有一座巴水嶺(土名為天平對針),山上有一座古墓,安葬著一位張姓大官,墓的碑文是由花縣名人駱秉章手書。上世紀60年代前後,曾有多個盜墓者前來詭探,甚至有人親眼見到盜墓者把一籮筐的綾羅綢緞給搬走,此事在當地傳得沸沸揚揚。

我們在赤坭鎮東升村採風時,偶然提及村後山的天平對針古墓一事,村民鍾先生篤定地說小時候已見過這座古墓,當時學校曾組織到此參觀。他說古墓的建築十分龐大,有兩條大圓柱,數塊大石碑,地面鋪滿麻石。

帶著對古墓探秘的興緻,在我們熱情相邀下,鍾先生決定帶領我們一行人前往巴水嶺 ,尋找這座塵封已久的古墓。

●尋訪古墓中的我們

這座山每年也就只有清明節期間,當地掃墓的村民會上來一趟。由於平常沒人走,山路早已被密密麻麻的草叢覆蓋。鍾先生隱約記得古墓的方位,於是我們一路砍草,一路踏著草堆前行,尤顯艱辛。

●山下的低洼地

山路雖不陡峭,但一路滿是滑動的碎石砂礫,期間我們也有人員摔跤數次。不得驚嘆,在當時缺乏機器的輔助下,修築者是如何將這些巨大的麻石運送到此。村民說山下有一低洼地,每年4-5月期間,村旁九曲河支流的河水發大水時,河水也會匯流至此。至今,我們在山腳下仍能看到這個填滿水的低洼地。據傳,當時修築者便是藉助這個有利條件,先在河旁製作好古墓的大圓柱、石碑、麻石等,待發大水期間便將它們放在木板上,一一順著水流運送到山下。而在山腳到墳地之間的地上,他們用木柱架起一條橋,逐一鋪排木板,通過人力將它們順著木板拉到墳地去。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修築者雇請附近村民協助,此事便流傳至今。

歷經數小時的披荊斬棘,我們發現了古墓的一些蛛絲馬跡。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古墓立在「天平對針」的對針位置。而此刻在我們站立的位置往南遠眺,能明顯看出「對針」的地形。驟眼一看,這裡雖然雜草叢生,但是是唯一沒有種植樹木的地帶。據民間說法,一般墓地附近都不會種植樹木,因為種了也會被掃墓者砍掉。因此,村民斷定,古墓就在這裡。

我們繞了好幾趟才深入到草叢中,將雜草扒開的同時,神秘的面紗也被我們揭曉。此地的的確確就是村民常說的天平對針中的古墓。

●嚮導在尋找古墓

眼見古墓有一個被挖的洞穴,深2米,裡頭已空置。洞穴右旁並列矗立著兩座碑石,其中一個碑文已被撬走,另外一個碑文也被腐蝕得看不清內容。推測這是一對夫婦的同葬之墓。古墓已被盜墓者摧毀不堪,裡頭布滿坑坑窪窪的洞,丟棄的殘碑亦撒落四周。完全不像傳說中那氣勢恢宏的架勢。

●散落四周的殘碑

●古墓中的洞穴

據說,這座古墓的主人並非花縣人,而是南海佛山的一位張姓大官。地理先生認為此位於天平對針的正中,乃屬風水寶地。於是張姓後人便將他夫婦二人合葬於此。清朝的時候,每年有200多名張姓後人坐船抵達九曲河白坭渡頭登岸,提著各類祭品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上山祭祀,場面之盛大,惹來不少村民圍觀。或許朝代更替,後人輾轉各地,建國後此墓已無人問津。

●被荒草藤蔓覆蓋的墓碑

鍾先生的爺爺,民國時期曾到此山放羊,親眼目睹墓地兩旁矗有大圓柱,中間橫架一條大麻石,兩旁還配有兩隻石獅子雕像坐鎮,整個墓地均鋪滿麻石。後來古墓的石獅子被盜,亦有人謠傳被盜者們將石獅子放置家中後,莫名遭遇厄運。此後,再也沒人見過或提及這對石獅子的去處。

今天能尋覓到早已被封存的天平對針古墓,且途聽當中的數個故事,我們總算不枉此行。

究竟古墓主人何誰人也?請待揭分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哉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言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