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武宗為何不想當皇帝,他雖然聰明,卻不是做皇帝的合格人選

明武宗為何不想當皇帝,他雖然聰明,卻不是做皇帝的合格人選

人物誌:不願意做皇帝的明武宗

受許多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看到裡面的皇帝權利無邊無際,一副對臣民頤指氣使的架勢,對皇帝這個職業很是羨慕,不由得心嚮往之。其實做皇帝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縱觀明代近三百年歷史,起碼有一位皇帝他根本就不想做這個皇帝。

皇帝是天下最幸福的職業,這是天下流傳最廣的謬誤之一。如果反過來說,也許離事實更近一些。自出生以來,朱厚照一直忍受著這個職業。在他看來,太和殿那個寬大的紫檀木寶座,簡直就是一座特殊的刑具。

與我們想像的皇帝可以隨心所欲不同,皇帝是整個帝國機器上最重要,也是運轉最為規律的零件。他的日常生活套在由一整套任務、慣例、禮儀組成的重軛之下,如同一架刻板的時鐘,每月、每天、甚至每個時辰,需要做什麼,都有嚴格的日程規定。皇帝的主要社會責任之一,就是出席並主持一個又一個複雜莊重的典禮,祭天、祭地、祈谷、祭太廟、祭社稷、謁陵、冊封、封賞……這些典禮都是歷代相沿,日期、形式、程序都有嚴格規定,不得有任何變化,比如每年元旦詣奉先殿、祭祖,到後宮向兩宮皇太后祝賀、御皇極殿受百官朝賀,在乾清宮開筆,寫「正大光明」。正月間祭太廟、祈谷、宴外藩、宴近支宗族、宴廷臣,二月則有祭社稷、行耕田禮、開經筵……所有這些我們在今天看來假模假式矯揉造作形式浩大勞民傷財的典禮,在那個時代的人看來都是意義絕對重大,關係到天理人心,關係到天下治亂,所以這些規模巨大為時長久的活動,皇帝自始至終都應該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在祭壇上一站就是幾個時辰。平心而論,這是一個不輕的體力活兒,要求有不平常的耐心。從這一點看,做皇帝實在不是那麼容易。

明武宗為何不想當皇帝,他雖然聰明,卻不是做皇帝的合格人選

隆重的祭祖形式

皇帝就是大明社會這座金字塔的寶頂,是禮儀和秩序的象徵,圍繞皇帝所制定的種種煩瑣而嚴格的禮儀制度都體現了神聖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就以穿衣服為例,宮內建立一種專門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每季、每月、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嚴格的日程規定,絲毫不得紊亂。甚至一天之內,皇帝也必須換三次以上衣服:上朝要穿朝服、下朝要換常服、就寢前要穿寢服……

吃飯也不能隨心所欲。吃飯的時間、地點都有祖制明確規定,後世皇帝不得擅自更改。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每次傳膳,都要按皇帝儀制,上菜近百種,雖然大部分菜皇帝根本不動,但是也必須擺上。為了防止近侍掌握皇帝飲食規律不利安全,祖宗規定,每種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甚至連睡覺也沒有自由。皇帝到哪個宮中就寢,都會有尚寢局事先安排。就寢程式,也有嚴格規定,比如妃子必須從皇帝的腳下爬進被裡,接受皇帝的寵「幸」。「幸」到規定時間,比如說三十分鐘,門外值守的太監就會高聲喊喝:「請萬歲爺節勞」。這也是祖制所定,為的是防止皇帝縱慾過度,傷了身子,耽誤第二天日理萬機。

在一定意義上說,皇帝簡直就是世上最可憐的囚徒,他的刑期是無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皇帝這個位置,它的最佳人選應該具有超人的耐性和自制力。最好性格內向,反應遲鈍,或者年紀已長,血氣已定。

明武宗為何不想當皇帝,他雖然聰明,卻不是做皇帝的合格人選

明武宗朱厚照朝服圖

很不幸,除了血統以外,不論從哪方面看,朱厚照都不是皇帝的恰當人選。

朱厚照天姿十分聰明,這有多種材料可以證明。

但是,上天賦予他的是多血質性格:活潑好動、反應敏捷,但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興趣和情緒多變,這樣的人最難忍受按部就班的刻板生活。對於皇帝這項工作來說,這種性格無疑是最不適合的。

而後天教育又強化了他的性格缺陷。

鳳子龍孫們接受的當然是最好的教養,這是多數人頭腦中的另一個謬見。事實幾乎恰恰與之相反,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衡量,大明王朝的皇子們所處的,是帝國內最惡劣的教養環境。

皇子當然都是被溺愛的,而大明開國以來最尊貴的皇子朱厚照受到的溺愛比別人又深了一層。半歲的太子受到了天下最為精心的照顧。他是在一種絕對順從、縱容的氛圍中長大的。他擁有上百名的保姆、太監、差役為他服務。他們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盡量順從他的任何一個要求,不管這一要求是合理的還是乖戾的。他一啼哭,他們都會如臨大難;他破涕一笑,他們才如釋重負。

對於明朝人來說,皇族的優越即在於不受限制地享樂的權力。皇子越被照顧,得到越多的物質享受,就越為幸福。他們根本不懂兒童期受到一定的約束和訓練對一個人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重要性。由於永遠處於關心和溺愛的中心,由於所有的要求都會得到毫不延遲的滿足,這個孩子的人格基部不可避免地埋植下了種種重大缺陷:他極端任性,想要什麼就必須得到什麼。他想到一種玩具,整個東宮都要連夜出動,去給他尋找。他耐挫能力極低,不能接受任何挫折。他的十多個乳母輪流休息,二十四小時值班,以備他什麼時候想吃奶就吃。他自私,永遠以自我為中心,不知為他人著想。剛剛學會射箭,他就發明了一種遊戲:用小箭專射太監的屁股,看著他們痛得齜牙咧嘴他高興得手舞足蹈。似乎太監的屁股與他的屁股不同,天生就是用來被射著玩的。

與過於寬鬆隨意的家庭教育比起來,突如其來的學校教育又過於嚴格刻板。太子的教育關乎國家根本,因而受到了大明帝國空前的重視和關注。傳統的啟蒙教育是反人性的,而傳統的帝王教育則更是令人窒息,它由雙重沉重構成:第一,它由一系列刻板的規矩連綴而成。為了昭示太子讀書的重要性,大明王朝為太子上學制定了一套煩瑣嚴格的禮儀:每天早九時,太子的侍衛接班站好後,太子出閣,講官們行四拜禮後,鴻臚寺官請太子升文華殿,由執事官引導升座。待太子坐好,鴻臚寺官宣布進講開始,一名講官從東班出,另一名講官從西班出,到講案前並立叩頭。展書官上前給他打開書本,東班講官到講案前報告今天講四書中的某一部,西班講官報告講經史中的某一部……還沒有正式開講,這些煩瑣的儀式就需要太子規規矩矩在座位上枯坐半小時。第二,它由一系列沉重的功課組成。因為太子身份的特殊,所以給他準備的功課也遠比一般兒童要重。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歷代皇帝聖訓、歷代通鑒纂要、天下地理形勢等內容(李洵《正德皇帝大傳》)。這些內容,一個成年人也不見得能感興趣,更何況一個七歲的孩子。

明武宗為何不想當皇帝,他雖然聰明,卻不是做皇帝的合格人選

明武宗的電視劇形象

我們可以想像原本無拘無束的太子突然被套進這樣沉重的「籠頭」的感覺。要把那些佶屈聱牙的完全不解其義的漢字一個個強行塞進大腦,對太子來說,無異於一種精神酷刑。從開學第一天到最終停止學業,他幾乎沒有一天對學習產生過真正的興趣。在老師們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誘、軟磨硬泡下,他有時候會勉勉強強學上一會兒,不過更多的時候卻是拖延、哭鬧、逃席和以打瞌睡為主要形式的消極反抗。七年的學習生活就是七年的與書本的鬥爭史。面對這樣的特殊學生,那些博學多才的老師們還真是老虎吃刺蝟,無法下口。他們既無法用打手板之類的手段來對付這位尊貴的學生,也想不到用更為生動有趣的教育方式來啟發太子的學習興趣。他們一切努力的結果只是使朱厚照離書本越來越遠。七年的教育下來,他連一本《論語》還沒有讀完,至於什麼《大學衍義》、《歷代通鑒纂要》更不用提了。按照傳統社會的教育標準,太子的教育也就剛剛達到小學畢業水平。

當然,整整七年間,太子所做的事不是僅僅背下了半部《論語》。上課時間越是難熬,放學後的遊戲就越是快樂。在課堂上他是一隻病懨懨的病貓,回到自己的寢宮他立刻變成了活蹦亂跳的小老虎。一分一秒地熬到下課,他立馬投入遊戲當中,踢球馴豹,熬鷹走馬,花樣翻新。他的遊戲排場越來越大,帶領太監玩戰鬥遊戲,動不動就組織起上千人的隊伍,喊殺震天,鼙鼓動地,幾乎把一座東宮翻個底朝天。父親後期荒怠政務,整日飲酒聽戲,顧不上對朱厚照的教育,太子的遊戲也就越來越沒有節制,經常是夜以繼日,秉燭夜玩,一鬧就鬧個通宵,第二天到課堂上去打瞌睡。傳統教育之所以採用蠻不講理的填鴨式,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磨去孩子身上的活力和「火氣」,使他們變得少年老成,按部就班。可是,在朱厚照身上,這種意圖產生了相反的效果。他的頑皮好動、強項任性不但沒有一絲收斂,反而愈演愈烈。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太子登基,將會給帝國政治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李治為何非得殺了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因為受到褚遂良的牽連
韓信為何不肯背漢?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命運,會有怎樣的反應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