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上五大叛變將軍,雖叛國投敵,但讓人生不起丁點恨意

中國史上五大叛變將軍,雖叛國投敵,但讓人生不起丁點恨意

「叛徒」是一個讓人咬牙切齒的詞,但偏偏就有那麼五個人,他們投降了敵軍,卻反讓人心生憐憫。

王繼忠

王繼忠的父親是北宋太宗時期的一名軍事將領,但王繼忠年幼喪父,隨後他繼承了父親的差事,在王府效力,常年侍奉宋真宗左右,因而深得真宗信任。在宋真宗即位後的第六年,遼國率數萬大軍南侵,王繼忠奉命率部迎擊,經過一番血戰兵敗被俘。聽到消息後的宋真宗大悲,以為痛失愛將,命人優撫王繼忠家眷,並給他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其實王繼忠並沒有死,而是被遼國招撫為臣,第二年遼國欲與大宋議和,王繼忠為此在遼國上下奔走,並受命書寫議和奏表。宋真宗得知後大喜,批准了議和,從此宋遼息兵,南北在王繼忠的力促下迎來了和平。

黃權

黃權是三國時期的一名郡吏,早期在劉璋手下為官。劉備入主益州後,被封為「偏將軍」,雖然是個雜牌將軍,但他仍然為劉備竭誠效力。後關羽被吳軍斬殺,劉備悲愴不止,欲傾全國之力伐吳,黃權見劉備意氣用事,前去勸阻,無奈劉備執意伐吳,並派黃權任鎮北將軍,主要任務是防止魏國偷襲。而後劉備被火燒連營後,伐吳計劃破產,吳軍趁勢進攻,黃權返蜀之路被切斷,無奈投降魏軍。劉備得知後深感愧疚,說到:「這都怪我呀。」並下令,勿追究黃權及其家人罪過。

姜維

姜維原是魏國的參軍,因在與蜀軍交戰中,太守對他見死不救。心灰意冷的他投降了諸葛亮,後被諸葛亮委以重任。諸葛亮死後,姜維對偏安一隅的蜀國忠心耿耿,可謂是死而後已。直到大軍壓境,蜀國破亡,姜維仍以詐降保存實力,意圖復國,不幸失敗被殺。

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但因奸臣所害,其父被殺,自己被迫出逃吳國。在吳國的伍子胥投靠了闔閭,並助其登上王位。闔閭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國力蒸蒸日上,最終吳楚交戰,楚國都城被吳軍攻破,伍子胥命人將當初殺死自己父親的楚平王掘墓鞭屍,以報父仇。

李陵

一代名將李陵,在抗擊匈奴的交戰中,因兵力懸殊,經過一番混戰後被俘。被擄去的他視死如歸,毫無畏懼。但長安的漢武帝聽聞李陵被俘投降後,龍顏大怒,下令誅其三族,所有為其求情者均治罪。司馬遷就是因為堅信李陵不會投降,替其說情而被處以宮刑。在匈奴,正醞釀著逃回長安的李陵聽說自己全家被殺後,萬念俱灰,從此生活在匈奴,既不參加匈奴的南下作戰,也不參加匈奴王廷的政事,終老於草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裝逼有風險,歷史上為裝逼獻出生命的三位大哥
青梅煮酒論英雄-與許昌有個約會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