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知人之道

孔子的知人之道

孔子的知人之道

認識他人和認識自己一樣重要。

2500多年前,老子說過,「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樊遲問什麼是智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是「知人」。

可見,老子和孔子兩位聖賢,在「知人」上認識一致:認識別人是智慧。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最初是指作戰,後來拓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先調查研究,了解對方,是待人、做事的前提和基礎。

常言道,人心難測,知人察人絕非易事。

孔子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智力支持,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孔子的知人之道。

第一,從言語上來了解他人。

言為心聲,人總是要用語言來表達思想觀點的。

即使是謊言或者言不由衷的話,也能從反面或側面反映人的思想。

孔子也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與他人交往時要多傾聽,這樣才能更充分地了解對方。

生活中,遇到口出惡言,張口就罵人的人,最好少交往,這樣的人往往素質低劣。遇到背後說人,搬弄是非的人,更要躲得遠一點,這樣的人屬於小人。

孔子看來,說話謹慎的人,往往做事可靠(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花言巧語的人很少有寬厚仁德的(巧言令色,鮮矣仁)。

以前看到「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覺得為自己不善言辭找到了理由,寬慰自己,我不會說,但是我能幹啊。

事實是,不會說,也未必會幹。

時代變遷,能說會道本身就是一種重要能力。

所謂人靠嘴,馬靠腿。

至於是否仁德,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從是否言行一致來了解他人。

社會太複雜,人心更複雜。

有的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坐議立談,無人可及,到了工作落實,就稀鬆平常了。

有時候,人們為了利益、面子、自我保護等原因,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戴著偽善的面具。

有的貪官台上言之鑿鑿,大義凜然,台下沒有原則,沒有底線。

說一套,做一套。真把人生當戲來演了。

第三,從其內心來了解他人。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意思是說,了解一個人,除了看看他做的事情,做事的緣由、動機,更要察其內心,看其安心所做的事。

有的人安於平淡的生活,而有的人不甘寂寞,喜歡轟轟烈烈的生活。

我們常說心安理得,一個人想過的生活,直接反映了他的價值觀。

第四,從眾人的評價來了解他人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說好,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不一定是好人;子貢又說,全鄉人都說不好,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也不一定是好人。

孔子說最好的人是好人都喜歡,壞人都討厭的人(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由此可見,孔子是善惡分明的人。

歷史上察人最經典的,是以下一段話,今天讀來,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率問之而觀其智,急與之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他人之心,余忖度之。

察人,其實就是察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只能承認,這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戰爭藝術的先驅者—先軫

TAG:全球大搜羅 |